过度负债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降杠杆策略

2022-05-30 10:48黄晓
今日财富 2022年23期
关键词:杠杆负债过度

黄晓

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中,高杠杆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降杠杆也成了近年来的热点词汇。由于高杠杆问题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中,已然成为我国广泛存在的问题,在过度负债背景下,巨额债务的问题未能够解决,高杠杆率依然存在,降杠杆则成了国企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整体环境下,对降杠杆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对我国经济与国有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过度负债

过度负债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承担过重的债务,导致难以将本金与利息进行偿还。企业自身的资金流动性不足,使得债务链产生断裂现象。债务一旦达到难以偿还的地步,企业自身就可能已经存在过度负债的现象。对于过度负债的评价指标,通常是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进行衡量,其能够将企业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放大,并与债务资产存在关联关系,进而能够将债务担保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通过其他指标进行整体的分析,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出企业自身未来的经济趋势与偿债能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本身资产负债率就相对要高一些,同时这也说明其自身的过度负债基准线也需要相应的增高。由此在对国有企业进行降杠杆时,不能仅看杠杆率的绝对值,需要充分的判断国有企业是否已经存在过度负债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相较于一般企业,其在债务方面有着更大的融资优势,由此可能会产生更多的融资债务,而杠杆率也会随之升高。

(二)降杠杆

降杠杆所涉及的范围是相对广泛的,其不仅包含了微观方面的降杠杆与宏观方面的降杠杆,还包含了非金融与金融降杠杆。在此仅讨论微观非金融企业降杠杆问题,降杠杆也就是指在企业中所反映出的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能够通过资产负债率进行直观的表现。而降杠杆并非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不再使用债务融资,将企业自身的杠杆全部脱离,其应当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将自身的负债率降低,使自身的债务占比减少,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营活动变化,通过自身经营所得的收入来及时地偿还债务,进而降低企業风险。

而从本质上来看,企业自身的债务风险主要是由于自身所承担的债务与企业发展及盈利能力不匹配而造成的一种结构性质的财务矛盾。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存在资金链紧张及债务风险增加的问题,而企业在减少债务的过程中,其根本问题是自身是否具备偿还债务及利息的能力。

二、国企过度负债产生的原因

(一)存在形式主义的降杠杆行为

对于国有企业降杠杆工作的开展,应当确立明确的目标。一般来说也就是找出根源问题,通过降杠杆来确定企业自身的债务结构、还债能力以及债权等。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特殊状况,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部分地方国企之中存在僵尸企业的现象已屡见不鲜。首先企业已经陷入了财务困境,濒于资不抵债或者是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是企业即便是已经不具备正常经营的能力,仍能够获取银行信贷补贴等方式来获取生存。而在我国僵尸企业所构成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方面对于经济的过度干预。在地方政府其为了保障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会向僵尸企业提供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同时也会干预银行要求其向相关企业提供信贷。其次则是在部分地区存在政企合谋的动机,持续向僵尸企业输血,不令其破产。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迎合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被迫进行一些投资行为等。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并未对僵尸企业进行果断的处置,甚至于存在通过掩盖帮助僵尸企业蒙混过关的现象产生。另一方面,部分国企面对过度负债的状况并未以降杠杆为导向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其考核与监督工作并不完善,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不够明确,对于降杠杆工作的开展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现象。部分国有企业降杠杆行为仅是在指标、公式上做纸面文章,存在为了降杠杆而降杠杆的行为,其并未通过降杠杆而有效降低企业自身的债务融资风险,也未能够通过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来支付债务本金与利息,降低杠杆仅是走形式主义,并未能够实质上帮助国有企业脱离过度负债的现状。

(二)产权及代理问题

从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状况来看,存在内部管理产权不明确的问题,以及业主缺位或是代理不清等现象。在部分国企中国有股份占比较大,而非国有股在占比较小的状况下,自身话语权不足。与此同时,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其自身的行政化问题较为严重。一般来说,职位晋升是对国有企业高管的主要激励措施。由此也导致部分国企管理人员为了提升个人业绩,发生了过度融资及盲目投资等问题。而这些行为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或是由于过多的支出使得企业正常的资产结构被打破,加剧了债务增长。产权及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国有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市场运转机制来获取有序的经营发展,并未能够根据市场与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对债务问题进行科学管理,由此也就可能引发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产生。

(三)非市场化机制与预算软约束问题

在部分国企中,管理人员可能背负大量的政策性负担,在开展相应工作时,并不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而是被动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存在为了迎合相关人员或上级领导,通过财政收支缺口向企业转嫁负债,以及其他部分专项资金的拨改贷等问题。以上种种行为都有可能导致企业杠杆率升高。与此同时在部分国企之中,由于企业具备国有产权性质,可能存在政府方面的隐性担保,由此可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融资,加大企业债务的行为。预算软约束现象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产生过度负债的问题。预算软约束,也就是政府方面对国企进行保障性兜底,通过政府方面加大补贴来控制企业亏损,进行填补。由于预算软约束制度的存在,导致部分国企激励机制不完善。同时在部分地方国企之中,地方政府考虑到政绩考核的相关问题,可能会敦促企业扩大规模,由此来提高相关的社会责任,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进一步升高,使得企业自身的负债率居高不下。

三、过度负债背景下国有企业的降杠杆策略

(一)调整投资结构

通常来讲企业的发展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企业自身在不断发展积累过程中将企业规模进行扩大。此种方式风险较低,能够保障企业稳健发展,但其速度较为缓慢。另外则是企业通过投资行为来进一步加大企业规模,其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样面临着风险较高的问题。而企业如何在投资与经营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则是维护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面临过度负债的问题,要做好对投资结构的管理。首先要将企业自身内部的财务问题进行合理协调与配置,确保企业在正常经营的基础之上,进而寻求合理的投资方向。一旦在投资过程中自身的资金链断裂,可能会将企业资产套牢。而从企业内部来看,需要将企业自身的产业水平、市场定位、技术保障及质量品质等进行优化,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资产运营效率,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国企在对外进行投资时要制定并依据严谨的风险评估程序,对各项投资活动进行全面的评测,要将企业的营运能力、投资风险系数、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充分结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测,同时还要进行投中管理和投后管理,即在投资过程中,根据政策变更、市场动向、企业自身等内外部因素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且将投资产出的效益与管理层绩效相挂钩,建立责任追溯机制,避免个别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盲目投资,损害企业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尽可能降低企业的不良投资行为,以此来规避企业可能产生的资产套牢、负债过高等问题。

(二)减少债务融资,优化国企融资结构

在国有企业中造成过度负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过度融资所造成。由此在进行降杠杆时,需要合理地限制企业自身的债务规模,债务规模会对企业杠杆率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企业负债进行合理的消化,还需要对通过融资来进行投资的行为进行规模上的控制。要构建明确的负债基准线,将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及方向进行适当的转变。要将企业发展的视角立足于自身的内部,积极地强化企业本身创造效益的能力,要对各项外部融资所造成的负债进行严格的管控。与此同时,企业要對部分经济效率较低、盈利能力不强、发展能力弱以及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项目及时进行清理剥离,及时止损,以此来避免更多的负债产生。同时要构建一个系统的负债评估与管控体系,对各项负债进行明确的梳理与及时的管理控制。

(三)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降杠杆工作的开展,最为重要的是强化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要积极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与资金周转能力。在开展降杠杆工作的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强化经营管理水平。要通过风险防范及统筹管理来加强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准,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做出合理的降杠杆措施。首先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经营性资金的管理,在企业之中,经营性资金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务等有着直接的关联。经营性资金管理的关键节点是在于将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进行合理的平衡。在销售收入之中,如果大部分是现金收入、流动性较强的票据或者是快速变现的债券等,那么均表示企业具备较好的经营性资金管理能力。由此也说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金的管理重点是关注收入形式及其占比。但是对于企业中变现能力不强,且流动性较差的票据,要降低自身持有率。而在具体的支付环节,要尽可能使用票据或是债券来进行支付,或者通过企业自身的信用来支付应付账款,要尽可能加大企业资金的持有比例。总体来说,在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之中,要减少票据及应收账款,将现金进行优先的保留,以此来避免坏账死账的产生。其次则是要进一步加强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企业在开展内部管理工作时,对于长期给企业带来损耗及亏损的不良资产,以及无法获取资金回报的项目,要进行适当的剥离,可以通过拍卖、转让以及出租等形式将资金收回,降低企业的资源占用,要将企业各项资金进行集中整合,降低债务所增加的巨额利息。此外,要规范企业的资金使用条例,对企业资金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风险加强控制,降低高风险投资,使资金保持较好的使用效率,并加快资金的周转速率。

(四)加强往来业务客户的风险管理

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于往来客户方面的风险管理,也是有效抑制企业高杠杆出现的有效举措之一。由于企业在与相关客户开展业务时,其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比例以及收入的质量,因此加强往来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是极有必要的。对企业来说,如果往来客户质量不高,会进一步加大企业自身的应收账款,降低企业现金流,由此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在对交易公司进行选择时,要通过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对各个对接的客户进行交易质量的评估。要制定一个系统的交易客户信用评级制度,要系统性归集过往的数据,并收集市场中的相关信息,以客户的付款金额、票据以及资金到付时间等,来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信用等级。在业务开展时,要尽可能与信用较高的客户开展业务往来,以此来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负债风险。

(五)调整利润分配,合理降低税收压力

税务方面是企业加大负债造成高杠杆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家的税收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旨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降低税收负担。而国有企业其本身是为了国家与公众来谋取利润的,因此要时刻地关注相关的税收政策,要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科学开展税收筹划工作,要减少由税收方面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例如可利用延迟纳税等方式来提高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使企业保有足够的现金流,降低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债务融资,有效降低杠杆。其次则是要在降杠杆的过程中降低现金股利的分配。股利分配也就是企业向股东分配的股利,是企业所获取利润的部分。而现金股利是通过现金的形式发放给各个股东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股利分配方式。股票股利则是与现金股利相对应的股利分配形式,主要是指企业自身在无条件增发新股时向股东支付股利,由此来降低现金流的使用,进而确保企业具备充裕的现金流,且能够保障及时将债务进行偿还。

结 语

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防范债务风险,在过度负债的背景下要通过科学的举措来破解自身的经营困境,以此来稳定地降低企业自身杠杆与负债率,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杠杆负债过度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你的负债重吗?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