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功教育”融入乡村返贫防控的思考与实践

2022-05-30 12:47凌瑛万江莉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王阳明

凌瑛 万江莉

摘要:脱贫攻坚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但是随着后续扶贫政策和补贴力度逐渐减小,乡村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问题。乡村扶贫绝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补贴,而需要乡村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树立起脱贫之志,树立起艰苦奋斗、产业振兴的志向,才能够真正实现永久性脱贫。在扶贫扶志扶智的过程中,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有着突出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因此,新时期乡村脱贫防返贫工作中,应当将王阳明这一思想充分融入其中。本文以乡村规模性返贫的现状和原因分析为起点。探讨了扶贫先扶志、扶志先立志、立志防返贫三个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为将王阳明实功教育思想融入乡村防返贫工作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对乡村防返贫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乡村扶贫;规模性返贫;王阳明;实功教育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19

0引言

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主要指的是王阳明的实学思想,以实心和实政为关键,是符合实事求是思想的古代智慧。王阳明实功教育讲求从事实出发,注重个人的奋斗心理和政策的实用性,这两点都和乡村脱贫的实际要求相符合。近年来,因为疫情和政策变动等原因,我国部分乡村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问题,更充分证明了依靠政府的外力作用只能实现一时的脱贫,而只有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才能够实现长久性脱贫。为此,有必要将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应用到乡村脱贫工作中,贯彻党中央扶贫先扶志,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政策,谋取新时期乡村脱贫战役的胜利。

1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及原因分析

乡村规模性返贫是后扶贫时期出现的常见现象,因为自然因素和经济市场因素等原因的变化,使得乡村扶贫的成果难以持续。出现规模性返贫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扶贫措施没有发挥作用,而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导致政府政策不能够持续性发挥作用。并且扶贫工作本身也不应当长期依靠政府政策,而更多需要依靠乡村人口自我奋斗和乡村产业发展。

1.1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

我国乡村规模性返贫的情况整体而言并不是非常严重,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性返贫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原本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的地区。具体而言,我国的乡村规模性返贫现状可以概括为三大特点:第一,地域性。从地域上来看,返贫的分布却是不均匀的。返贫程度深、返贫率高的地区往往出现在那些贫困面积大的连片地带,而贫困面小的东部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要低许多。比如,贫困面大的西南、西北地区的返贫率高达20%以上;西北有个别省份甚至出现过返贫人口超过脱贫人口的情况。老少边穷地区返贫率高。老少边穷地区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一遇灾害就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返贫。第二,反复性。我国的乡村规模性返贫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在乡村扶贫过程中,乡村的规模性返贫并不是一次性的,存在一部分乡村始终挣扎在返贫和脱贫两线之间,通常的情况是在政府引导下,地区脱贫成功。而在脱贫之后,一旦遭遇市场条件不好,或者自然灾害等,又会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在返贫之后,政府又会采取措施帮助乡村脱贫,这就导致少数乡村始终徘徊在脱贫线周围。这就是返贫和脱贫的反复性。第三,返贫的频繁性。乡村规模性返贫并不是偶发的,而是频繁发生在农村中。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实施了一定时间,但是部分乡村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善,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期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所以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很容易再度返贫,并且这样的乡村在国内并非少数,因此乡村返贫具有频发性。

1.2乡村规模性返贫的原因

现阶段乡村规模性返贫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产业规模化程度低、风险抵抗能力差和脱贫人口自身问题。首先,产业化规模低,这是导致乡村规模性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乡村要实现长期脱贫乃至永久脱贫,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在乡村内建立起能够长久经营的产业,才能够消化乡村劳动力,为村民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但是在返贫的村庄中,往往没有这样的乡村产业,即便脱贫期间整个村子实现了统一种植和销售,却仍旧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缺乏产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在面对自然风险或者市场变动的时候,整个村子的收益都得不到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户单独种植或者生产的产品缺乏竞争力,使得其再度返贫,整个村庄都陷入返贫的困境。其次,当前乡村的脱贫产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为了实现脱贫,部分村庄选择了走快速发展道路,选择的产业是资源型产业或者快消产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虽然在短期获得了很高的利润,实现了村庄整体脱贫,但是在面对风险时,村庄的抗风险能力严重不足,很容易重新回到贫困线之下,尤其是近年来,受到疫情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部分乡村脱贫产业的销售市场受到强烈的影响,因此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情况。而即便是哪些选择了抗风险能力较强产业的村庄,由于产业缺乏科学专业的管理,所以产业的抗风险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發挥,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仍旧出现了规模性返贫的现象。最后,导致乡村规模性返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贫困人口自身的思维和习惯没有得到转变。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中,农户习惯了看天吃饭,对于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先进技术生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在脱贫攻坚期间,在政府引导下,农民逐渐开始了规模化和产业化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尝试,这个过程有着政府的补贴政策为支撑,这就导致了贫困户对政府的依赖度过高,当脱贫之后,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减弱,部分贫困户就重新面临返贫的现实。在乡村规模性返贫实际现状中,对政府高度依赖的贫困户数量并不少,他们从生产、经营到销售、账款回收等都需要政府部门从中协调,缺乏自身的努力和开创。所以一旦政府的支撑力度减小,就会大规模返贫。

2扶贫先扶志

鉴于我国乡村规模性返贫的实际现状和原因,充分证明了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在乡村扶贫工作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固然可以实现一时的脱贫,但是在长久经营过程中,更多地需要依靠农民本身,依靠农民自我奋斗和开拓进取,才能够保持住扶贫成果。这与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在新时期的乡村扶贫中,应当以王阳明的思想为基础,扶贫先扶志,扶群众、干部和人才之志。

2.1扶群众之志

首先,扶志要先扶群众之志。群众是扶贫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决定扶贫之后是否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关键,在乡村扶贫扶志扶智的过程中,应当以王阳明的实心思想引导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扶贫志向。群众应当认识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只是承担着引导和保障的责任,而扶贫本身的实现最主要的责任仍旧是落在群众身上的。政府的引导和保障是为了给群众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有利的外部条件,帮助群众建立起乡村产业发展脱贫的基础。在扶贫前期,政府会事事亲为,帮助群众疏通各个环节,建立起最基本的產业框架,打好乡村脱贫的基础,但是在后续扶贫中,政府不可能也不应当将事事亲为坚持下去,这无异于用政府财政为乡村扶贫买单,并不是真正的脱贫,贫困地区的产业仍旧没有建立起来。因此首先要转变群众的这种认知。王阳明的实心思想认为,人应当学圣人、明伦教育,人应当有良知,正心诚意。这就意味着群众在脱贫中应当认识到脱贫是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从社会道德和良知的角度而言,政府的扶贫工作更多是一种外界帮助,群众不应当对其产生依赖和强制要求,脱贫更重要的是群众自身的思想转变。

2.2扶干部之志

扶干部之志在于与王阳明实政思想的结合。在王阳明的教育过程中,极力强调“实地用功”,实功教育是王阳明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何为“实功”呢?实功是指“学者在‘本心日用事为间,由内向外的实际体认过程,即在身心上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过程。”王阳明教育是为了实现“致良知”,其“实地用功”既是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也是“格物”的工夫。

实地用功和干部立志的有机结合就是要扶贫干部结合乡村的实地实际情况树立起正确的志向。扶贫干部是乡村脱贫的中坚力量,干部的志向正确合理才能够带领乡村民众走上一条的脱贫道路。每个乡村的发展情况不同,应当走的脱贫道路也不相同,干部在制定脱贫方案和产业选择的时候更需要从实地用功的角度出发,以实地谋出路,从实地择方向,实地用功才能够达到预期的脱贫效果。

2.3扶人才之志

人才是扶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人才是产业发展和长久脱贫的关键保障,只有乡村脱贫中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入,才能够维持乡村扶贫的动力输入,持续性实现乡村产业的科学发展。人才立志是王阳明实功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志”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意识、观念领域,而这种观念和意识正是人行为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人发生行为之前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高端人才投身到乡村脱贫工作中必然面临现实生活条件上的困境,无论是物质上的生活水平、工作环境,还是心理上的落差和基层工作的艰辛,都是对人才的考验,所以更需要树立人才的崇高理想和宏大志向,才能够克服物质条件上的艰难,在乡村扶贫工作中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扶人才之志更在于让人才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技能,让人才亲眼见证自身工作给乡村扶贫带来的重要作用。

3扶志先立志

扶志不是盲目扶,而要有目的性,而这些目的就是立志的内容。乡村扶贫中,应当先给群众、干部、人才树立起远大宏伟的目标,先设立志向,再去实现志向,实现目标,一步一步走向长久脱贫的最终目标。

3.1立乡村振兴之志

乡村扶贫立志首先应当立的是乡村振兴之志,乡村振兴是我国近十年来对乡村发展影响最为深远重大,效果最加显著突出的战略,依托乡村振兴,乡村扶贫才有可能建立起长效机制,而反过来,乡村扶贫的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所以乡村扶贫的志首先就是乡村振兴,要通过乡村扶贫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扶贫政策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做出贡献,依靠乡村扶贫的有关内容,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实施。

3.2立永久脱贫之志

乡村扶贫立的第二个志向应当是永久脱贫之志,规模性返贫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产生的不足和留下的漏洞,所以新时期的乡村扶贫应当要探索永久脱贫的道路,将规模性返贫尽可能减少,让脱贫人口能够真正脱贫,不会再返回贫困的境况。这一志向意味着乡村扶贫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模式,要能够具备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并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才能够真正实现永久脱贫。永久脱贫是一项长久的事业,不是某一个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而需要乡村脱贫中的所有主体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主体都树立起永久脱贫之志,才能够真正实现永久脱贫,再不返贫。

3.3立共同富裕之志

乡村扶贫立的第三个志是共同富裕之志,乡村经济一直以来是国民经济中处于后段位置的部分,乡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人才稀缺等问题都使得乡村人口收入远远低于城镇人口,而乡村扶贫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乡村贫困人口脱贫,更是为了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绝对平等和平均主义,而是指城市能够将其发达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投入到乡村扶贫中,用城市的资源提高乡村人民收入,促进乡村脱贫工作的实施,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4立志防返贫

结合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在扶贫先扶志、扶志先立志、立志防返贫这一系统中,立志防返贫需要讲求方式方法,讲求实地用功,结合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全面提升乡村扶贫的水平。

4.1以宣传教育立志

乡村扶贫要扶志扶智、扶志要立志,而立志的方法则主要是宣传教育。对于广大的乡村群众而言,他们并不了解国家乡村扶贫的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清楚乡村扶贫和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他们只知道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其他生产活动,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乡村群众没有立志,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怎样配合国家的政策,这类乡村群众就是扶志的主要对象。对于这类群众,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基层干部指导为辅的模式帮助其立志。通过在乡村开展宣传讲解教育活动,组织群众参加乡村扶贫扶志扶智会议,组织群众学习党中央关于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文件。并且在乡村显眼的地方张贴相关的海报、宣传标语等,时刻对村民进行扶志。让村民在乡村脱贫的道路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乡村扶贫立志的宣传教育活动。用乡村群众日常接触较多的方式开展立志宣传教育,再配合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工作,帮助广大乡村群众都树立起正确的扶贫脱贫之志。

4.2以产业振兴脱贫

扶贫不仅要扶志,更要扶智,而产业振兴就是扶智之举。乡村扶贫要实现长久脱贫,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乡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只有乡村形成了特定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并且在乡村脱贫中维持较强的生产力,从而提高乡村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产业振兴的实现同样需要实地用功,需要充分结合乡村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选择最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并投入资金建设产业需要的基础设施,推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实现乡村的产业化经济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实现长久脱贫,解决返贫问题。

4.3以绿色发展防返贫

乡村脱贫中应当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扶志立志的过程中,更需要将这一理念深刻传输到每一个乡村民众的心中,避免在脱贫过程中一部分民众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自然环境,最后不但返贫,且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因此,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防返贫,脚踏实地站稳脚跟谋发展,立足现状实地用功,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业,全面推进绿色经济与乡村脱贫的同步发展。

5小结

综上所述,乡村规模性返贫是后扶贫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乡村扶贫工作还有待提高的证明,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村民众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脱贫之志,过度以来政府的政策支撑,因此需要采取更加完备的立志方法体系,结合王阳明的实功教育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实地用功,全面提高乡村扶贫的质量与水平,建立乡村扶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

参考文献

[1]李缨,曹雯,文俊,等.阳明心学里的乡村振兴智慧[J].当代贵州,2021,(18):74-75.

[2]莊晋财,谢丽玲.以乡村产业发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来自海口市的乡村调查与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3):41-49.DOI:10.13317/j.cnki.jdskxb.2022.025.

[3]秦中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应从三方面重点推进[J].农村工作通讯,2022,(03):25.

[4]吴国宝.如何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返贫风险[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06):60-64.

[5]陈永煊.下足实功立求实效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21,(07):49-50.

猜你喜欢
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担当
真正心平气和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朱熹、王阳明对《大学》诠释之比较
话剧《阳明三夜》剧照
--(第一夜 新婚之夜)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因时致治”法律思想探讨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