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
1.牛文化,年味道。春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节日,过节时红色春联上意蕴丰厚的中国字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它代表着祝福、喜庆和希望。牛文化赋予了年的喜庆味道,有了不一样的文化气息。
师:同学们,2021年是什么年?
生:牛年。
师:考考你,按干支纪年法来算的话,2021年是什么年?
生:辛丑年。
师:想不想知道吉祥物辛丑牛长什么样子呢?(出示图片)请看窗花、春联上的牛,你有什么感受?
这一环节由美好的春节引入话题,让学生感受牛的憨态可掬、勤劳朴实等特点,感受喜庆的气氛,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出“牛”字的楷书写法,学生很乐意去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这节课的乐学、乐写做好了铺垫。
2.“牛”演变,解字理。文字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它因文化的发展而传承。作为中国人,汉字是我们的骄傲,书法课必然要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
上课伊始,我从“牛”字着手,趣味引入:“牛”字是一个象形字,它是如何演变成现在的样子的?我播放“牛”字的演变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总结出:它所刻画的是牛的头部特征,两边向上的部分代表上翘的牛角,中间的一竖表示牛脸,两边的短竖表示牛耳,后来“牛耳”被横线代替。
“牛”字的文化不只是体现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更体现在“牛”字的演变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底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又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牛”字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了“牛”字的演变过程,从字理上认识了“牛”字,了解了“牛”字的文化渊源。
1.教—— 识“牛”写牛,口诀助力。我由“牛”字引入,充分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书写,总结口诀,并示范。
(1)观察分析。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牛”字的笔画长短、占位和书写的特点,并说一说。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出:上面紧,下面松。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画为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观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非常关键,相信学生能说到,就能做到。
(2)口诀助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我引出口诀“上紧下松撇画短,横分长短竖居中”帮助学生思考。
(3)示范引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并再次强调竖为悬针竖,中间要拉出尖。学生跟着书写,感受笔画的变化,为接下来的书写练习打下基础。
(4)练习巩固。学生书写练习,描两遍,写一遍。我提醒学生描红不漏红,书写时要注意坐姿—— 头正、肩平、身直、足安。这一环节,教师要弯下身来进行扎实而有效的指导,不能走马观花,真正让每个学生受益。
(5)评价作业。我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自评:自己写的字有什么问题。互评:请一名同学评价自己的作品。
(6)再次练习。学生临写两遍“牛”字,再评一评。
2.扶—— 偏旁变化,对比发现。这一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学习。首先书写“告、牧”两个字。有了写“牛”的经验,学生写牛字旁就有了一些方法,只是这两个字的牛字旁有变化,所以特意挑选出来。
(1)看笔画变化。教师先让学生看“告、牧”两个字的牛字旁在哪里,然后看看“牛”字旁是怎样变化的。如“告”,观察田字格中的“牛”怎么写,如果下面张开一个大嘴巴,会怎么样呢?让学生看动画。学生知道了:“牛”的“尾巴”被咬掉了,上面的竖画不出头。“牧”的“牛”字旁变瘦,横画变成提画,悬针竖变成垂露竖。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占位有什么不同,再出示口诀。“告”:牛字无尾末横长,口部略扁居中央。“牧”:牛字横画变提画,撇收捺放要谦让。
(2)看笔顺变化。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示范书写“告”和“牧”,提醒学生注意“告”和“牧”的笔顺:“告”先写竖,再写长横;“牧”先竖再提画。
半扶半放,我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变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当然,教师在“扶”的过程中要少而精,要为学生创造自学的条件,为“放”做好准备。
3.放—— 举一反三,练中提升。“放”,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发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受之,永远实践”。
教师的“放”要多而巧,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放”得自然,“放”得大胆。这个环节我设计讲三个字“件、牢、犀”。牛字旁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再加上学生之前的观察和总结的经验,所以我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三个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引出口诀体会。“犀”字比较复杂,我提前录制好视频放给学生看,给学生点拨技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概括的基础上高效学习。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務,意味着在学科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并在更高层次上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新的教育任务需要更新当前以课堂为主的教学方式。
1.间架结构寓美德。我在教学“牧”字时,让学生思考:“牛”字旁的横画为什么变成提画?右边的长撇为什么不伸展?原来就是左右两边穿插避让,才使得笔画不“打架”,这就体现了牛的一种美德—— 谦让。所以,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人与人的相处少一些“火药味”,多一些理解和谦让,世界会变得更加温暖。
2.说文解字树精神。有这样一个词——“老黄牛”,它一般形容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人,这样的人值得大家尊重。如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字;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有了他们的挺身而出,才换来了咱们国家的疫情缓解,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的生活环境能这么美好吗?
3.春联结尾有牛劲。写文章讲究前后呼应,课也可以用送春联的形式结束。上联:牛年话牛牛气冲天;下联:书生善书书艺无边;横批:争做“牛”娃。这一春联的设计和内容的构思感觉更是意义非凡、锦上添花。课虽完,意未尽。春联除了增添喜庆的气氛,更有让学生牛年有牛劲,争做小牛人,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魄力。希望每个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有爱心、甘于奉献、不怕输、勇往直前的人,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