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彦明 高梦娇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已于2022年的3月16日、5月4日、6月15日、7月27日连续分别加息25、50、75和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25%~2.5%。这不仅是2018年1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而且创造了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加息;不仅重演了美国短期数次加息的“剧本”,而且重复了美西方经常出现的“自相矛盾”:本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6月在28年来首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时曾表示,加息75个基点非同寻常,预计这种幅度的加息不会经常出现;但在7月27日再次加息75个基点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却说,接下来几个月内,美联储将寻找“令人信服的”通胀下降的证据,并持续上调利率水平,在9月的会议上再一次进行“超乎寻常的大幅加息”可能是合适的。那么,美联储的这一波加息操作效果如何,对银行当前的业绩及未来的经营前景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结合对美国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这六大银行2022年度第二季度财务报表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美国六大银行总体经营业绩与收入结构
总体看,进入2022年,美国各大银行经营业绩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如高盛集团、富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2022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和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虽然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的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它们的净利润仍然是下降的(见表1)。
美国各大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投行业务收入和交易业务收入,而各项支出除了人工成本外,主要是信贷损失准备金提取。加息对美国银行业绩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息上升激发了银行放款的积极性,使得银行利息收入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利息的变动,银行各类业务收益率也随之变动,从而引起银行各类客户资产配置及其结构的变动,进
而使银行交易业务收入也随之增加。但另一方面,在银行积极寻求放款使企业获得贷款相对便利的同时,通货膨胀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仅使得银行投行业务萎缩、业务收入锐减,而且还增加了企业还款的风险,迫使银行计提大量的信贷损失准备金以应对未来可能的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失。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看,正是这种有增有减且减大于增的双重效应造成了银行经营利润的下滑。
具体来看,美联储加息为各大行带来了贷款及净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如富国银行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01.98亿美元,较第一季度增加9.77亿美元,增幅为11%;较2021年同期增加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主要原因就是利率提高、贷款余额增加、抵押担保证券(MBS)溢价摊销减少以及长期债务减少。高盛集团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7.34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16.29亿美元增长了6%,主要也反映了贷款余额的增加。花旗银行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1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率提高以及机构客户群(ICG)、个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收入的增加。美国银行由于利率上升、保费摊销减少和贷款增长,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息收益率为1.86%;美国银行首席财务官博思威克预计,随着美联储继续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第三季度这一数字可能会增加9亿或10亿美元,第四季度也至少会增加这么多;而据美国银行的财务报告估计,利息收益率曲线的平行变化效应将在未来12个月内进一步显现,从而使美国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受益50亿美元。此外,摩根大通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152亿美元,增长了19%。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为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
除利息收入外,各大行的交易业务也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见表2)。其中,花旗银行和高盛集团这两家美国大型银行在交易业务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花旗银行的交易业务好于预期,该行认为这主要归因于其固定收益产品和股票衍生品市场的强劲走势,其中受利率、存款增加和费用强劲增长的推动,花旗银行的国债和贸易解决方案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33%,创下十年来的最好业绩,该业务每天以140种货币向公司客户转移4万亿美元;而高盛集团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也因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收入飙升55%而超过预期,其中大宗商品业务产生了36.1亿美元的收入,超过了预期的28.9亿美元,并购咨询服务的佣金收入也达到了12亿美元。此外,美国银行销售和交易收入为42亿美元,增加17%,其中外汇及大宗商品由于所有宏观产品的表现有所改善而使业务收入增加至25亿美元,股票收入增加至17亿美元。富国银行则由于外汇和大宗商品交易收入增加,以及股票交易增加的推动,交易市场业务上涨11%。
与利息收入和交易业务收入的增长形成反差,受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预期的影响,在利率大幅上调和资本市场停滞的作用下,公司债券及股票发行需求下降,拖累各大银行投资银行业绩大幅下降。据安永统计,2022年以来,美国IPO家数和募资额都大幅下降,从年初到第二季度,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IPO数量仅为54家,募资金额为48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75%和94%。而据美国三大交易所统计,2022年上半年美股市场IPO募集一共才122起,同比减少78.63%,平均每月仅实现20起,而2021年同期平均每月的IPO项目数为95起;2022年上半年美股市场融资总金额为165亿美元,同比减少91.45%。正因如此,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收入(10.7亿美元)同比下降55%,摩根大通(16.4亿美元)下降54%,美国银行(11亿美元)同比下降47%,花旗银行(8.05亿美元)同比下降46%,富国银行(22.2亿美元)同比降低45%,高盛集团(21.4亿美元)同比降低41%。
与放贷规模扩大、利息收入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以来,美国各大银行所提取的信贷损失准备金也显著增加,这不仅“拖累”各行利润下滑,更反映出经济预期走低甚至看衰,对未来经济恢复和增长严重缺乏信心。如摩根大通计提信贷损失准备金11亿美元,包括6.57亿美元的净冲销和4.28亿美元的净储备,而2021年同期则是释放了22.85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富国银行第二季度计提5.8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准备金,而2021年同期和2022年第一季度则分别释放了12.6亿美元和7.87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其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富国银行的信贷损失准备金增加了2.35亿美元,但准备金覆盖率较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了2个基点,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55个基点,反映出富国银行贷款规模的大幅度增加。高盛集团第二季度计提信贷损失准备金为6.67亿美元,相比于2022年第一季度的5.61亿美元增长了19%,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的信贷损失准备金为52.7亿美元,反映出其投资组合(主要是信用卡)的变化和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花旗银行第二季度计提了3.75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2021年同期和2022年第一季度则是分别释放24.02亿美元和1.38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此外,摩根士丹利2022年第二季度计提的信贷损失准备金相对较少,从第一季度的5700万美元增至1.01亿美元。美国银行第二季度计提5.23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其中相比于2021年同期22亿美元净储备发行额,本季度发行额为4800万美元,净冲销额为5.71亿美元。
美国经济的“底色”及银行业绩的决定因素
对美国大型银行2022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数据分析表明,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对银行当前业绩的影响既不是单向的,也不是绝对的,最后的效果不能简单而论,取决于信贷与投资的“博弈”,也取决于贷款规模扩大与贷款损失可能增加的综合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大型银行收入结构及其变动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以及对现实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期,因而体现着实体经济对金融的支撑作用。一般来说,实体经济健康发展,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未来;如果银行等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循环,虽然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可能运行良好,但难以保证银行业的持续发展,经济、金融危机就不可避免。因此,把握美国银行的业绩不能仅仅从对其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还必须透过这些财务报告,了解决定银行业绩的根本因素,也就是从分析美国经济的“底色”做起。
对美国当前形势的判断:缩涨而非滞胀
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所针对的是当前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但这是典型的美西方做法: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美国和西方各国一直在这样一种顾此失彼的矛盾中运转和行事,美西方经济也一直在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周期性循环中运行。由于社会经济各构成要素的一体性,单纯的某种措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解决,以至于累积成无法根除的经济“癌细胞”。
對于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一些人认为正在走向衰退或技术性衰退,一些人认为正在走向滞涨,另一些人则不愿做出判断或不愿承认出现某种趋势特别是萎缩。笔者认为,美国当前的经济既不是单纯的衰退,也不是重复过去的滞涨,而是一种缩涨:即在经济萎缩的同时,物价却在上涨。2022年7月底公布的美国第二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国GDP年化增长率环比下降0.9%,而一季度美国GDP的年化增长率环比已经下降了1.6%。很明显,虽然单凭这两个数据还难以说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但“技术性衰退”基本已成共识。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认为,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已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上半年股票和债券市场遭遇大幅下跌,一些经济领域增长开始放缓;与此同时,由于利率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住房需求大幅降温。美国劳工部数据也显示,2022年3~5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在8%以上,6月CPI同比增长9.1%,涨幅已创近41年来的新高。美国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甚至批评说,美联储在过去一年里对通胀的反应过于轻慢,“将不得不转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进”,以“避免滞胀(高通胀和增长停滞)以及现在美国公众对国家信心的丧失”。对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来说,虽然他不认为美国已进入经济衰退,但也坦承美联储避免引发衰退、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已经变窄,且有可能变得更窄。华尔街也越来越担心,美联储的激进货币政策正将美国经济拖入更深的衰退通道,而不是软着陆。
实际上,一方面,美国2022年第一、二季度的经济已连续衰退1.6和0.9个百分点,已经呈现出萎缩的局面。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在美国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而持续实行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增发数万亿美元货币和补贴之后,美国政府对刺激经济增长已黔驴技穷,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将走出衰退。不仅如此,美国虚化的经济结构和自我封闭的贸易政策,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及俄乌冲突造成的供应链断裂和能源、粮食短缺,将导致经济进一步萎缩。路透社经济分析师杰米·麦吉弗近日也表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几乎总是预示着经济衰退,而短期融资成本高企与长期借款利率下降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加速其预示的经济下滑。另一方面,美国CPI指数2022年连创新高,从1月的7.5、3月的8.5、5月的8.6,到6月的9.1。虽然7月略有下降,但也达到了8.5。现在的问题是,同样也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供应情况会改善,通货膨胀会得到抑制。正如美国资深政客、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捍卫者罗恩·保罗所指出的,美联储本身就是制造通胀和债务的推手,油价飙升、利率上升和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倒挂都清楚地表明,美国已经处在衰退中,随着衰退持续,叠加更快收紧货币政策影响,会使至少35万亿美元或将从美国金融资产市场中撤退,最后导致一些债务严重地区的人们上演“出埃及记”现象。
美联储加息的后果:很可能是全面衰退
不仅仅是暂时的经济缩涨,美国当前面临的可能是数百年积累下来的痼疾:全面衰退。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的解释就是,在高烧不退的通胀和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下,美联储激进追赶式收缩政策正在朝美国的金融债务经济火药桶里扔“金融核弹”。
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表明,2022年第二季度,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仅增长1%,增幅较第一季度进一步放缓;同时,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较第一季度也出现大幅下降;此外,私人库存投资继第一季度下降后,第二季度继续拖累经济下滑2.01个百分点。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连续的季度收缩是即将发生衰退的典型标志,而且往往被用来定义衰退。白宫在回应第二季度经济再度出现负增长时,延续了此前口径,表示美国经济从未陷入衰退。总统拜登、财政部长耶伦以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日前纷纷出来安抚民心,否认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不过,耶伦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前景存在“诸多风险”。尤其是在通胀飙升,美国消费者信心大幅恶化的背景下,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之后,个人消费大幅放缓,设备投资下滑,住宅投资骤降,工业生产数据也呈现疲软,美国经济正迅速降温,呈现出全面衰退的可能。
显然,美国当前的经济困境并不是偶然的“感冒”,也不是纯粹由加息造成的,而是缘于自身长期以来的政策以及美国经济的实际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美国利用美元的霸权地位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虚拟化,试图通过“收割”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全球利益为垄断资本集团服务,造成美国经济失去了生产(增长)的基础和满足民众生活需求(解决通货膨胀)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国优先”的霸权逻辑导致美国对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持消极立场,不断挑起贸易争端和国际冲突,影响了国际经济复苏和发展,也造成了美国国内进口的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失去自我修复能力。此外,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且快速地宣布加息,一次加息幅度甚至达到75个基点,这虽然刺激了银行放款,但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抑制了居民消费,进一步限制了经济自我修复能力的生长,加剧了自身经济全面衰退的风险。
美联储加息的国际影响:美元霸权衰落
从表面和直接来看,美联储加息针对的是通货膨胀,但在当前的国际局势和美国经济形势下,美联储加息的“效应”绝不会仅仅是对抑制通货膨胀是否有效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着美元的国际地位。
应该说,美元的国际地位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实力,而美国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美国的产业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决于美国在国际秩序中的主导地位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导能力。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美西方宣传的蛊惑和坚船利炮的控制,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唯利是图、物质至上的观点,把西方特别是美国作为发展的目标和榜样。而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了主体认识的“峰回路转”和从迷信到清醒,使国际社会不仅看清了美西方的侵略和霸权本质,更逐步认识到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和意义,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发展的必然和要求,认识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齐抓共建的作用和希望。在此背景下,美国不仅不加反思和反省,反而挥舞霸权之旗,企图搞乱国际社会而“乘火取栗”。美国的这些作为导致其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际信誉丧失殆尽,美元的“国际收割机”作用日受局限。可以预见,随着用本币或其他国际货币代替美元结算的国家越来越多,美元霸权将逐步衰落,美国也将逐步失去利用美元奴役和收割国际社会的能力;而随着美国从一个全球性国家逐步蜕变为一个区域性大国,其自身不仅面临着分裂的风险,银行业务也将进一步收缩,业绩会进一步下滑。
美国银行业前景分析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枢纽,银行经营业绩也是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虽然美联储新一轮的加息才刚刚开始,但虚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美国银行业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表面“自信”掩盖不了内心的惊恐与焦虑
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于1929年9月还在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时任总统胡佛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但现实很快“打脸”这样的蛊惑,以至于纽约街头流行起了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今天的美国,从总统到财长、美联储主席,再到各大银行的董事长,虽然内心忧愁并惊恐于经济衰退和业绩下滑,但在语言上仍然充满“笑容”和期待。例如,在摩根大通,一边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认为摩根大通第二季度表现良好,保持了信贷纪律和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他表示,无论美国经济是否继续增长,就业市场和消费者支出及其支出能力能否保持健康,还是地缘政治紧张、高通胀、消费者信心下降、利率的不确定性以及前所未有的数量紧缩及其对全球流动性的影响,他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另一边却是其总裁的警告,要“做好迎接飓风的准备”。
某全球知名投行认为美国经济必将衰退,并将衰退归为三个原因:美联储加速“收水”,难以在对抗通胀的同时避免经济衰退;俄乌冲突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以及疫情仍未完全得到解决,随时可能造成供应链中断。
银行的作为已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
不管是投行业务的腰斩,还是信贷损失准备金的大幅计提,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在放缓,华尔街银行业已经意识到经济的衰退并在为这种经济形势做准备。尤其是美国大型银行大幅计提信贷损失准备金的操作,从侧面反映出美国银行业已将经济衰退风险纳入预期,也暗示出美国本次经济衰退风险不可忽视。
一方面,虽然美国各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在快速增加,但加息对利息收入影响的“后遗症”将逐步显现。因为加息时银行存款利率的上调需要一段时间,贷款利率上调速度快于存款。如截至2022年6月,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银行的网站显示,它们所提供的存款利率都是极低的。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随着贷款利率上调,存款利率也将上调,将逐步“侵蚀”掉利差扩大带来的收入。因此,加息在短期内从净利息收入方面可能利好银行,但能否一直利好银行,能否抵消其他业务损失,依旧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美国各大银行都着手增加了信贷损失准备金并暂停股票回购,以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其中,摩根大通在2022年第一季度已经因高通胀和俄乌冲突计提14.63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的基础上,第二季度又计提11.01億美元,而2021年同期则是释放22.85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这反映出其对经济前景恶化的担忧。此外,花旗银行计提3.75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而业务集中于零售和商业银行的富国银行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在第二季度计提5.8亿美元信贷损失准备金;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计提1.01亿美元的信贷损失准备金。很显然,美国大型银行提前补充流动性的做法主要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而这次衰退很有可能是百年一遇的衰退。
消费者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增长和银行业绩更不友好
高通胀和利率上升使美国家庭收入的购买力正在下降,对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带来非常大的阻力。加息意味着人们必须为信用卡、汽车贷款和其他大额贷款支付更高的利息,这时汽车、房屋和主要家电等耐用品的购买意愿可能会全部回落。如果经济持续放缓,信贷使用可能会下降,消费者通常会减少支出,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风险。从目前看,高通胀和利率上升已使贷款消费成为消费者的备用选择。美联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份消费贷款大幅反弹,增加了401.54亿美元,为有史以来第二高的单月增幅。银行的信用卡贷款大幅增长,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都报告了17%的信用卡贷款增幅,花旗个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部门(包括信用卡)的平均贷款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但与此同时,通胀对消费选择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不断上升的抵押贷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挤压供应,加剧负担能力缺口。租赁市场对住房支付能力几乎没有起到缓解作用,这些不断上涨的租金将削弱家庭为首付储蓄的能力,将拥有住房的前景推向未来,并继续对租金构成压力。截至2022年5月,美国的新房销售量已跌到2016年的水平,并且这个下降曲线比之前更陡,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正在导致购房者推迟购房。受加息和通胀影响,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已高达5%以上,近乎2021年的两倍。2022年第二季度富国银行住房贷款收入同比下降53%,摩根大通住房贷款收入同比下降26%,而抵押贷款发放量下降45%。因此,美国大型银行未来贷款的变化更加不确定,对主营零售业务和房地产的银行也更加不友好。
裁员节支将成为美国大型银行最后的手段
在困难时期,无论是银行还是其他企业都会选择开源节支,在开源受经济环境和其他因素限制的情况下,美国大型银行最后只能选择节支,而“节支”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手段就是裁员。例如,虽然高盛集团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但鉴于经营环境充满挑战,他们已经决定放缓招聘速度、降低某些专业人士的费用等,更加严格地审视所有的前瞻性支出和投资计划,以确保资源得到最佳利用。此外,高盛集团还表示,将在年底恢复在疫情期间被暂停了的对员工的年度绩效评估。这表明,随着交易业务前景变得更具挑战性,华尔街银行家们正在为如何裁员做准备。摩根士丹利也表示,由于经济前景不确定,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2%,大部分裁员将发生在技术和运营部门。实际上,因为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持续的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所以该行一直致力于压低薪酬等支出。此外,摩根大通表示,因为快速上升的抵押贷款利率使原本红火的住房市场的需求下降,所以他们将裁减数百名住房抵押贷款员工,并重新分配数百名员工。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孙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