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一亿多人治好“病”

2022-05-30 10:48
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 2022年9期
关键词:密信人治农活

少先队员们,你们一定认识不少汉字吧?

也许你会说,那当然!别说咱们小学生了,就连我上幼儿园的小表弟,都认识“天”“地”“人”呢。

可是,回望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约为5.4亿,其中,有4亿多人的识字量都“不及格”。很多人还不如你的小表弟呢!

每年的9月8日,是国际扫盲(sǎománg)日。扫盲到底有多重要呢?让我们来看两个真实的故事吧!

1949年的秋天,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一个村庄里,村长收到了一封紧急密信。

村长拿到信,不急着拆开,而是立马急匆匆地出了门。

为什么不读信呢?嗨(hēi),因为他不识字!

村长挨家挨户地敲门,找人帮忙读信。找来找去,全村只有一个号称“秀才”的村民识字。“秀才”看完信,说没什么大事。

就这样,村长稀里糊涂(xī lihútú)地回了家。

过了一阵子,他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原来,那是一封“追凶密信”!信里通知村长去监控一名嫌疑犯(xiányífàn),那人正是“秀才”。

村长如梦初醒(rúmèngchūxǐng),赶忙派人去找“秀才”。“秀才”人呢?他早就逃之夭夭(táozhīyāoyāo)啦!

不识字,真可怕!

1951年,山西省芮(ruì)城县要召开三八妇女节大会。

东岩村的几个妇女,兴冲冲地去县城开会。她们没出过远门,看啥都觉得新鲜。

走着走着,她们看到有人提着一包麻花,“咯嘣(gēbēng)咯嘣”吃得正香。她們看得嘴馋(zuǐchán),就上前问麻花是在哪里买的。

那人往前一指:“就在那儿!”

妇女们循(xún)着方向找去,看到不远处有个用苇席(wěixí)围着的地方,有不少人进进出出,门口还写着两个大字,应该就是“麻花”吧?

她们想都没想,就钻了进去。

结果下一秒,她们又红着脸冲了出来。原来,门口的两个字是“男厕”!

不识字,真麻烦!

不识字的人,就像生了病——虽然眼睛好好的,但却像盲人一样,走到哪里都是“睁眼瞎(zhēngyǎnxiā)”,更别提获得宝贵的文化知识了。

农民不识字,就不会读账目、识便条;工人不识字,就没办法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战士不识字,就不会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样下去,国家还怎么繁荣(fánróng)发展呢?

因此,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党和政府就下定决心——扫盲!上到老人家,下到小朋友,人人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饭不吃,觉不睡,要把文字来学会”!

你知道吗?咱们的习爷爷,还当过扫盲班的老师呢!

1969年,习爷爷来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在他住的窑(yáo)洞里,炕(kàng)沿上、铺盖上、枕头边,堆满了书。

习爷爷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动提议:“年轻人如果不识字、不学习,以后是没有出路的。我办一个扫盲班,把大家组织起来学习吧!”乡亲们纷纷赞成,扫盲班很快办了起来。

村民们白天有农活儿,“习老师”就在晚饭后开课;没有教学工具,他就自己动手制作汉字卡片。除了教识字,他还给乡亲们说古今。时间一长,村民们认识了很多字,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股爱学习的“龙卷风”!

虽然大家学习劲头足,但是中间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昨天学了五个字,一觉起来忘了三个;“由”和“甲”,“做工”和“工作”,能把人绕晕(ràoyūn)。

别急,“帮手”来了!

孩子们记性好、识字快,大人们就不耻(chǐ)下问,虚心向“小老师”们学习。

春天的农活多,农民们就干什么,学什么。翻地的时候学“翻地”,播种的时候学“播种”。

冬天的农活少,农民们便成立地头学习小组,大伙儿聚(jù)在一起读书、识字。

1952年的全军运动会上,起跑不用发令枪。运动员统一蹲(dūn)在起跑线前,谁先在纸板上写出规定的字,谁就能先跑。

一位名叫周有光的爷爷,参与设计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这套方案可了不得!它采用世界上最通用的拉丁字母,阅读和书写都很方便,标注读音也十分准确。

从此,全国的小朋友上学时统一学汉语拼音,用简化字,说普通话,大大提高了少年儿童的读写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国先后开展了四次扫盲运动,1亿多人治好了“睁眼瞎”。

学习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更改变了新中国的命运,让祖国走向了繁荣富强。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猜你喜欢
密信人治农活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两封密信
情报大作战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教你写密信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教你写密信
跟着奶奶做农活
从人治与法治的结合谈农村治理现代化
“人治”“法治”结合,促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