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尧筠
在传统制造业优势有所下降,高端制造业发展较为缓慢的当下,用好、用活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制造业发展送上金融“干货”套餐服务,为不同体量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精准的金融滴灌尤为重要。
为制造业发展上金融“干货”
制造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制造业,短期有助于稳增长,长期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发声,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引导信贷资源流向最需要的行业,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该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已见成效,今年上半年,制造业贷款新增3.3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制造业仍有较大数值的融资需求,第二季度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9.7%,高于基础设施、批发零售以及房地产等行业。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符合制造业企业发展阶段特点和需求的金融产品,合理确定融资期限和贷款利率,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差异化、综合化金融服务。”
受益政策倾斜、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延长、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需求,今年1-8月我国的制造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有望达11.1%。尤为可喜的是,我国技术改造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持续上升,今年1-8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3%,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9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设备,支持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
处理好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关系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金融业需在规模增长的基础上,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将针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融入更多业务领域。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为疏通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堵点”提出建议,“首先,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第二,要紧紧围绕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大金融创新;第三,要研究扩大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监管标准、风险分担机制。”
打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
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不断发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针对企业痛点为其“输血”“造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如要加大银行对信贷支持的力度,“需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和工作需求的情况匹配和制造业所需的贷款,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了解制造业风险保障需求,强化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
当前,制造业与科技创新广泛深度融合对金融创新提出新要求,制造业产业链深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提出新要求,制造业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对金融机构全球服务能力提出新要求,制造业产业组织方式变化对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新要求。此时,需以切实举措推动金融机构“愿贷”“敢贷”“会贷”,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着力构建信贷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
金融业助力制造业,需要让更多的资金流入生产效益较高的制造业部门,真正推动新兴制造业的创新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现实情况是,要素投入结构与融资结构不匹配加大了融资难度,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与融资期限不匹配加剧了资金错配,企业数字化改造成本与金融体系结构不匹配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利益主体多元化与金融工具不匹配导致融资渠道受限。针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明显不足的现况,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点出了金融机构的下一步着力方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落脚点,应该是围绕国家层面制造业发展重点规划方向,支持技术创新,支持智能制造等领域,并沿着产业链发展方向,支持制造业企业能力升级,做大做强。”
我国先进制造业存在的信贷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期限短期化、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需要尽快予以解决,虽然金融界人士普遍认同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支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但金融机构多以经营实力、盈利能力对企业进行评析,那些规模不大、处于起步阶段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由此融资渠道受限,加强创新基金、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对其的关注或将有所收效。
同样需要厘清的还有如何深化小微制造业金融服务,部分银行结合制造业企业供应链长、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等特点,推出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并对制造业贷款业务实行专项、差异化管理,单列制造业贷款专项额度,直击民营小微金融服务薄弱点,为民营制造业小微企业提供批量授信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