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制造业范式变革的四大趋势能力

2022-05-30 10:48:04
产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十四五要素制造业

“十四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已经具备整体实现范式变革的基本条件,进入需要范式变革才能实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我国制造业正在经历四大范式变革

在发展动力方面,从利用国际技术溢出的外部带动向自主创新的内生驱动转变

我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得益于抓住了全球产业大转移契机,利用外商投资和跨国贸易带来的技术外溢,加快在国内形成大量产能。我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加快推动以往依赖技术引进和“跟随式”创新向立足于国内的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自持力。

在生产模式方面,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造甚至颠覆原有的传统生产模式和业态。只有把握住制造业生产方式加速变革的大趋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升级,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具备发展新优势。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从本质上极大提高了制造系统的性能,也在改变着制造业竞争力版图。资源与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等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绿色增长、实现绿色生产已成为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往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将逐步被限制和淘汰。

在支撑要素方面,从以初级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向依托高层次生产要素为主转变

过去我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主要依靠廉价土地、劳动力、资源能源等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支撑,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方面,这些初级要素的成本上升迅速且具有一定的刚性,导致我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快速弱化。另一方面,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逻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更加倚重知识、技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更加依赖产业生态系统实现各类要素的集聚和融通。

在组织关系方面,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生产关系向各类主体网络化协同配合转变

当前的产业组织形式,在生产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供应链为纽带形成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企业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形成的地域集聚。然而这两类组织关系都无法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首先,未来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要求企业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产业链上多个合作伙伴的整合。其次,网络平台的迅速崛起,促进了不同地域间企业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使企业不再仅仅依靠面对面交流拓展业务,而是大幅扩展了企业寻找新合作伙伴的范围。再次,在相当一部分产业园区,企业虽然在地理空间上集中,但相互间关联度较小,技术和信息等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集而不群”现象突出。最后,产业领域的交叉融合趋势明显。企业不仅要深化与固有伙伴的关系,更要开展与其他领域企业、高校院所、咨询机构等的合作,目前我国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未来必须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加快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变革,积极发展新型产业组织,通过产业集群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集聚的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协同、技术共生、利益共享的组织形态,实现效率价值的提升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把握制造业范式变革应坚持四个“注重”

制造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既要顺应长期规律,也要遵循产业发展新逻辑,找准政策切入点,多方协同合力推进。

注重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一是加大对战略必争领域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完善国家基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利用已有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创新载体,长期稳定地开展工业基础技术研究。在重点领域建设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在重点城市加快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梳理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突破基础技术和产品薄弱环节,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实现“换道超越”。

二是创新共性技术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组建国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统筹协调承担关键技术突破的各类主体,针对发展重点和企业共性需求制定技术研发方案和路线图,组织优势力量加快攻关,同时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咨询服务。鼓励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应用的先进案例,并向全行业推广应用,收集并响应企业的各项需求,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接政府部门以及创新机构、金融资本。

三是释放场景优势加速应用创新。推进新场景革命,为应用创新创造需求,为商业模式试验创造环境,为产品迭代打开市场。鼓励组合创新和跨界融合,支持企业依托产业集群、创新中心等,与其他企业和各类主体建立深度协作的研发体系,促进新技术与新兴产业交叉渗透,推动从技术融合到产品融合再到业态融合,为不断孕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创造条件。

注重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广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体系,力求應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有所突破,打造新一代智能车间和智能制造工厂,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壮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队伍,推动单一制造环节的智能化发展向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转变,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二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进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技术集成能力和推广应用效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制造工艺和节能环保设备,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绿色制造公共服务能力。

三是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工业设计服务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层次,推动企业从以产品生产为主向基于用户的导向式服务转型,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新模式。

注重推进制造业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一是加快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要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水、电、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在最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市场为主导,建立灵敏的价格信号机制,深入推进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引导资源从经济效益低的产业流入经济效益高的产业。

二是增强数据、信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支撑能力。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推广应用,积极研究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部署,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化转型。同时,要加强对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获取、处理和利用,提升数据信息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应用和叠加应用,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

注重构建适应未来要求的组织架构和产业集群

一是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组织作用,围绕打通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促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更紧密的新型产业合作关系。支持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供应配套,构建分享制造平台、协同创新平台等,带动一批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二是培育壮大新型产业组织。加快推动产业联盟、虚拟平台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推动行业协会、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转型,发挥第三方中介组织的“润滑剂”作用,提高其资源整合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是在战略性、基础性领域,推动地理位置相邻的大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围绕先进技术领域融合共生,形成产业高度集聚和分工协作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探索建立服务集群发展的第三方促进机构,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知识、信息和经验交流,引导集群内不同类型主体迅速参与到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和服务等环节之中。

猜你喜欢
十四五要素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北方经济(2019年8期)2019-10-11 03:14:45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