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恬
加速释放算力为制造业赋能,可有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算力支持,在算力加持下,工业数据的价值将得以加速释放,智能引擎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资源、重构生产流程,提高制造业生产力。
应用场景待拓进
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了算力的巨大价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预测,自2018年到2030年,自动驾驶对算力的需求将增加390倍,智慧工厂对算力的需求将增长110倍。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随着智能机器人等基于高算力的智能设备加速应用,未来将给美国智能制造业带来1700億美元的额外经济产值提升。华为《泛在算力报告》指出,算力提升带来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将为制造业、交通业、农业等多个业态带来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回报。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集信息计算力、数据存储力、网络运载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呈现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已成为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随着科技创新浪潮的推进,不断涌现出算力的新应用场景,且需求量持续激增,我国正着力加大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引导多元资本投入算力基建和运营。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我国数据量巨大,在智能算力方面全球优势突出,未来我国算力总规模或将成为世界第一,当前在将算力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仍面临一定阻碍,“下一步要结合应用发展场景,加强技术攻关,紧跟算力应用的不断演化和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推动算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增强算力应用赋能水平。”因此,需鼓励各地有序发展算力网络,发挥算网能力优势,打造通用数字底座,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汇聚、流动、共享,推动“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
同时,当各个领域对于算力的消耗将呈指数级增长,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场景越来越丰富,通用芯片和专用芯片的关系也将发生动态变化,对国产芯片产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
算出产业新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建议从算力方面看待企业的价值体现,即市值排名靠前的企业,算力投入与建设与其排名基本吻合,算力是现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互联网、制造业、金融、通信等算力发展显著的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达到9.5%、6.6%、39.5%和10.8%,而这些都受益于算力的支持。
“算力就是生产力”并非虚言,智能化工厂里算力每投入1美元,可以带动10美元相关产值提升;在生物医药领域,算力提升可使基因测序的时间从13年缩短到1天。传统工厂自动化所运用的算力无法满足智能制造的转型需求,需要AI、物联网、边缘计算、边缘网络等创新技术的支撑。
数以亿计的智能制造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存储和处理,最终为生产决策、工艺提升等提供参考,智能工厂、供应链优化、视觉化质检、制程连接与追溯、智能运维、智能客服等大量制造业场景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因此各国制造业对算力建设不吝重金投入。2021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超过8万亿元,全国先进存储使用占比约14%,对数据存储性能要求较高的一线城市先进存储占比最高达17%;制造业的算力支出占全球算力总支出的12%。
普惠算力求优解
已有越来越多的算力涌入制造业,推动制造业进入数字化快车道。制造业无论从技术端还是应用端,都需要算力将“高带宽”“低时延”“可靠性”三大特性发挥到极致。比如在工业场景中,工业互联网倡导实施的“人-机-物”全面互联,必须使用一张永远在线的网络,以确保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只有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让数据“存得好”,计算“算得快”,网络“传得稳”,才能打造出“管得了”“算得准”“看得清”“容易用”“会学习”的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方案。
算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我们将加速推进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等算力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在算力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算力产业生态,加速培育算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优化绿色算力发展布局,着力推进算力基础设施能效碳效水平的提升,加速推进算力赋能各行各业节能减排的进程。”
数字时代要求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充沛、泛在普惠,在那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其企业对公共算力往往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如若运用得当,普惠算力对企业的助力极大。广州无线电集团广电研究院副院长梁添才点出其中关键,“在数字时代,海量数据是要素,算力资源是基础,但仅有这两项却远远不够。制造业、智慧城市、金融业、城市治理等不同领域都需要专用的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公共算力的充分有效应用。”目前算力转化生产力的最佳案例来自中国民营制造第一城苏州。苏州拥有5家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据IDC算力指数报告显示,苏州AI算力指数位居全国第6,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正在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