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背景下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

2022-05-30 05:13高义梅
消费电子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策略

高义梅

【关键词】信息化;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策略

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智能产品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地快捷、方便,传统的气象服务模式已经不能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生产需求相适应。因此,气象部门一定要对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等进行充分地应用,把网络平台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要对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优化,进而充分发挥出气象部门的社会服务作用。

一、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当中包含很多的内容,比如防雷减灾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旅游气象服务以及卫生健康气象服务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基础就是公共气象服务,相关的管理部门利用它的预报作用来对相关防御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而能够对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并对气象灾害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进而提高气象灾害工作的防御能力。比如,可以通过气象部门对灾害发生地区的规律进行总结,从而为气象灾害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其自身的灾害应对和防御能力得到提升。

二、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基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各种信息技术不断被研发出来,并且与传统的信息技术相比更加地智能化,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都为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开辟了新的渠道。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这些技术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1]。目前,气象部门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不仅负责预报工作,还有着其他的服务任务,同时,部分气象工作人员并没有对信息科技的图形处理、产品制作以及技术应用有一个良好的掌握,不能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需求相适应。尽管气象部门也在尽力培养综合性业务人员,但仍然不能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同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气象服务信息化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二)数据共享融合不完全

基于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能够把气象数据与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相结合,对其潜在的数据价值进行充分地挖掘,从而能够对民众生活需求进行更好的服务。一是当前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数据共享体制。尽管气象信息综合业务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集约化,简化流程,但自身的集约化程度较低,不能实现多个部门对信息进行共享,主要还需要依靠与相关部门制定共享数据和协同政策,使数据信息更加地丰富多样,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二是会受到数据敏感度和涉密度的影响,有许多数据不能进行共享,气象部门自身也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涉密等级制度,这也对数据共享造成了约束。

(三)顶层设计不完善

顶层设计是进行气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前提和基础。若是没有完全做好充分的顶层设计准备,缺乏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就开展建设,那么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策略。目前,每个地区气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都各不相同,建设也不集中,缺乏统一的平台,这都是由于没有对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导致的,不能从全局出发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各级气象部门只能摸索着前进,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能满足自身的气象业务信息化发展,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扩大,而且每一个地区气象部门的数据格式也不统一[2]。在进行试点的时候都很积极,等到真正应用时又缺乏全面性,过于形式化,比如,某地区的建设效果良好,就会要求其他地区向这一地区学习,但实际上,某地区和本地区实际情况不一样。

三、信息化背景下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创新产品服务模式

1、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类型

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新型媒体服务产品的类型进行创新,使得气象服务产品更加地丰富多样,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视觉上都能使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另外,还可以根据服务的模式、渠道、场景应用的实际需求等来对交通、气象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完善,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加良好、并具有個性化的气象服务[3]。要打破传统短信化、纸质化气象产品的服务模式,利用新媒体来对服务产品进行设计,不仅通俗易懂,还能给用户提供视觉上的享受,并且还能够把地域特色充分体现出来,使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

2、发展公共智慧气象服务关键技术

要利用智慧气象来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需求来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体系等技术对现存的服务系统进行创新,从而能够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习惯进行智能感知。对观测数据的获取路径进行不断的拓展,加大与专业用户和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交流,进而能够对社会信息、经济信息等进行采集与共享。在现存的智能网格预报基础上来对智能的语音气象服务产品如图形、图像等进行研发,并依据地理位置的差异来为其推送与其相符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

(二)不断完善信息化共享和安全体制

1、加大气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力度

与其他普通数据不同,气象数据自身具有较强的保密性与专业性,而且气象信息化安全的关键就是数据信息分级保护体制。网络与气象数据的安全与气象部门的竞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一定要对气象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国家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要把信息建设和网络安全有机结合,统筹规划[4]。当前,并没有对气象数据信息的涉密等级进行明确划分,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亟须对其进行等级划分,依照分钟数据、小时数据、日数据等顺序,依照不同的等级来对其进行分级保护。同时,还要对信息体系的整改和定级工作给予高度的关注,要对区块链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使其自制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下来对气象信息进行共享。

2、加强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

最大程度地获取政府的支持来使外部资源得到优化整合,然后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各部门、各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建立一个数据共享体制。把政府资源与部门的能力充分应用起来,进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使得资源更加地丰富多样。在对自身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要对气象资源的质量和类型进行扩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和处理,使其能够与实际的服务需求相适应[5]。对气象的大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对服务接口进行完善,建立一个统一的气象信息结构,进而使得数据消除能力得到提高,对结构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使数据流程更加地集约化,进而慢慢地对原始零散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整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提高气象公共服务精准供给和满意度

1、建立大数据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准确性

第一,与智慧农业相结合。对专业化的农业气象观测、农作物的产量、发育期等数据进行采集与共享,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气象预报以及对农作物产量有影响的预报等气象服务产品,然后再把智慧农业的作业体系以及精准灌溉融入其中。各个部门之间要进行共同协作,建立一个网络化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农业数据调查分析体系以及信息的监测预警服务体系等。第二,融入智慧水利。加大与地方政府、水利部门等之间的联系,参与到气象监测预警体系、流域水文体系当中,进而能够对其产品进行精准地分析和预测,对雨情、旱情能够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把自动气象站、气象雷达等数据数值融入雨量、雨情预报当中,进而对其流域降水、旱涝进行监测和分析。加大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对预警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利用信息化方式来对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合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能够对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作出高效、快速的反应[6]。第三,融入智慧环保。把空气质量监测、气象环境监测以及污染排放等数据信息进行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气象预报体系。把它与环保部门的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等相融合,进而对大气污染进行有效防治。第四,融入智慧交通。对交通部门进行有效调研,并依据当地区域的气象数据、地形信息等来对影响天气的因素进行研究,并且引用到交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当中,促进交通运输治理能力的提升,使交通服务网络化体系得到完善。第五,与智慧能源相融合。与旅游部门、水电部门等紧密合作,对风能、太阳能、电能等数据信息进行采集,然后进一步研发风能、太阳能等业务产品,并把它引入到部门协同共建的能源互联网当中,使得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能够进行协调互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第六,与智慧城市相融合。要不断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准确度和精细化,进而为智慧城市的社会管理提供网络化支持。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提高气象预报和风险预知的能力和水平,进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第七,与其他智慧领域发展的融合。加大气象和智慧旅游、医疗、国土等其他智慧产业的有机结合,对与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共享,进而能够研发出具有针对性、开放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并且引入国家重大工程和其他业务服务平台当中。

2、建立需求导向型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科学性

首先,要对民生气象需求给予高度的关注,使得公众气象产品更加地丰富和充实。例如农民、商人等,由于他们自身工作类型的不同,他们所需要的出行、生活、气象需求也具有差异性。这就需要研发出旅行路线预报以及早晚高峰时段的预报等,使其更加地精细化。另外,不但要做好日常的预报工作,还要依据人们的需求来推出紫外线、火险、洗车等生活服务产品,使得气象服务更加地多样化。要把微信、视频、客户端等传播载体充分地利用起来,扩大公共气象的覆盖面。其次,要对决策服务的敏感点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决策服务的及时性。要对有关的体制继续不断的完善,加大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依据当地区域的气候特点来对决策服务的敏感点和重点进行梳理,并提供主动服务。对交通、水文、地质等数据资料进行结合,再以时间轴或是阈值等为基础来不断提高气象趋势预测、评估等气象服务技术的专业性,确保所作出的相关决策具有科学性,进而不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最后,要关注气象的服务能力,进而促使其自身科学能力不断提高。要加大和教育局、农业局、水利船舶局等的合作,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的专业性,使得气象服务领域得到不断的拓展,从而提高气象技术的综合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当地区域的保险公司相联系,研发一些养殖类型的气候灾害保险产品,并设立合理的理赔条件,进而提高农村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气象公共服务保障体制

1、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在对气象公共服务信息化进行建设过程当中,气象信息化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其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要对信息化机构进行不断的革新,对传统的气象信息化职能、体制、管理当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弥补,这也是对顶层设计进行完善的第一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把管理和执行相分离,对现存的管理与业务共存的局面进行改变,建立独立的气象信息化管理职能机构和气象信息专业部门,然后设置相应的办公部门与网络部门相结合,再由领导小组来对顶层进行部署与设计,由下属单位进行落实和执行。只有设立一个独立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才能对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部署,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对信息化进行优化管理,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社会的竞争终究还是人才的竞争,气象部门也是如此。在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之前,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相关的业务工作,气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来招聘和吸纳气象专业人才,比如院校招录、公务员考试招录等,使其拥有一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队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也地不断提高,原有的专业化气象人才队伍已经不能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这一点在市县一级人才队伍结构当中表现十分明显。大多数的气象专业服务人员都是通过业务人员转型过来的。所以,要想确保顶层设计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那样那么就要对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进行改善,拓宽人才招聘的路径,扩大专业招聘的类型,特别是要积极吸纳人工智能专业、大数据分析专业、软件设计专业等人才[7]。与此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气象业务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大力培养,促进人才业务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使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推动其向着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对公共气象服務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御计划,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把防御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对公共气象服务进行不断的完善,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信息化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Passage Four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