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竞翔 李玉清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相关国家学生来中国留学的数量逐年攀升。当前我国高校在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施上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学业过程预警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文章基于目前我国留学生培养工作的现状,针对培养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水平、学业预警机制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创新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留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263-03
引言
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下简称“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1]。我国积极主动与沿线各国进行人文交流,推进“五通”中 “民心互通”的顺利发展,增强国家间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来华留学生提供教育平台。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实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选择到中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2018年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在49.22万名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留学生占留学生总人数的52.95%,共计26.06万人[2] 。但目前我国高校在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实施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这些现状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立足国际,有利于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国际人才。
一、我国留学生培养工作现状
(一)办学目标不够明确,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办学条件包括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这两方面需要满足国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要求[3] 。但是,部分高校在制订招收国际学生计划之前没有做好充足的调研工作,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理解也不够深入,只是一味地扩大国际留学生招生规模,以求完成任务指标,办学目标不够明确,以至于所招收的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整体留学培养质量。在开展国际学生招生工作时,部分高校对留学生培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招生计划及合理的留学生培养方案。同时,其教学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和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国际化教学需求。
目前, 对留学生培养方式采用最多的就是传统的趋同化培养,即在管理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采取與中国学生一致的管理方法。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共同遵守相同的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能够平等地享有学校的资源,包括学习条件、住宿环境以及餐饮服务等;学校将与中国学生一样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应用到留学生教育教学的培养过程中,他们共同遵守相同的考勤制度,最终对留学生进行的课程考核标准也与中国学生一致 [4] 。但是,高校在对留学生的趋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教师国际化水平不足,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化
相应的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语言能力是为留学生授课的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师要具备与留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此外,在目前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大背景下,教师还应该具备用专业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然而,目前为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关于留学生教育的培训,并且大部分教师都只有为本国学生授课的经历。他们对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了解很少,也不了解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他们不能更好地进行留学生教学的原因 [5]。
此外,中国本土教育模式也沿袭了以往将学科知识门类划分细致的传统做法,更注重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致力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多与少,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讲授为主,授课内容与应用相脱节。这种不以问题为导向、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点的教学,使得留学生即使学会了这些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给留学生就业造成了影响。
(三)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学业预警政策不健全
我国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在很多环节中都存在不足,目前留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日常管理三个部分组成。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招生政策、办理留学生入校手续、留学生入学思想启蒙、制定奖惩制度、法规教育、留学生档案资料管理、留学生心理状态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教学管理的工作包括制订教育培养方案、开设教学课程、安排社会考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论文答辩等。日常管理则是在宿舍环境、餐饮服务以及生活咨询服务等方面为留学生提供保障[6]。但我国高校管理模式与配套的措施和制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分享不及时、沟通渠道不畅通、人员工作协调意识不强,整个管理模式未成体系。
留学生学业预警是指在持续关注高校各个留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预判即将发生的问题或者是对刚刚发生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警示,敦促各个相应的职能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并帮助和监督留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规定时间内制订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将潜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以确保留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8]。目前高校留学生学业预警政策大多重现实、轻预判,缺乏前瞻性;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参与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往往更注重如何管理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掌握其思想动态,却忽视了留学生的学业。
二、高校留学生培养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明确招收留学生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也不是为了盈利,留学生教育不仅对促进各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有显著作用,而且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高校应当着眼于本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国际化视野,抓住机遇,拓宽招生渠道,设定严格的考核体系,把控好留学生招收质量。制定合理可行的留学生教学制度,注重加强留学生质量培养,为全世界输送综合性人才。
由于留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生活习惯等是开展国际学术管理工作需要面临的难题。因此,高校制定留学生管理办法应该始终坚持以留学生为核心,尊重留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一切从他们的合理需求和健康发展出发,同时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从而稳步开展与留学生相关的各项工作。制定精细化、科学化、能充分体现人文和情感关怀的教学政策,刚柔并济,重视国际办学工作,关注留学生的主体发展,促進个人个性的发展。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解决我国目前师资方面的矛盾,即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资深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欠缺等,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高校可增加具有留学经历的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名额。第二,组织任课教师参加定期的语言培训课程或者去美国、英国等高校进行短期的交流访问,使教师在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第三,组织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观摩资深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跨国教育的背景下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开拓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包容的态度尊重留学生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增强自学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中的翻译和解释工作,为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留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型教育,尤其是在留学生课堂上。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中更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具体表现为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搭建线索与知识交织的框架。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能提高独立思考、协调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堂氛围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模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教学理念。
学校首先应结合国际形势制订适合留学生发展的培养计划,应在留学生教材的选择上仔细斟酌,选用国际上精炼通用的教材,这样既能建立最新的学科内容体系,又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其次,在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以留学生为主体,以促进留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课堂上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学习、班级交流、成果展示,充分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留学生对知识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在理工科教学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优秀综合能力的留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组织开展集体活动,鼓励留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在互动中,一方面,新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身上获得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另一方面,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不断深化中外文化交流,拓宽我国文化的传播范围。最后,帮助留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留学生毕业后回自己国家或者去其他国家工作,其工作表现的好坏,也影响着我国教育国际声誉的好坏。因此,高校不能忽视留学生就业问题,需对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三)创新专业培养模式,建立过程预警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留学生采用“趋同教学管理”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规范管理、促进中外学生的交流等方面效果较好,但存在教育缺乏针对性、忽视留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高校应当对现有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方案进行创新。中外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致相同,但是也不能忽视中外学生的差异性。针对留学生的发展,学校需要制订相应的入学指导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学业规划,以顺利实现留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帮助留学生更快地适应中国的生活环境。以按需施教、因材施教为原则,紧扣留学生培养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目标,高校可进行个性化课程设计,针对中文水平较好的和不够好的学生,分别开展中英文双语和英文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上,要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更新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
为了更好地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留学生培养过程预警机制。留学生学业预警机制应至少实现以下目标:第一,以学校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和目标为准则,督促留学生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或是开展研究等,达到顺利完成学业的基本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其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的能力;第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与留学生、任课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必不可少,职能部门与任课教师协同合作,秉持适时引导、及时干预的原则,帮助留学生解决学业难题。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设立学业过程预警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成立分工明确的网络平台管理运营部门,高校、培养学院、导师三方应及时掌握留学生考核情况,并将留学生考试、课堂考勤、考试成绩等信息及时录入学业过程预警管理系统。学校、培养学院、导师、学生都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看留学生学业培养过程数据。一旦发现留学生在学业进展中有问题,学业预警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应及时将留学生学业警示信息依次给学校、培养学院、导师、留学生本人发送信息或是通过微信等软件告知具体情况。随后培养学院对留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与问题进行总结,重新调整学习规划,并将调整情况以及调整进度录入留学生学业过程预警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学校、培养学院和导师三方共同敦促留学生调整学习方式、计划等,以保证留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业。
三、结语
在文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规范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发展的保障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为此,高校应将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全局,明确办学目标,有规划、有目标地招收留学生。同时,加强制度建设,从留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着手,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组织教师出国交流学习等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量。为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各高校还应当及时建立系统的、全面的过程预警机制,实现对留学生学业过程的实时监管,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留学生的目标,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高质量国际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马超,辛世成,徐柳,等.一带一路对战略投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储运,2016(12):145-148.
[2] 王晓哲.“卓越汉语·商务致胜”系列中高级综合课教材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0.
[3] 陈辉.高校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J].市场周刊,2020(11):23-24,56.
[4] 马明月. S大学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5] 徐兴平,王龙庭,相恒富.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8):71-73.
[6] 韩旭.来华留学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5):96-97.
[7] 邓淑娅.高等院校研究生学业预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18):255-256.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