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容
摘要:目的 探讨肺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管拔管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肺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肺功能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以及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血气指标对比无区别(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氧合指数、PO2均高于对照组,且P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气管拔管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肺康复护理模式,可以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拔管;肺康复
在呼吸系统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OPD在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中的发病率为8.7%,其中年龄>60岁人群的发病率超过28%,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疾病负担[2]。在COPD患者中,呼吸衰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不仅加重患者病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首选机械通气。待稳定病情后,则需要早期拔管,并且对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3]。既往常规护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无法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护理效果较差。而肺康复能够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对病情进展进行控制,使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提高,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4]。因此,本研究对COPD患者气管拔管后采用肺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年龄45~80岁,平均(62.4±9.6)岁;女性18例,男性23例。观察组年龄46~82岁,平均(62.5±9.7)岁;女性16例,男性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COPD临床诊断标准;均行气管插管;无精神疾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屬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严重精神异常或者意识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不符合相关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健康护理指导等。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行肺康复护理模式。(1)制定肺康复方案。根据GOLD指南要求,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肺康复方案,包括社会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氧疗以及运动训练等多个方面内容。
(2)实施肺康复方案。①心理支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减轻患者负面情绪,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者讲解肺康复方案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肺康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氧疗。对于完成拔管的患者,立刻进行氧疗处理,减少患者的再次插管率。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预防不良事件。③呼吸肌训练:腹式呼吸。指导患者保持立位或坐位,一手在腹部放置,一手在胸前放置,保持胸部不动,腹部在呼气时回缩,用力吸气时对抗手压,鼓起腹部。经鼻深呼吸,利用缩唇动作进行缓慢呼气,每次呼气5 s,吸气3 s,呼气与吸气比2:1。缩唇呼吸。告知患者呼吸时闭口,利用缩唇做出吹口哨状进行3~5 s呼气,注意收腹,控制呼气和吸气时间比2:1,每次训练20 min,每天4次。④行走训练。每天在平地上步行5 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延长步行时间,一般为20 min,2次/d,并且在呼吸平稳的状态下,加快步行速度。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包括一秒率(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2)对比血气指标,包括氧合指数、血氧分压(PO2)以及二氧化碳分压(PCO2)。(3)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ICU入住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4)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的SF-36指标改善情况,选择生理机能、生理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肺功能指标对比无区别(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VC、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后的住院时间指标比较
研究组ICU入住时间、肺部阴影吸收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血气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O2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SF-36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生理机能、生理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生理智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COPD是具有破坏性的一种肺部疾病,其发展呈现出进行性特点,以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容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而导致病情加重,对肺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者预后[5]。肺康复干预在COPD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肺康复训练,满足患者的通气需求,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加肺血流量,加快肺循环血流速度,升高患者的氧合指数和PO2水平[6]。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流和通气功能,可以增强氧交换能力和肺弥散功能,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从而促进肺通气功能恢复。对比传统的护理方式,肺康复措施强调病症观察和身心康复护理,满足患者的机体改善的需求,可以巩固临床的疗效,患者的康复效果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和ICU住院时间均较短,且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改善明显,说明肺康复护理模式的实施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的干预结果更好,患者的ICU、住院时间较短,这一原因是因为患者在良好的护理环境下得到了身体锻炼,提升了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住院时间随之缩短;临床也能够通过开展肺康复锻炼,可以使患者的肌肉力量增加,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降低PCO2水平,升高氧合指數和PO2水平,使患者的通气功能得到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慌,并且多关心和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但是肺康复护理开展时也要因人而异,需要调整频率,预防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给予气管拔管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血气指标,恢复肺功能,还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丽华.肺康复护理对间质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179-182.
[2] 叶丹,张虹霞,张选明.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3557-3559.
[3] 李小侠,李静,李欣.肺康复护理联合分级运动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62-2364.
[4] 张思圆,张琴,蔡宗钰.时效性激励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1):180-184.
[5] 徐亚琴.集束化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0):3257-3260.
[6] 齐朝华,崔小艳.5E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1042-104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