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30 22:01王晓琴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辨性高中语文意识

王晓琴

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意识,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学生学习意识不足、对文本的理解浅层化、缺乏基本的思辨表达兴趣等问题。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思辨性理解有效转变,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成为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特点分析

思辨性阅读是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理解能力提出的一种高层次要求。在阅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理解文本,又要让他们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见解有效表达出来,这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思辨性阅读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性

阅读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反思、领悟,从而加深理解,推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掌握。

(二)创新性

思辨性阅读是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开阔學生的视野,推动学生创新理解,鼓励学生提出个性观点的重要方法。思辨性阅读以创新为基础,旨在更好地扩展课程内容,推进学生生动表达,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延伸性

思辨性阅读教学不仅立足课内文本生动理解,更要以课外内容为依托,帮助学生有效地拓展延伸,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才能更全面。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生活互动,创新应用,进一步增强阅读思辨意识。

二、思辨性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对策

思辨性阅读首先以文本为主线,同时要让学生积极思辨、有效分析,以更好地完善课堂探究过程。在教学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价值,让学生充分阅读,积极思辨,有效延伸,强化学生的学习感悟。

(一)立足语文要素,推动学生阅读表达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想更好地落实思辨性阅读过程,首先要从文本入手,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积极感悟表达。对于每一篇文本,教师要先让学生对其中涉及的语文要素有效捕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辨、整合,从而更好地对故事的主线进行有效了解,对整个情节发展中涉及的冲突、矛盾尝试梳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试着分析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推动阅读过程鲜活呈现。这样,学生自己的阅读意识可以得到显著增强。同时,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可以以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质疑、讨论、表达,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观点的分析与阐述更加鲜活。

以《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为例,在阅读过程中,先要让学生厘清故事主线,对整个故事情节有效解读。再让学生以核心人物烛之武为基础,循序思考秦王对退兵这件事的看法,思考烛之武通过何种方式说服秦王,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烛之武的辩论艺术。在整个思辨性阅读过程中,先理清事件主线,再让学生尝试解读人物形象,并鼓励学生采用假设、论证等方式,有效感知烛之武的外交手段。

(二)以情感体验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他们的心思细腻,情感饱满。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思路体会景物的变化,触摸感受作者的哀愁或喜悦,并让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更好地品味文章中的词句,尝试理解作者表达的一些巧妙之处,由浅入深。学生靠近文本主动阅读,把自身的情感融入,就能更好地调动阅读兴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积极尝试,大胆表达,对作品的综合理解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自身的文本解读意识也能得到有效带动。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受学生喜爱的文章。作者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夏日荷塘的月下美景,作者的情感在语句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哀愁到欢乐再到哀愁,作者移情换景,伴随景物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篇文章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有很好的助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作者自身情感入手,与学生有效解读。先让学生自主寻找文中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尝试初步分析和解读。这种个性化学习体验能够给学生学习、创造提供更大的空间,学生也能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在。在学生自主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再将相关的图片、视频、背景资源呈现给学生,带领学生更好地体会抗战背景下作者心情的复杂,加深学生对作者细腻情感的认知。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回归文本去捕捉作者的情感,并让学生尝试有效的表达和分析,这可以推动学生各项能力获得有效培养。同时以小组互动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开放性学习空间,使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形成有效的价值判断,深度激活学生思辨表达的兴趣。

(三)拓展课外思辨性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着眼于课内,引领学生培养阅读思辨力以外,还要更好地拓展一些课外文本。让学生辨识、阅读、分析、比较、归纳整合,推动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深刻而灵活。因此,在课内教学的同时,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文本,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推动学生思辨分析。

例如,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苏轼、苏辙和苏洵的三篇《六国论》为辅助性阅读材料。通过群文组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作家在《六国论》里的观点表达以及表现出的个性化特点,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的思辨性。

另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些社会题材的文本也要积极融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闻视频中观点表达的方法,学会正确阐述自己的舆论立场,这对学生创新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2021年高考中,很多主题可以与热播影视剧《觉醒年代》中的素材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一些这方面的阅读资源,供学生借鉴和思考,并选择一些恰当观点展开有效的思辨,让学生从英雄楷模身上学习优秀的精神品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以单篇带动多篇,激活学生的深度阅读意识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呈现的渠道被极大地拓宽,社会对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推动学生主动阅读获取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单篇带动多篇推进学生深度阅读,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是非常典型的议论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阿房宫赋》为主体,让学生对两篇论文进行对比阅读,看一看作者分别通过何种方式提出了中心论点,又通过哪些方式反复論证了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对《阿房宫赋》中的对比论证方式有效了解,并让学生在此回顾《六国论》中使用的比喻、对比、假设等论证方式,前后关联,有效对比,这样更好地理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一主旨。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更好地以读促写,展开一些小练笔。将学生学到的各类阅读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习惯,并在应用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助力学生个性表达意识养成。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不能单纯立足某一个环节而展开,也不能仅从某一篇文章入手。期望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要在教学中循序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成长进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辨反思意识

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进行自身的知识建构,而读后环节也要更好地反思提升,实现知识的内化和顺应。因此,在思辨性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反思意识,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小组合作交流、组间竞争对话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捕捉他人表达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特色,以此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有效分析他人表达的合理角度,并纳入自己的思维认知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以准确的语言表达观点,以翔实、紧密的说理赢得他人的认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理性的声音,并横向分析、纵向对比,合理取舍,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让学生及时反思、有效总结,可以实现更好的进步与提升。

(二)要厚植科学育人情怀,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学会思辨和质疑,而是要更好地厚植科学育人情怀,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思辨,让学生自身的学习成长与国家和未来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相匹配。让学生在学习和思辨的过程中具备理性精神,并灵活运用各类思维工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语文课堂为中心,辐射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未来发展。教师要始终铭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辨,激发学生的学习成长意识,让学生的思辨表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严密逻辑的思辨体系。

总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方法引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在思辨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厚植人生信念,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思辨性高中语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