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一粒种子

2022-05-30 21:26李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阿勒泰袁隆平支教

李辉

热题再现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共和國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2021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

中考佳作

做一粒希望的种子

一考生

庆祝姐姐大学毕业、我初中毕业的家庭聚会上,姐姐轻描淡写地宣布“将要去新疆阿勒泰支教一年”,并让爷爷准备点“有希望种得活的种子”。爷爷举杯子的手忽然顿住,奶奶开始了“惊天动地”的咳嗽。

“孙女啊,干嘛去阿勒泰啊?那里夏季干热,冬季严寒,你受得了吗?”奶奶顺完气,声情并茂,喋喋不休。

“去得好,我支持你!”爷爷笑得颇有深意。

我看看笑着的爷爷,看看垮着脸的奶奶,又看看嘴角带笑正在吃菜的姐姐,默默掏出手机开始查“阿勒泰”的风土人情。查完之后,我也担心那里的生活条件跟我们现在居住的大城市相比,会相对艰苦一些。我把自己的担心跟姐姐说了,可是姐姐说:“我有种子啊!”

“啊?你有种子能有什么用?”

“种子啊,埋在土里生根,破土而出长大,有种子就有希望。”姐姐给我夹了一些菜,然后说:“我是去那里支教的,相信孩子们会‘保护我的。”

我傻愣愣地听着,姐姐的爸爸——我的大伯解释:“她看了个讲阿勒泰的纪录片,说风景好,人也好,她就打定主意要去啦,要去那里支持边疆的教育事业,要把前沿的科技带给他们,她说要‘播种希望。”

姐姐开心地点头,顺便给爷爷布置任务:“爷爷,您有时间再给我写两幅字,行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一类的,我一块儿带着,也是种子。”

说完她转向我:“你把之前学过的网课、读过的书什么的,也给我整理整理……”

“这也是种子啊!”我接口说。

“对!”姐姐笑了,像阳光下一株亭亭玉立的向日葵。

那一刻,我确信,她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无畏地破土、萌发、绽放,还要把芬芳的希望,义无反顾地播撒到遥远的边疆。

姐姐出发前,全家人去送行,奶奶甚至开始抹眼泪,一遍遍地问:“孙女,你到底为什么要去支教啊?”

姐姐握了一下奶奶的手:“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还要问为什么吗?”

她的话像种子悄悄地播撒进我的心田。我想,也许多年后,我也将努力站在阿勒泰的讲台上,像姐姐一样,做一粒用教育振兴边疆的希望的种子。(本文有删改)

题型透视

2021年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仍然延续以往的考查形式,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其中题目一为半命题作文《做一粒______的种子》,这个作文题与“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一类的题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题目二是一篇想象作文,本文暂且不提。

《做一粒的种子》一题选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话为导语,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思考自己未来做怎样的“一粒种子”,也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将价值引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写要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粒种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思考写如何去做一粒种子,立足土壤、积极吸收水分和阳光,健康成长,即使是在石缝等不利生长的环境中也要生根发芽。题目中的“做”字,让考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想得到怎样的成果”,要求考生深层次思考前因后果,形成具体的记叙过程,体现考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如何萌发种子,又是受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环境的影响、启发、启示,过程必须写清楚、写明白,然后将主旨升华为“这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幸福之花开满枝头”。

这篇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抒情散文,形式上可以采用日记、演讲稿、童话等。

写作思路

思路一:做一粒勤奋的种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因勤奋而成功。勤奋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勤奋能创造奇迹。因为勤奋,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千古佳话。但是,勤奋不是口号,勤奋需要珍惜时间,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思路二:做一粒坚持的种子。一朵花因为坚持所以绽放,一滴水因为坚持所以穿石,一棵小树因为坚持而长成参天大树……坚持就是力量,在坚持的过程中,考验我们的毅力,增长我们的见识,成就辉煌的自我。做一粒坚持的种子,不抛弃、不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思路三:做一粒爱国的种子。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翻开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爱国英雄:古代的有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现代的有邱少云、董存瑞、钱学森、邓稼先等。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特色简析

《做一粒希望的种子》一文,考生独辟蹊径,选取了当前最具热度的时代主题来写,一下子就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目光。近年来,内地教师或大学毕业生赴边疆支教已成为时代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奔赴西部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篇章,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带去希望。考生紧紧围绕“支教”这一热点话题展开全文,赞美了姐姐的做法——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的人生。我们在写作时,也应该善于把握热点,这样能使自己的文章顺应时势,营造出时代感,体现出针对性,很容易获得读者的共鸣,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把握热点,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观察生活,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多收看电视新闻。这样,许多鲜活的材料就会闯入你的视线: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20年10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7月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了38枚金牌、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出征苍穹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这些是时代热点,也是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关注、关心的时事。

为了引导广大中学生关注热点、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关注时代,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都选取了一些有关热点的素材。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就把“党史学习教育”这一热点话题引入中考试卷,湖北省襄阳市则以袁隆平的一段话为材料要求考生写作。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热点,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找到可以支撑写作的材料,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的面貌,并且在文中抒发对某个人、某件事、某种精神、某种品质的褒扬和赞美。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特点,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特征,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特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性。认真观察社会,紧跟时代步伐,瞄准重大事件,我们就能在考场上写出异彩纷呈的佳作。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选材于生活,线索明晰,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故事生动形象,语言富于哲理。具体来说:

选材生活,线索明晰。文章以“姐姐大学毕业去新疆阿勒泰支教”为线索展开叙事。听到姐姐宣布“将要去新疆阿勒泰支教一年”,一家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奶奶因天气原因而反对,爷爷则大力支持,“我”则掏出手机查询“阿勒泰”的风土人情。在对姐姐的决定提出疑问但被姐姐轻松对答,并且在听到大伯的进一步解释之后,“我”理解了姐姐的做法,并决心向姐姐学习,“做一粒用教育振兴边疆的希望的种子”。没有真实的生活素材,考生无法写出这样生动的故事,更无法展现姐姐这个新时代青年的特点。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为了刻画姐姐的形象,考生在文中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如文章开篇在听到姐姐准备“去新疆阿勒泰支教”的消息后,“爷爷举杯子的手忽然顿住,奶奶开始了‘惊天动地的咳嗽”这个细节,就把两位老人对姐姐支教的态度鲜明地展现出来。文章通过对爷爷、奶奶、“我”等周围人物的描绘来衬托姐姐这一形象,爷爷支持、奶奶质疑、“我”提出问题后又受到感染,衬托出姐姐勇于奉献的精神。

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考生用笔巧妙,用一次热闹的家庭聚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大主题——支持边疆教育,增进民族团结。文中虽是一家人简单的对话,情节却得到自然地推进,并呈现出一些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比如“把前沿的科技带给他们,她说要‘播种希望”解释了什么叫“播种希望”,生动而巧妙;再如“她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无畏地破土、萌发、绽放,还要把芬芳的希望,义无反顾地播撒到遥远的边疆”,这句话富有哲理,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捧读这篇文章,你会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你会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阿勒泰袁隆平支教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印象·阿勒泰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论阿勒泰乌梁海部弓箭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