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前言
白山黑水,从来都是英雄人物辈出的地方。在这片黑土地上,英雄的东北人民用奋斗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战歌。《林海雪原》,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这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词,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豪迈的革命热情、这种凛然的革命正气,已经成为红色基因,沉淀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中;它凝结了革命先烈的艰辛探索和赤胆忠诚,彰显了时代英雄的使命担当和奉献牺牲,是我们奋斗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林海雪原》这本书,走近这部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一起阅读、理解、探究、感悟,汲取我们成长的青春正能量。
作者简介
曲波(1923—2002),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曲波只念过五年半私塾,13岁失学在家务农,15岁入八路军胶东公学(今鲁东大学),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队开赴东北作战,分别担任过大队和团的指挥员。他曾率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队深入牡丹江一带的深山密林与敌人周旋,进行艰苦的剿匪战斗。1955年起他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57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写作背景
1945年底,东北的牡丹江地区惯匪盗寇、地痞流氓、土豪恶霸等狼狈为奸,他们仗着多年来从日本侵略者手里获得的大量精良武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曲波当时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牡丹江军区二支队二团,也加入到剿匪战斗中。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就是曲波根据自己的这段亲身经历写成的。
内容概述
《林海雪原》一书,以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剿匪斗争为主线,把人物和故事设置在林海雪原的特定时空内,展现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派侦察英雄杨子荣为先锋与威虎山的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最后成功剿匪的故事。小说细致深刻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剿匪过程,讴歌了战斗英雄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献身的可贵精神。
情感分析
曲波在《林海雪原》一书的扉页上深情地写着:“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句话既点明了作者创作的动机和原因,也点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小说的创作主旨就是要还原艰苦卓绝的斗争,赞美英雄英勇献身的可贵精神,礼赞胜利,讴歌英雄,缅怀先烈。整部作品的情感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英雄群体的赞歌
传统的小说创作,群体英雄模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创作类型。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都是通过塑造一个群体、展现一段斗争经历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林海雪原》的创作也受这种传统小说创作的影响,塑造了一个英雄的群体,并借助这个英雄群体的经历,表达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作品中少剑波所领导的小分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以少剑波和杨子荣为代表,其他人物各怀“绝技”。如“飞人”孙达得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反应机敏,具有超常的韧性耐力和一名优秀侦察员的先天优异禀赋;“猴登”栾超家幽默诙谐、身怀绝技、身形矫健,为小分队歼灭悍匪屡建奇功。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组成了剿匪小分队勇敢、机智、顽强、乐观的英雄群体。小分队置身于林海雪原这样特殊条件下的典型环境中,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历经难中难、突破险中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而且还热情地讴歌了小分队集体创造的战斗奇迹。面对敌人的残酷狡詐,他们与之斗智斗勇,经历了“雪地追踪深夜埋伏侦察河神庙”“孤胆英雄假扮匪徒深入虎穴”“跨谷飞涧攀壁跳岩打马滑雪追歼顽敌”等战斗,最终消灭了敌人,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可以说,群体英雄的创作形式,让整部作品有了深刻的人民性和革命性,也正是团体力量的展现,让作品所承载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英雄的赞歌
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熔铸了民族的精神信仰。
《林海雪原》的创作也不例外。在塑造英雄群体的基础上,作品还成功地刻画了满腹智谋、浑身是胆的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作品中,侦察员杨子荣主动提出由自己卧底潜入,带着“座山雕”垂涎已久的先遣图,伪装成匪徒胡彪深入敌营,伺机和小分队里应外合。即使在计划开始前,杨子荣已经为卧底做了充分准备,熟记了土匪的切口暗号,但整个卧底计划依然险象环生。前有“座山雕”对他身份不信任的重重考验,后有逃跑俘虏“小炉匠”的直接指认。杨子荣一次次凭借胆大心细,化险为夷,最终与小分队合力取得了“智取威虎山”的传奇胜利。可以说,杨子荣是整个团队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点,也是克敌制胜的核心力量。侦察英雄杨子荣虎胆雄心、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特质,正契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上的英雄主义情结。在他身上,既展现出孤胆英雄的艺术魅力,又体现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坚守革命信仰所凝聚起的强大力量。
3.革命乐观主义的赞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林海雪原》一书的创作,也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时时处处展现出我党我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书中小分队战士们吃苦耐劳,在莽莽林海雪原中侦察奔袭、与敌军周旋,斗争异常艰苦。有时战士们钻在雪窖里休息,以雪为衾;有时他们要在石洞中睡觉,与野兽为邻。战士们发挥了大智大勇、孤胆作战的精神,攀壁跳岩,跨谷飞涧,突破神话般的天险。与此同时,还在雪原中学会了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那种苦中作乐的向上精神,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越是艰苦,越能彰显出乐观的可贵。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曾把红军的“革命乐观情绪”比作烈焰,这团烈焰在敌军面前、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不曾熄灭。可以说,小分队的每个战士也都是靠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靠着“为人民事业生死不怕,对敌人就一定神通广大”的豪情壮志,才赢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小说中英雄们战天斗地、不畏艰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叩击着读者的心灵,激发起大家拼搏向上的勇气。
4.革命浪漫主义的颂扬
什么是革命浪漫主义?革命浪漫主义是一种无产阶级的文艺创作方法,特点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利用夸张等手法,以此来鼓舞人民的斗志。也就是说,作品通过夸张的意象、人物或环境给人以深刻的浸染和感动,使历史真实的精神得以再现,使人们得以重温过去年代的情怀,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重要意义。
《林海雪原》一书的创作,也融入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作品在刻画少剑波革命性和人民性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展现了他与小分队护士白茹之间朦胧的爱意,表现出革命军人的铁骨柔情和剿匪英雄身上的人性光辉。这种柔情元素的有机融入,一方面降低了叙事的密度,使紧张惨烈的战斗氛围变得和缓轻松;另一方面尊重和肯定人性的本真和价值,强化了作品的浪漫性与艺术性,使英雄人物的性格在叙事中得以立体化展示,为英雄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温馨的诗意。而这些情节的加入,不但没有损害所要刻画的英雄形象,反而从侧面烘托了英雄形象,强化了真实的战争环境,突出了人们对革命胜利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红色经典表现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及其追求和创造的高远的艺术境界,是最宝贵的文学财富,也是当今的文学创作需要学习和汲取的。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的生活远离过去那个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对革命的战斗英雄也缺乏更深一层的了解。通过阅读《林海雪原》,我们可以重温革命战争年代的激情岁月,并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汲取宝贵的精神营养,这也是我们阅读红色经典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