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映像

2022-05-30 21:11:00
摄影与摄像 2022年1期
关键词:芦笙猎枪贵州

“大山深处的万家灯火、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地方。宁静而朴素的古村落,是一幅美丽而动人的水墨画。那里的风雨桥吊脚楼、银饰服饰、长桌宴、神秘的苗族文化、惬意的田园生活,以及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使美好的自然环境得以维持和发展。”

苗寨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居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依靠自然生存,人在自然里与自然共处。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居地,贵州乡土社会蕴含着生态文明智慧。走进岜沙苗寨,古树成荫,满目苍翠,鸟鸣声声,空气清新湿润。岜沙,苗语意为“草木繁多的地方”。“茫茫的森林保护了岜沙祖先,是树木让岜沙人得以生存繁衍。”岜沙崇尚自然,世代相传着维护自然的原始理念,毁林开荒是被视为与族作对的行为,因此村民一直恪守禁止乱砍滥伐的村规民约。

在岜沙,树文化无处不在。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拥有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祖先制定有十分严厉的寨规:如果有人盗伐古树,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分享,以示警告。

苗寨一年一度的传统芦笙节,苗族同胞通过祭树、芦笙踩蹬、芦笙吹奏比赛等民族民俗活动,庆祝丰收,迎接新年。由于部落和地域分布原因,约在农历年底至次年初呈区域性、连续性举行。

芦笙节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一般在当地的芦笙堂举行,芦笙堂又是位于舟溪水井坎边的宽敞的河沙坝上。通常,节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苗族长辈,会扛着芦笙来到井坎边,首先擦拭干净井坎上的碑石,然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堂子中央喷洒数日,以驱除邪魔,接着,各人饮一大口酒后,便吹响起跳的第一支芦笙曲。穿红戴绿的小伙子,佩戴各式银首饰的姑娘,像彩蝶觅花似地从四面八方涌进芦笙堂,各自围成一圈,大显身手。老一辈的芦笙手,在芦笙堂中央,吹着丈余高的母笙引导、伴奏。吹芦笙的小伙子按着悦耳的曲调,随吹随跳。

芦笙一般由六根竹管组成。每管从外侧开孔,下端安置铜簧,插入一个长形木斗或葫芦内。因此,有人亦称芦笙为葫芦笙。芦笙的大小不一,小芦笙管仅有几寸,大芦笙管长一、二丈,构成五声音阶的一组音。

正是岜沙人这种“敬畏自然”“自然崇拜”的生态理念和朴实的生活方式,孕育、养护出苍翠茂密的森林,岜沙苗寨曾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如今,岜沙苗寨森林覆盖率达93.4%。

侗寨生態理念滋养文明

肇兴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被联合国世界文化基金会评为全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首选地之一。2019年,入选贵州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曾在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宗旨。在寨子里不可以直接把车开进来,需要停在景区的停车场,然后坐电瓶或者走路进景区。因世代农耕,而对大自然产生了崇拜和敬畏的心理,产生“万物有灵”的概念。许多地方的乡规民约中保护树木的内容占有较重的比例。如侗寨的山林、水塘不许乱挖乱填,延续每遇家添新人父种100株杉苗的传统。

在侗族自古传唱“江山是主,人是客”“山上没有树,万物要哭诉”,告诉人们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村村寨寨都有护寨树和风水林,人们世代加以保护……贵州各族群众的生态智慧,助力生态文化繁荣。

“十三五”以来,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斐然,在绿水青山里找到了金山银山。贵州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助推贵州快速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如今,“绿色”是贵州发给全国乃至世界的名片主色。贵州人民不负青山,青山也从不负贵州人民的坚守与辛劳

这,就是贵州“态”度。

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些都为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农耕文明的传承搭建了良好平台。对提升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光荣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岜沙苗寨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原生民族文化,村民的生活习俗、服装配饰仍然保留着强烈的原始色彩,至今留传着神秘的树葬习俗、古老的“成人礼”仪式、奇特的“户棍”发饰等等,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门不闭户,悠然自得。每天日落西山后,除了主干大道有路灯外,村寨里灯火零丁,走夜路还得打手电筒,鸡鸣狗吠声清晰回荡。在这样寂静恬淡的氛围里,让人不禁觉得渐入了陶潜的诗境。仿佛穿越到了远古的文明世界,感受着无处不在的古朴浓厚的“原生态”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苗寨的原真性、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保留。

“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并非虚名,这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自己的猎枪。佩猎枪的习俗来源于刀耕火种时期,先祖们用猎枪来捕获飞禽走兽,直到现在男人出门时仍喜欢带着猎枪,枪己成为他们的随身饰物。据村民所说,这里能继续合法持有猎枪的原因,是枪支使用有严格规定,“枪口不能对人”“枪支不能带出本村”,仅作为配饰和传承文化所用。

猜你喜欢
芦笙猎枪贵州
猎枪
岜沙芦笙节
走向世界(2021年11期)2021-04-14 03:56:17
贵州,有多美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49:28
你好,芦笙
小小艺术家(2019年4期)2019-05-10 03:33:04
沉醉贵州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0:10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6
芦笙恋歌
戏剧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 13:06:52
苗族芦笙制作师
毛茸茸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