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 优化教学设计

2022-05-30 20:34李晓倩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场次列表课程标准

李晓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关注到“四基”,更要关注到数学的趣味性、数感,要能体现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就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怎样基于新的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成为教师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为例,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一步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一、路径梳理

(一)基于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

1.教材分析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分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前提。《计算比赛场次》是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场》中的知识。《数学广场》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而这节课的内容和三年级学习的搭配有着一定的联系,更进一步展示出了列表等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可能情况个数”的学习也是铺垫。

2.学情分析

关于“计算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沪教版教材上是用画图、连线、列表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出规律的。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有没有困难呢?笔者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做了一个教学设计,在执教本节课前对所在年级的6个班级进行学习前测。每个班级利用8到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三年级学习《搭配问题》的效果及情况做好调查。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旧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少部分学生不会有意识地画线段图进行表示,针对这种现象,我又利用一点时间对搭配问题做了一个复习回顾,有了“搭配”的学习基础,再来学习“比赛场次”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授课试教,学习效果较好。

二、案例呈现

(一)教学目标优化

基于课程标准对学段目标的要求,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依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相关内容,从三个维度进行思量,本节课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和列表等多种方法,解决比赛场次问题。

2.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发现、推理等综合实践能力。

3.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体会有序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思想。

(二)教学内容优化

基于对课程標准的理解及对所在学校学生的学情分析,开始研读教参,精读教材,笔者完成了第一稿的教学设计,开始选取班级进行试教。本节课一共执教6次,这期间经过以下过程:4次试教—修改教学设计(学校同事、区教研员指导)—区级公开课(区各校教师提出修改建议)—修改教学设计—嘉定新城种子教师汇报课(市区专家指导)—修改教学设计—定稿。

本节课经过长达5周的不断优化,最终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一节好课需要不断地修改反思,下面就本节课教学设计前后优化修改的内容做一个比较分析。

1.课前热身

简单的语言叙述,虽然也可以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但是增加了图示后,可结合具体的图示来说一说是怎么搭配的,再请学生具体说一说是怎么得出的结果,学生会说出相应的算式还有连线,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课程标准四维目标的要求,这也为学生后面本节课的学习新知做一个铺垫,图文并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1所示“1+2+3+4+5+6=?”这样的问题放在这里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做这样一道题目吗?通过这样的反思,删除不必要的问题,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更需要充分讨论的环节。

2.握手问题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在这样一个具体情境下来研究握手问题,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并感知实际问题,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环节增加了探究体验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3人、4人、5人小组的握手次数,厘清自己小组内每人握手几次,小组内一共握手的次数,并在出现矛盾时马上现场展示具体握手情况,直接有力地验证答案及算式的正确性,增加直接展示的内容,学生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结果,也给有点不清楚的学生加深了印象。

这样一个游戏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加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讨论中还要求学生记录简单的握手过程,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列表的处理

在之前的执教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不会想出用列表的方法来进行思考,因此执教过程中有意将列表这个方法忽视。但是列表是一种方法,不应该直接回避。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从多种方法中自由选择最适合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因此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列表问题进行了调整:从一开始的简单介绍到后来的观察列表、认识列表、完成列表、分析列表,再到最后将列表跟画图、算式联系起来,都做了相关调整(如图2所示),这样的调整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猜你喜欢
场次列表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长江上游高洪水期泥沙输移特性
学习运用列表法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扩列吧
基于运行场次用时误差的载人设备故障预警可视化研究
排考场次分配方法及其SQL实现
列表画树状图各有所长
地铁观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