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经》在高等农业院校渔业类专业中的课程思政价值探析

2022-05-30 19:13熊良伟袁圣岳丽佳刘波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价值

熊良伟 袁圣 岳丽佳 刘波

[摘 要]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养鱼经》亦称《范蠡养鱼经》,是我国最早的养鱼著作,主要介绍了鲤鱼的池塘养殖技术,蕴涵很高的课程思政价值。厘清范蠡与《养鱼经》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理性的思考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了解《养鱼经》中的人物与事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知渔爱渔的专业情怀;科学评析《养鱼经》中的养鱼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仔细品读《养鱼经》中的养鱼技术细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养鱼经》;课程思政;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105-04

《养鱼经》又名《范蠡养鱼经》,也称《范蠡养鱼法》《陶朱公养鱼法》等,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养鱼著作,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专门论述养鱼的文献。《养鱼经》在我国现代水产养殖行业中仍然广为流传,对我国水产养殖事业发展意义深远。2019年8月,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围绕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1]。2020年4月,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也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强调把“四史”教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2]。

《養鱼经》被认为是人类养鱼论述的开篇之作,是我国渔业文献宝库的瑰宝,笔者在渔业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读原典及前人有关《养鱼经》的研究文献,深刻感受到《养鱼经》除了有专业技术价值,还对当代渔业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生产实践具有教育价值。文章将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挖掘《养鱼经》蕴涵的教学资源,提升农业高校渔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爱国爱农思想,提升学生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的能力。

一、范蠡与《养鱼经》

(一)范蠡

范蠡,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公元前540年左右出生于楚国,后离楚入越,取信于越王,被拜为上大夫,辅助越王勾践兴越灭吴,成就霸业[3]。范蠡助越灭吴之后急流勇退,辗转来到齐国,改姓名为鸱夷子皮,靠海边垦荒耕作,兼营渔业并经商,数年后家资巨万。由于乐善好施,美名远扬,齐王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促进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后再次辞官,尽散家财,举家迁至齐国陶地,改姓更名为朱公,重新开创家业[4]。据《吴越春秋》《山阴志》等史料记载,范蠡在越国时曾向越王勾践进献过养鱼富国之策,在会稽有修池养鱼获利之事,离开越国后也有养鱼致富之事。

(二)《养鱼经》

1.《养鱼经》的出处及原文

据现有史料记载,范蠡生前写了一本养鱼法流传于世,由于年代久远,全书已佚。有关范蠡养鱼法的记载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世说新语·任诞篇》有一注文言道:“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燕名处也。”[5]1965年,陕西汉中市东汉古墓中出土了一个陂池模型,池底塑有鲤鱼六尾、鳖1只、蛙3只、螺5个和菱角5个;1978年,陕西勉县也出土了东汉陂池模型,内有鲤鱼1尾、鲫鱼1尾、鳖1只、菱角1个等水生动植物[6]。从有关范蠡个人经历的史料记载和上述文献及考古文物来看,范蠡编写过养鱼法非常可信,且其养鱼法在东汉时期已被广泛应用于养鱼生产。现存《养鱼经》内容来自北魏贾思勰编著的《齐民要术》,原文如下。

威王聘朱公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西戎为赤精子,在越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曰:“公任足千万,家累亿金,何术乎?”朱公曰:“夫治生之法有五,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池中有九洲。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以二月上庚日内池中令水无声,鱼必生。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所以内鳖者,鱼满三百六十,则蛟龙为之长,而将鱼飞去,内鳖则鱼不复去,在池中周绕九洲无穷,自谓江湖也。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一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值五十,得钱一百二十五万。至明年得长一尺者十万枚,长二尺者五万枚,长三尺者五万枚,长四尺者四万枚。留长二尺者二千枚作种,所余皆货得钱,五百一十五万钱。候至明年,不可胜计也。”王乃于后苑治池,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池中九洲八谷,谷上立水二尺,又谷中立水六尺。所以养鲤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

2.《养鱼经》释义

齐威王访陶朱公,问他说:“听说先生在太湖叫渔父,在齐国叫鸱夷子皮,在西戎叫赤精子,在越国叫范蠡,是这样的吗?”陶朱公回答说:“是这样的。”齐威王问:“先生你有钱千万计,家产亿计,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啊?”陶朱公回答说:“我致富的方法有五种,水畜是最好的方法。水畜就是用池塘养鱼。以六亩大小地块建池,池中有九个小土丘。选择体长三尺雄鲤鱼二十尾,体长三尺雌鲤鱼四尾,在二月第一个七天将鱼轻轻放入池中,并且不让池水发生声响,雌雄鱼肯定能活。四月份放一只神守到池塘中,六月份放两只神守,八月份放三只神守。神守就是鳖。之所以放鳖,是因为池中鱼达到三百六十尾,蛟龙会将鱼带走,放鳖的话蛟龙就不会将鱼带走,鱼绕着池中的九个土丘游来游去,以为自己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到第二年二月份,可以得到一尺长的鲤鱼一万五千条,三尺长鲤鱼四万五千条,二尺鲤鱼万条。每条五十,可以获得一百二十五万。到了第三年可以获得长一尺鲤鱼十万条,长二尺鲤鱼五万条,长三尺鲤鱼五万条,长四尺鲤鱼四万条。留二千条长二尺鲤鱼,其他出售,可以获得五百一十五万钱。到了第四年,获得的钱都数不过来了。”齐威王听后在他的后苑建池养鱼,第一年就获得了三十余万钱。池中有九个土丘和八个坑,坑上方水深二尺,坑下方水深六尺。之所以养殖鲤鱼,是因为鲤鱼不相残食,生长速度快,价格也高。

二、《养鱼经》的思政价值

(一)厘清范蠡与《养鱼经》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养成理性的思考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养鱼经》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养鱼著作,主要介绍范蠡养鱼法,范蠡是公认的养鱼鼻祖,《养鱼经》和范蠡二者对渔业行业专技人员具有重要影响。王敬南[6]根据《齐民要术》中《范蠡养鱼经》全篇问话对话的语气、威王与朱公生存年代、范蠡的生活经历及后世各书的引录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认为现流传的《养鱼经》非范蠡的原著,由贾思勰辑录撰写的可能性较大。也有学者根据现流传的《范蠡养鱼经》出处、内容及近年考证出土文物,认为该书系西汉时期无名氏假范蠡之名所作[7]。据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笔者认为现存《养鱼经》中记载的养鱼内容来源于范蠡对养鱼的总结,作者为何人还是一个谜,但该书非范蠡本人所著的可能性极大。

笔者从事渔业专业学习、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发现行业中普遍存在现存《养鱼经》为范蠡本人所著的错误认识,考虑到范蠡本人和《养鱼经》在行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这种错误认识应当及时纠正。分析这种错误知识存在的客观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现存《养鱼经》亦称《范蠡养鱼经》,书名中含有范蠡的名字,容易让人认为《养鱼经》为范蠡所著;二是由于史料证明范蠡从事过养鱼活动,现存《养鱼经》主要内容是范蠡向齐威王提供养鱼的具体方法,也容易产生现存《养鱼经》为范蠡所著的想法。这种错误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从业人员对现存《养鱼经》的出处、内容等了解不充分、不全面、不细致,对《养鱼经》作者的判断缺乏事实依据,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或他人的妄言而作出判断,这种处事方式和态度对渔业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十分不利。在渔业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厘清范蠡与《养鱼经》二者的关系,纠正现存《养鱼经》为范蠡所著的错误认识,启示学生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清客观事实来认清事物,不宜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二)了解《养鱼经》中的人物与事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知渔爱渔的专业情怀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由于长期形成对农业固有的偏见,农业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表现为农业院校考生报考率低和涉农专业学生流失率高[8]。当前,我国水产养殖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期,生产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还较低,养殖企业所处位置偏远,渔业类专业毕业生多数离开城市就业,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加之社会对水产养殖行业认识不足和存在偏见,部分渔业类专业在校生专业学习的思想不稳定、缺乏专业学习兴趣[9],自认为水产养殖行业人员“低人一等”。加强渔业类专业在校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历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范蠡养鱼法距今已有2500多年,水产养殖行业历史悠久。现存《养鱼经》经文内容是身为一国之君的齐威王向上大夫、军事家和政治家范蠡询问的致富之术,范蠡将自己总结的养鱼法详细介绍给齐威王,齐威王按法养鱼实践成功。经文中齐威王和范蠡身份都极为高贵,且都以养鱼致富为荣,为我国水产养殖历史注入了优秀“基因”。因此,学生通过对《养鱼经》中人物和事件的了解与分析,可以感知我国水产行业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此纠正学生渔业类专业“低人一等”的错误认识,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知渔爱渔的专业情怀。

(三)科学评析《养鱼经》中的养鱼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养鱼经》对范蠡养鱼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描述,涉及鱼池工程、养殖对象选择、亲本选择、亲本投放、亲本繁殖、疾病防治和养殖成效等诸多内容。王宠光运用现代水产养殖理论和养鱼实践经验对范蠡养鱼法的科学意义进行研究,认为其主要内容具有科学意义,养殖对象的选择、亲本选择、成鱼养殖等关键养殖技术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指出受历史条件和当时科学技术条件限制,“放鳖鱼不飞去”等内容含有封建迷信和不科学之处[10-12]。陈世杰在《养鱼经》释义、启示与询考一文中也明确指出“蛟龙为之长”“将鱼飞去”的说法不科学,只能理解为迷信色彩[13] 。

关于《养鱼经》在养殖鲤鱼池中放养鳖的原因,孙功飞[14]认为鱼鳖混养有利于鱼的成长,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鳖代谢活动产生的氨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鲤鱼提供了饵料;二是鳖能清除病鱼或死亡的鱼,降低鱼群大面积死亡的概率。笔者根据现行鱼病防治技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认为养鲤鱼的池中放鳖主要起疾病防治的作用,一方面体质弱的鱼抗病能力差,易患疾病,同时其游泳能力差、泳速慢,鳖能及时将其捕食,及时消除易感染疾病的鱼,提高了养殖群体的抗病能力,降低了鱼发病的风险;另一方面鱼感染疾病初期,其活动能力下降,鳖容易将病鱼捕食,较早清除了鱼病传染源,降低了疾病流行的风险。

《养鱼经》是我国渔业文献宝库的瑰宝,从现代人类认知来看,其内容中放鳖能防止养殖的鱼类随蛟龙飞去的说法,确实有神化或迷信色彩,这与当时封建思想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养鱼经》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科学分析不足之处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懂得即使是经典著作也有可能存在瑕疵,在学习中要相信“权威”但不能完全轻信“权威”,要对“权威”进行科学甄别和理性对待,有利于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虽然《养鱼经》存在不科学或迷信的内容,但并不影响其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以此启发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专业实践中不应该因害怕犯错而停止学习和实践,而应丢掉思想包袱,勇于实践和敢于创新。

(四)仔细品读《养鱼经》养鱼技术细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养鱼经》篇幅不长,全文343个字,其中数量词近110个,占总字数近32.01%。这些数量词一方面将鱼池建设面积、鱼池结构、雌雄亲本投放规格、亲本投放数量、亲本投放时间、第一至第三年收获鲤鱼的规格、收获数量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养鱼关键技术的细节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范蠡养鱼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复制性,极具生产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了范蠡在养鱼过程中工作刻苦认真、细致入微。笔者利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2000年至今有关鱼与鳖混养的文献近50条,虾与鳖混养的文献近40条。现代水产养殖生产实践证实鳖是一个理想的混養(或套养)品种,利用鳖能及时清除体质弱和发病的鱼虾,有效防治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疾病。随着养殖鱼虾的生长和个体规格逐渐增大,为了充分有效地清除体质弱或发病个体,鳖的数量也应随之增加。经文中不仅提出“内鳖则鱼不复去”,而且指出四月、六月和八月分别放鳖一尾、二尾和三尾,一方面展现了范蠡的聪明与智慧,另一方面展现了范蠡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

范蠡养鱼法技术细节描述的文字背后蕴涵着养鱼先祖范蠡在养鱼过程中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科研精神,充分展现了先祖卓越的研究成果和非凡的智慧,是当代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对当代渔业类专业在校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这对指导在校生今后一丝不苟、细致认真地开展专业课程实验(实训)及报告撰写、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专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应用效果

笔者多年来主要从事高等农业院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池塘养鱼课程的教学工作,该课程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后续课程包括鱼类疾病防治、特种水产品养殖等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为池塘养鱼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体包括鱼池工程、鱼类人工繁殖技术、鱼苗鱼种培育技术和成鱼养殖技术等,教学内容与《养鱼经》中范蠡养鱼法比较相似,课程课时不低于60学时,有时还要带领学生到家鱼繁殖场开展1~2周的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时间长、任务多,校外实习条件较艰苦。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制定的《池塘养鱼课程标准》,笔者在第一次课时介绍了我国池塘养鱼发展历史与现状,课中引入《养鱼经》,介绍范蠡与《养鱼经》的关系,逐一分析评价《养鱼经》技术内容,展示范蠡细致入微的实践和非凡的才智,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专业的认识,增强了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校外生产实习中学生能不怕苦、不怕累,积极投入鱼类人工繁殖实践中,认真仔细统计每一批亲鱼繁殖数据,端正学习态度,达到了学习效果良好。

四、结语

《养鱼经》是我国最早的养鱼著作,是我国渔业文献宝库的瑰宝,是我国养鱼先祖的智慧结晶,当代农业高校渔业类专业学生学习和正确辨析《养鱼经》内容既可以传承历史文化,也可以从中学习先祖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领悟成功之道、感悟人生智慧。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科学评价《养鱼经》的技术内容和揭示其蕴涵的思政价值,有效地增强了渔业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知渔爱渔的专业情怀,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EB/OL].(2020-04-22)[2020-10-23].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3] 陈成吒.范蠡及其三道老学[J].东吴学术,2018(3):106-113.

[4] 孙立群.商圣范蠡[J].企业观察家,2018(10):116-119.

[5] 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729.

[6] 王敬南.《范蠡养鱼经》作者的探讨[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91(Z1):44-47.

[7] 施鼎钧.我国古代的渔业专著[J].中国水产,1983(5):32.

[8] 张松,刘志民.中国高等农业教育:成就、问题与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9(1):8-12.

[9] 李育培,熊良伟,陈小江,等.高职院校水产类专业对学生吸引力不足的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22):36-37.

[10] 刘宠光.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 范蠡养鱼经的科学价值[J].中国水产,1959(21):27-28.

[11] 刘宠光.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范蠡养鱼经的科学价值(续)[J].中国水产,1959(22):45-46.

[12] 刘宠光.世界上最早的养鱼文献:范蠡养鱼经的科学价值(续完)[J].中国水产,1959(23):27-28.

[13] 陈世杰.《范蠡養鱼经》释义、启示与询考[J].福建水产,2001(4):80-85.

[14] 孙功飞.中国古代淡水渔业的发展概况[J].农业考古,2019(3):136-140.

[责任编辑:李香莲]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价值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