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质是个体掌握的人文知识、个人修养、人文精神以及素质表现的统称。人生态度则是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各类活动的心理态度。人文素质可以对人生态度产生较大影响,有意识地提升人文素质,促进人们积极人生态度的养成,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实现人生价值。文章阐述人文素质和人生态度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人文素质对人生态度的影响,最后针对提升人文素质、培养积极人生态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今后的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生态度;积极态度
中圖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0-0-03
0 概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现代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而且在精神上、思想上有更高的追求。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不同的声音,人们很有可能受到误导,陷入迷茫,开始怀疑人生的价值,丧失了努力的目标和希望,人生观逐渐扭曲。长此以往,这种消极的态度和理念将蔓延开来,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强化人生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
人文素质是人类个体的软实力,主要包括人的思维、内涵、修养等。大量的例子和实践表明,人文素养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人生态度的养成,具备积极、良好人文素养的个体更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更好[1]。相反,人文素养的缺失可能导致个人变得消极和悲观,长远来看,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整体进步。
1 人文素质和人生态度的基本概念
1.1 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接受人文学科领域的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修养、道德品质。人文素质是一种虚拟的、精神和道德层面的价值维度,体现在个体的语言、动作、精神、价值观等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人文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内容,涉及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以及政治、经济、法律、艺术等众多学科,是一种精神领域的知识学习;二是对这些人文社科类的知识进行内化,了解不同领域的发展,及其核心思想和文化理念,真正从精神意识领域加深理解和认同;三是探究这些人文知识背后的内涵和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人文知识的研究思路;四是将人文知识的核心和内涵融入自身的价值观中。
1.2 人生态度的基本内涵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在所掌握的知识、人生经验和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对事件的看法和感受,是面对生活、社会环境等外在情况时内心产生的看法和价值倾向[2]。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其对社会和世界的观点和态度,态度的好坏影响和指导人的行为和导向。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其行事方式也会比较积极;相反,如果其人生态度悲观,则看待事物会比较消极,相应的行为也会很悲观、被动。个体的人生态度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其不断的成长和进步逐渐形成的。影响人生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情况,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学习的知识越丰富,其对事物的感知也会更加全面;二是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生活和社会,通过实践活动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随着经验的累积人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态度。
2 人文素质对人生态度的影响
人文素质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人文素质越高,个人的品位更高,鉴别能力和道德感也会相应增强[3]。在现代社会,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和知识量呈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个别人开始盲目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唯金钱论、向物欲看齐一度成为个人追求。在这种状态下,其精神生活逐渐空虚,丧失了正常的道德约束和精神追求,这将直接导致其人生态度发生扭曲,丧失道德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相反,当人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时,学习和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并内化于心后,精神会相应地充实起来,进而指导个人的行动和认知。
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进一步指导人们制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确定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准确定义人生价值。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人文素质越高,人们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也将更加关心,会自然地以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为己任;二是个人的人文素养越高,了解的法律、政治等知识就越多,相应的道德标准也更高,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人文素质越高,对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就越大,人们对生命和工作的定义不局限于满足正常的生存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更倾向于追求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体会美好生活背后的意义,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当人们具备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后,才能更好地参加社会活动,并将这种态度融入日常工作中。
3 提升人文素质、培养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举措
3.1 加强全社会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关注和重视
现代社会,人们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去。人文素质教育与自然科学素养同样重要,齐头并进才能够实现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类的精神教育,提升人文素质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将人文素质的提升放到国家战略层面,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逐渐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的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物质诱惑与奢靡文化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部分人开始一味地追求享乐和金钱,心境变得浮躁,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整体的利益。此外,传统思想文化和新时代思想存在冲突和碰撞,或多或少会使人们产生迷茫和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引导人们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很好地指导人的行为,面对困难也可以积极处理和应对,若是人人如此,整个社会氛围会变得更加积极,充满正能量。因此,国家要重视培养人们的人文素质,这是构建全社会积极向上氛围,引导人们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重要路径。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在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下,人们主动作为、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主观能动性可以被完全发挥出来,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达到既定目标。因此,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相关部门要关注和重视该项工作。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将人文素质教育提到国家长期战略的高度,积极制定可落实的战略方针,要求各地将提升人文素质、关注国民人生态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政府也要及时落实政策,引导人们重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从宏观政策的角度来调控和引导发展方向。
第二,重视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地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的人文素质产生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条幅、设置专题宣传展板,或者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人文素质内容的宣传,引导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人文素质提升和人生态度培养的领域;另一方面,关心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通过整洁的街道、宏伟的建筑、随处可见的文化讲座和展览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软环境的打造可以帮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将人文素质的提升进行细化和分类,从不同方面给予行为指导。人文素质包含的内容非常庞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从推进全民的诚信建设、爱岗敬业精神建设、创新精神建设等方面开展行动,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精准化的实施方案。这种模式之下,举措更有针对性,相应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第四,个人素质的提升不仅仅需要个人自觉,也需要有关部门出台制度条款,即加强政府的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围绕文明城市建设、诚信体系等内容出台专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人们的行为。
3.2 积极开展读经典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人文素质的提升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养成是一项长期任务和工作,要从日常的活动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传承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伟人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这些著作凝结了他们先进的思想和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阅读先辈留下来的经典著作,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一方面,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做人的道理和一些优秀美好的品德;另一方面,经典蕴含的思想精髓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主动的行为参与社会活动。因此,有必要开展读经典活动,引导人们从经典中学习先辈们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得出的结论。读经典活动不仅可以促使人们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大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人文素养也会在浸染中慢慢提升,经典背后蕴含的道理和品质可以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使其逐渐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让人生价值得以升华。
例如,部分地区积极举办“读经典、悟思想、谈感受”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活动掀起提升人文素质、培育积极人生态度的热潮。系列活动包含很多子活动和比赛,其主题都是围绕经典解读来开展的。
第一,举办经典读书会。人们阅读经典图书中的精彩片段,在读书会上大声地朗读精彩选段,围绕有关内容谈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通过广泛的交流,可以扩大知识面,让思想在不断的交流和讨论中得到二次升华。
第二,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展现人们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人们践行和掌握经典精神的重要手段。我国历史上名人辈出,有很多优秀事迹,可以组织人们开展实践活动。诸如学习雷锋精神,组织群众进社区开展义务劳动;开展学习“铁人”王进喜爱岗敬业精神的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工作中勇于创新和奉献。
第三,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范围下沉到街道、社区、家庭。当前,人们了解的人文社科知识普遍不足,人文素质整体不高,人生态度的养成更多来自生活经验。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将人文素质提升的主阵地下沉到一线,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素质教育,这种模式更贴近人们具体的生活环境。首先,可以在社区建立图书馆,放置大量的、门类齐全的书籍,方便市民随时阅览;其次,在社区开展人文社科科普教育活动,将深奥的内容搬到户外,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人们关注;最后,社区定期举办主题讲座,邀请人文领域的专家围绕人文素质和人生态度的养成进行演讲,形成重视人文素质、养成积极人生态度的浓厚氛围。
3.3 从学校教育抓起,夯实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根基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希望是青年一代,想要国人的人文素质普遍提升,养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青年一代的教育。因此,提升人文素质、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要从校园教育抓起,加强基础教育,将人文社科课程和内容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同时,还要增加一些思想道德类课程,不断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校园教育要融入人文素质和人生态度的相关内容。第一,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校园教育不仅要围绕教学大纲课本展开,也要增加一些传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课程,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提升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第二,增设心理课程。当前,学生面临升学、考试等压力,心理容易产生波动和困惑。一旦消极负面的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学生的心理可能发生扭曲和变化。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设置心理课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给予一些专业疏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此外,讲解一些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积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4 结语
提升人文素质可以促进人们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需要社会各界联动,加强人们的人文素质培养,营造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弘扬主旋律,促使每个人的人生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丽萍,孙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探析[J].文教资料,2021(24):64-66.
[2] 何芳.新時代国民人文素养的影响因素和培育路径:基于三个网络热点案例的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0,30(5):48-53.
[3] 马晓琴.语文艺术中融入人文素质的问题与对策[J].作家天地,2022(2):113-115.
作者简介:李真(198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