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 王菁菁
在英国伦敦克利福德街上,有一栋6层红砖小楼。或许因身处繁华的商业街,这栋小楼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在全球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眼里,它却是极具地标意味的存在,因为这里就是享誉全球的埃斯卡纳齐古董行。
10月27日,为了庆祝埃斯卡纳齐古董行举办展览5 0周年,一场难得一见、精彩绝伦的重磅展览将在此举行,并将持续至明年2月3日。展览期间又恰逢第2 5届伦敦亚洲艺术周,届时场面的盛大与轰动,不难想象。
引人瞩目的是,尽管这个展览只展出5件展品,但每一件都堪为同类中国文物艺术品的扛鼎之作。它们分别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南宋青瓷葵口碟、清康熙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碗、清康熙交龙钮寿山石玺、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胭脂红山水纹碗。这5件稀世珍品来自一个藏家家族,且均是经埃斯卡纳齐古董行协助购得的。
著名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件代表了中国青花瓷人物故事罐至高水准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 05年,著名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卡纳齐(Giuseppe Eskenazi)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以1568.8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3亿元)成功竞得,创下当时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也让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话语权;另一件清康熙交龙钮寿山石玺于2008年在法国拍卖会上,由埃斯卡纳齐以56 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近6000万元)购得,创下当时中国玺印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
作为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古董商,埃斯卡纳齐为全球80多家重要博物馆、众多知名私人藏家购藏过艺术品。对于东方古董艺术的挚爱与独到眼光,是他一直以来活跃于全球顶级艺术市场的“不二法宝”。
1972年,埃斯卡纳齐租下位于伦敦皮卡迪利街区的一整层楼开设古董行,专门用于举办主题展览,首展即为当年3月1日开幕的“中国早期陶瓷和艺术品”展。1993年,埃斯卡纳齐古董行迁至位于伦敦中心的克利福德街上的一栋6层小楼。自此,这里每年都会举办各式精彩的艺术主题展览,尤其以一年一度的秋季展而闻名业界。岁月如梭,转眼间这一办展传统已走过50个年头。
埃斯卡纳齐与儿子丹尼尔(图右)。今年六七月间,丹尼尔策划了夏季展览系列“序曲”——“当代竹艺:日本大师作品”展与“Gogottes:打开时光展”,因呈现了与东亚艺术和中国文人审美相关的、多样且少见的主题而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出于对中国古董艺术品的热爱,才有了这样的子承父业。
就在大展即将开幕前,《中国收藏》杂志独家专访了埃斯卡纳齐先生。
《中国收藏》:在此次展览中,最广为人知的展品当属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005年7月的那场竞拍,至今您是否还记忆犹新?
埃斯卡纳齐: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可能是同类中最有名、最珍罕的一件器物。所以,当它以较低的估价现身拍场时,很难想像它会以多高的价格成交。这不只是给我们,也给所有关注这场拍卖的人带来了极大的期待。当时,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必须得到它!
这只元青花大罐是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估价约50多万英镑。随着拍卖日期的临近,各路买家及爱好者的兴奋之情与日俱增。那时候,我们甚至听说伦敦佳士得的一些工作人员为这只大罐的成交价打赌,但没有人相信它会超过800万英镑。结果是最终的成交价几乎是800万英镑的两倍,达到了近1570万英镑!
可以说,这是我所购藏的最好的瓷器之一。事实上,整个拍卖过程几乎没有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拍卖前一天,我与拍卖师会面,想让他知道我参与竞价的“信号”——如果我戴上眼镜,说明我在出价;反之则没有。拍卖当天,当我的出价达到800万英镑时,我摘下眼镜,想看看还有谁在参与竞拍。但当我重新戴上眼镜时,由于当天阳光明媚,拍卖师被日光遮挡了视线。事后他戏称,看到我戴的是“肉色眼镜”,心想这根本不作数!所以在竞拍进行到后半段时,我曾一度担心拍卖师有没有注意到我的出价,幸运的是,他注意到了。经过一场漫长而志在必得的争夺,我们终于“夺”下这件元青花大罐。
《中国收藏》:我们注意到,即将展出的这5件重要展品都是您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个时间段协助藏家竞得的。在您看来,这个时间段是否可以被称之为购藏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黄金时代”?
埃斯卡纳齐:我认为在这段时期能够购藏这些藏品,相比市场因素,更多的是与当时大环境有关。纵观整个职业生涯,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购藏到最好的中国艺术品,我们也曾多次创造中国艺术品的拍卖纪录。当它们在将来的某一天重现市场时,相信会斩获更好的佳绩。
藏家释出自己原有的重要藏品,目的往往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体系,这种收藏体系更新迭代的情况会在业界持续,并将成为范例。这一点也许不像印象派艺术市场,毕竟最顶级的印象派作品都已经被博物馆收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的流行趋势也会发生变化,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往往是周期性的。
1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图”
高27.5厘米
这件元青花大罐从一个私人收藏中被发现,于2005年被埃斯卡纳齐在伦敦佳士得以创纪录的价格拍得。此后,它曾在2010年紐约大都会博物馆“忽必烈的世界——元代中国艺术”展、2012年至2013年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中与观众见面。
2清乾隆 珐琅彩黄地开光胭脂红山水纹碗
口径15厘米
开光内以胭脂红彩绘山水楼台景致,碗底蓝彩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气势磅礴。它原为美国藏家保罗和海伦·伯纳特夫妇收藏,1997年作为远藤隆史的藏品在香港上拍,被埃斯卡纳齐竞得。至今其已有25年未曾公开露面。
3清康熙 珐琅彩粉红地花卉纹碗
口径13.3厘米
这只已有25年未曾公开露面的碗精致罕见。其以用黄金为着色剂的粉红釉为地,底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是康熙时期造办处珐琅作最为精彩的作品之一。该碗曾先后为著名藏家佩西瓦尔·大维德爵士、徐展堂的旧藏,于1997年被埃斯卡纳齐购得。
4清康熙 交龙钮寿山石玺
高14厘米 宽9.9厘米
这枚康熙亲自使用过的御玺带原配黑漆洒金盒,盒四面开光,内描金绘龙一对。其印文被收录于《康熙宝薮》中。在2008年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其被埃斯卡纳齐以创纪录价格竞得。
南宋 青瓷葵口碟口径14.6厘米临安御窑烧制,通体罩施青釉,系民国时期著名藏家仇焱之和胡惠春旧藏。它曾在2007年埃斯卡纳齐举办的“宋:10世纪至13世纪的中国陶瓷”(第三部分)展览中展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都存在着“ 黄金时代”——上世纪7 0 年代,日本藏家在市場上表现活跃。我们在伦敦举办展览时,他们通常会彻夜排队;上世纪8 0年代至9 0年代,在新一代中国香港藏家的推动之下,又一个“ 黄金时代”诞生了;而到了近些年,因为中国内地藏家的壮大,又诞生了很多“ 黄金时刻”。我希望未来还会有更多“黄金时代”的到来。
《中国收藏》:5件展品中的4件都是出自中国皇家的器物,您对购藏这类器物有着怎样的标准?
埃斯卡纳齐:促使我购藏这些器物的源动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们的“出身”,即源自哪个家族的收藏。这股源动力会驱使我购藏到最顶尖的藏品。可以说,5 件展品中的每一件,都绝对是已知同类藏品中最好的。
《中国收藏》:在您看来,如今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与您入行时相比有何明显变化?
埃斯卡纳齐:欧洲收藏中国艺术品有着数百年之久的传统。自2 0世纪以来,美国也涌现了不少重要的藏家,并诞生了一些卓越非凡的博物馆级收藏。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能够与我们打交道的藏家相对有限。然而,这种局面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全新的活力。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成功拍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基准与标杆,意味着这类藏品在全球艺术市场有了新层面上的意义。
另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大英博物馆的“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展厅”。这个展厅由已故香港著名古玩收藏家何鸿卿(Jospeh Hotung)爵士于上世纪90年代资助扩建后开放的。在此之前,与其他文化与文明的艺术相比,中国艺术在这座博物馆里的位置显得相对逊色。但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展厅的开放改变了“游戏规则”,也奠定了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基础。
这些变化在艺术市场上也有某种程度的反映。在过去20年里,中国内地收藏家进入市场,对整个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集中在中国艺术品身上,他们还改变了印象派、现当代艺术、珠宝腕表乃至其他门类艺术品的市场。这使得中国收藏家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重要一席之地。
《中国收藏》:您认为近年来在全球市场崛起的这一代中国藏家,与上一代相比有何不同?
埃斯卡纳齐:这很难一概而论,特别是随着收藏者队伍的扩大,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的兴趣更趋多元化。在中国藏家群体的发展进程中,有一点十分有趣:早年间,当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形成了一股强大力量时,他们大部分的关注点集中于清代瓷器;而随着市场的扩容与发展,关注点也较为分散,他们的触角延伸到了探索中国艺术的许多其他领域中。
我们注意到,来自宋、元、明三朝的古玩艺术品,以及早期的陶瓷与雕塑越来越受到关注。举个例子,精制的、有铭文的古代青铜器已成为当今最令人向往的藏品之一。
如果要给中国藏家建议,我认为做研究很重要,永远不要害怕提问。购买艺术品首要的是因为你愿意和它们在一起,而非被投机心理所驱使。这当中最核心的一点是,你应该经常购藏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买到的最好的东西——市场瞬息万变,唯有品质才能永恒。
《中国收藏》:海外藏家与业界人士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认知程度究竟如何?相比以往,现在他们是否有更多的了解甚至收藏的愿望?
埃斯卡纳齐: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王室一直对中国艺术有着深深的迷恋。上世纪20年代,西方学术研究的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1921年,东方陶瓷学会成立。作为学会重要成员,佩西瓦尔·大维德(Perc iva l Dav id)爵士在之后数十年中一直学习与研究中国艺术,并且建立了他的非凡收藏。可以说,在英国,鉴赏与研究中国艺术的传统由来已久。
在大批中国收藏者涌入市场期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健康且不断壮大的国际爱好者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人跨类别收藏,另一些人则致力于中国艺术——鉴于中国非凡的历史文化与绵延数千年的艺术成就,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国收藏》:您认为如今大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的市场格局?对此,埃斯卡纳齐古董行的经营会有哪些计划?
埃斯卡纳齐:坦白说,我不愿去做任何预测,但是我们很幸运能受益于过往的经验。30年前,我的儿子丹尼尔加入了公司。没过多久,他就主动向我提出要去纽约举办展览。当时我很不情愿,也不看好,但最后他说服了我。后来,我们在纽约首展上的展品被售罄,最后不得不从伦敦运送更多的库存。由此可见,我的预测并不总是完美的。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经历了浮浮沉沉,金融危机、战争、变革和经济衰退……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藏家提供最佳的收藏建议,专注于最好的收藏项目。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市场瞬息万变,唯有品质才能永恒。
《中国收藏》:您平时也会关注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吗?
埃斯卡纳齐:文物艺术品拍卖在中国内地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有着不容小觑的能量,而且拍卖场面通常相当壮观。
当然,与伦敦、纽约以及中国香港相比,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显然相对年轻一些。但它正在快速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未来它将极具吸引力。
(注:本刊駐英代表谢琛亦对本文采访提供帮助,特此鸣谢。)
2007年5月,《中国收藏》杂志在伦敦埃斯卡纳齐古董行独家专访了埃斯卡纳齐先生——这位叱咤古董界的风云人物。那次“面对面”是埃斯卡纳齐第一次接受中国内地专业媒体的采访。
在采访中,他金句迭出,至今还言犹在耳。
“我始终坚持一条:不用买多,但要买好。中国文物艺术品就像一座大花园,精彩纷呈,但真正的赏花人要懂得取舍。”“子承父业不能是因为父亲的意愿,而是因为他真心想要进入。”“相对于伦敦、纽约、香港三大艺术中心来说,中国内地市场显然还年轻。但这里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成为藏家、艺术家、财富等所有资源的最终汇集地,因为这里才是中国文物艺术市场的根基所在”……
当时,他还坚定地指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迟早会属于中国!有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艺术品和古董销售额为134亿美元,占全球的20%,位居全球第二位。而在这个10月,中国内地文物艺术品拍卖将迎来30岁的生日,步入而立之年。这些或许是对15年前埃斯卡纳齐的预测最好印证。
屈指一算,在《中国收藏》发展的20多年里,埃斯卡纳齐与我们有很多往来——面对面的采访、隔空的对话、邮件的互动……一来二往,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
2007年5月,中国收藏杂志社社长陈念率记者一行在伦敦独家对话埃斯卡纳齐先生。这也是埃斯卡纳齐首次接受中国内地专业媒体的采访。当时的采访内容刊发于当年7月杂志中。
2007年5月,中国收藏杂志社社长陈念率记者一行在伦敦独家对话埃斯卡纳齐先生。这也是埃斯卡纳齐首次接受中国内地专业媒体的采访。当时的采访内容刊发于当年7月杂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