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水平,而加强对话理论教育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所以教师可以尝试以对话理论为指导,开展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活动。对话理论主要强调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可以成为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理论的积极意义,根据现阶段对话理论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话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对话理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9-0011-03
引 言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教师对对话理论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尝试基于对话理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探索[1]。但是目前许多教师自身对对话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而是习惯按部就班地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对话缺乏深度,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当紧随时代潮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加强对话的理论指导,更好地完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对话理论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取书面信息。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记忆,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成效较低。这就会导致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运用对话理论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能够通过多种层面的对话交流,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并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此外,在不断运用对话理论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最终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2]。
(二)有利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而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教师过于关注知识讲解,不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同时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的欲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成为语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在对话理论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会更好地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话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活动能够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能够处于平等的地位与学生进行对话。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彰显,同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重视[3]。
(三)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非常活跃,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话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进一步开展对话学习引导,以对话为基础,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阅读文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对话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从情感体验、文本特点等多个角度出发,突出阅读活动的深刻内涵。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够得到有效转变。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想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真正实现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理论存在的不足
(一)对话形式局限于一问一答
现阶段,许多教师对对话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片面地认为对话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常只是围绕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而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习惯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导致学生只能对教师所讲观点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无法更加深入地研究与探索。此外,还有许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急于获得学生的反馈,没有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空间,这就导致对话的目的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还来不及深入思考,便需要做出回答。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容易受到限制。此外,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整体缺乏新颖性,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厌倦,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对话活动,最终影响到阅读教学的实施效果。
(二)对话内容局限于知识和技能
当前,许多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化思想,在开展对话活动时,没有真正考虑到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对话浮于表面。教师往往将教育重点放在知识技能方面,通过对话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关于道德品质以及情感态度方面的对话内容并不多。此外,许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对话活动本身的深刻性,忽略了对话的层次感,许多对话内容学生只需要通过文本解读便能够很好地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空间。教师往往只关注浮于表面的语文知识,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体验,久而久之,对话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
(三)教师对学生对话表现缺乏合理评价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展评价活动时,许多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只是一味地强调回答的正确性,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思维方面的成长以及情感方面的体验。教师在对学生对话表现进行评价时,只是关注学生的回答情况,没有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表现出发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在接触阅读素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一定的限制,过分追求对文本的解读,没有真正意识到自身表达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教师功利化的评价活动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学习小学语文就是为了应对练习,无法真正意识到阅读活动的深层次内涵。
三、对话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一)教师与文本对话,深入挖掘文本教育机制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基于对话理论视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重视自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深入挖掘文本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教育价值,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角度着手,确保文本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4]。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阅读教学的准备,对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做好课件等教学辅助资料,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古诗的题材类型及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尤其是针对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相关内容进行备课,在讲解课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教师还应基于情感态度的角度对我国经典的传统节目的文化蕴涵进行进一步的深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价值的挖掘力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并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合理引导。总之,教师要通过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将课堂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落到实处,使文本的阅读价值得到凸显。
(二)教师与学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并通过问题引导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在课程教学中尝试以多媒体技术为载体,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基于情境展开有效的对话与交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学生的认知态度。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通过视频、图片的展示,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具体的画面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比较,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火烧云具有哪些特点?作者在描写火烧云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在教师提问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以师生对话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活动更具趣味性,能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基于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让思维得到有效调动。基于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回答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能够学会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动态变化的词语,并且形成对现实生活的热忱。
(三)学生与文本对话,不断提高课前预习效率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了解,也为语文阅读教学打下一定的文本基础[5]。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下发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在导学案中体现阅读学习应当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并尝试以课前自主预习为基础,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引作用十分明显。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应当具备较强的指导价值,同时教师要充分把握导学案本身的难易度,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独立的思考,更加高效地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小学語文《女娲补天》一课为例,推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意味着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期要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并从起因、经过、结果的角度着手尝试复述故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能够在脱离教师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独立阅读的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之余接触更加丰富的文本,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
(四)学生与学生对话,营造良好课堂学习环境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加强对话理论教育,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讨论交流氛围,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6]。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考虑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将学生以2~4人为单位划分成学习小组。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与学生对话有效性,教师还应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对话。以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为了什么而读书的主题进行对话,让学生能够将关于读书和学习的真实想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在学习能力和接受度上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水平,这是开展对话交流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思想观念的有效碰撞,学生能够真正转变认知态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阅读素材。在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学生能够大胆地抒发情感,表达观点,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结 语
综上所述,以对话理论为指导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还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进一步重视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让小学语文的阅读效率得到不断提高,让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孙朝平.让阅读走向“对话”: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4):16-17.
柳萌学.对话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路径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02):134-135.
朱聪智.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管窥[J].考试周刊,2021(24):37-38.
何丽娇.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4):9-10.
李云际.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12):4.
田先稣.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4):231-23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对话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海明(1972.10-),男,甘肃庄浪人,任教于甘肃省庄浪县南坪镇苏坪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