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一颗爱心其实就是一颗星星,它可以照亮别人也可以照亮自己
颜应发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青少年时,他虽然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15岁时,颜应发考上了贵定县重点中学,但欣喜过后却发起了愁,因为家里实在无力承担他的学费。为此,颜应发默默地伤心,并做好了辍学的准备。
这年春末,佛山市高明公安分局民警夏冠辉来黔南出差。一天下午,夏冠辉参加了当地刑侦大队组织的一次扶贫助学活动,他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现金,资助了一个叫颜应发的学生。这笔钱在当时当地,可是一笔“巨款”啊——那时,颜应发每个月的生活费只要5元。500元对于颜应发来说,足以改变他的人生,他重新背上书包,走进了教室。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夏冠辉有重要任务在身,行程仓促,两个人未能见上一面。
从此,颜应发念念不忘夏警官对自己的资助,他鼓起勇气给恩人夏警官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今天,蓝天是我翱翔的领地,但我永远记得是您给了我飞翔的信心和勇气。每当我取得成绩时,总忘不了默默资助我的夏叔叔。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天,十二万分地感谢您,敬爱的夏叔叔。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我成为挺拔的大树还是低矮的小草,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意外地收到颜应发的信后,夏警官抽空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鼓励道:“颜应发同学,虽然你现在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只要一个人立志向上,前途永远是光明的。老實讲,我原来也是一位特困生,多次领取助学金才能完成学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几年的积极进取,已初步取得了较可喜的成就……希望你将来有更可喜的成绩。如果家里面有其他的困难,请转告一声,我将力所能及支持你,因为这是我们的一种缘分,我看到一颗新星开起……你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学,相信你也会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大学,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你招手。小伙子,加油!”
收到夏警官的回信,颜应发双手捧着,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信放在一个小木盒里保存起来,每当遇到困难时,就拿出来读一读,给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1998年,颜应发的母亲因病去世,他不仅要下地帮家里干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曾一度想过放弃读书。“我差点儿就不想读书了,但是对于夏叔叔这个好心人,我感到应该给他一个结果,所以我坚持回到学校来继续学习。”他不想辜负夏叔叔的殷切期望。
高考成绩出来后,颜应发以优异的成绩被贵州民族学院录取。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施行,2003年颜应发顺利读完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母校当了一名数学老师。但颜应发一刻都不曾忘记当年资助过自己的夏警官,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见到他。
夏冠辉的大爱精神一直鼓舞着颜应发,当了教师的他,每月都从工资中拿出一定数额,捐助贫困学生。女孩兰兰没钱交学费,面临辍学,颜应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兰兰得以继续学业;颜应发多次资助自己的学生李小路,让他顺利读完高中,并考上大学。至今,他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已数不胜数。
在助学的同时,颜应发一直在脑海中想象夏警官的模样,想象着与他见面的情景。每次想到夏警官对他的帮助,他的心情都无法平静,于是他就更加努力地义务助学。他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夏警官的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把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
这个时候,颜应发心想是时候见到“夏叔叔”了,他先是给夏冠辉写了一封“迟到”了20多年的信,将他心中堆积如山的话,倾注在满满的信纸上。他在信中写道:“没有您当年的资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这么多年,我就是在您的鼓励下一步步走上了幸福生活。如今,我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像您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您的无私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颜应发穿越20年跨越800多公里,终于见到了改变他命运的夏警官。颜应发一时声音哽咽,激动不已,两人的手紧紧相握。
20多年前,一位民警的爱心捐助和一封推心置腹的信,帮一个贵州男孩圆了求学梦。20多年间,贵州男孩从少年到壮年,把助学精神接力下去。这正是爱的传递。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