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红
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对于学生而言,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快乐童年走来了,每天的作业量减少了,孩子们基本上在校内就完成了作业,在家的空余时间增加了;周末学科培训热潮消退了,孩子们确实能享受到真正的双休日了。“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多出的时间怎么安排?双休日解放了,网络游戏会不会趁虚而入?放手让孩子在家玩耍,学习热情是否会减退?到底是选择直接躺平,还是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陪伴孩子成长?这些都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需要直面的问题。
学校是“双减”政策的重要践行者。在“双减”背景下,需要学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家校共育,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价值观。通过精准分析孩子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家长用理性的心态与学校、教师、孩子努力形成减负共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我校认为,学校主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帮助家长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孩子主动探索,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我校加强课余、周末、假期的亲子活动指导,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通过充分开放活动空间,创造活动机会,激发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活动,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共同培育学生发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不同家庭的需求体验不同,对政策的出发点和重要性的理解自然也不同,学生家长亦难以达成共识。我校在家长、学生、教师各层面释义政策要点,讲清何为“双减”、为何“双减”,在家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层面因地制宜,形成动态化、长效化的互动合作模式,让家长从被动承担任务到主动参与活动转变。
家长层面,我校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会议、家长座谈会解读“双减”文件要点,阐明“双减”政策主张,让家长明确,在未来社会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拥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家长积极参与家校互动亲子活动,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
学生层面,学校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开展各类有意义的亲子活动,让周末、假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孩子们在课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能做的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教师层面,我们引导教师迎接挑战,实现教学活动减负不减质。一方面,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实践性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重视亲子活动的开展,有效落实“双减”政策。
学校层面,领导小组加强调研,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层次家长知识与技能上的差异,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活动,并尽量给家长提供时间和选择上的自由,提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意愿。
社区层面,密切联合学校所在地方政府的妇联、科协、共青团、居委会、共建单位等组织,挖掘亲子陪伴、家庭活动的优质资源,发挥他们的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阵地优势,协同做好学生课外服务和假期服务。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的方针。学校在策划组织亲子活动时,紧紧围绕“双减”提倡的减负提质目标,“减”心理负担,“增”兴趣培养;“减”简单灌输,“增”探究学习;“减”学科过重,“增”五育并举。做到有“减”有“增”,做好“加减混合运算”。
以往学校的亲子活动一般是把家长请进来,因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开展的亲子活动一般就是课堂观摩、亲子运动等常规的活动。“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亲子活动的内容设计上,有了更大的实施空间。我们瞄准了课余时间、节假日,活动向家庭、社区延伸,单一的亲子活动变成有趣味性、有层次性、有实践性的丰富的活动课程,从而持续改进较为单纯、封闭、循环无效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家庭教育效果不断走向提质有效、五育融合。
(一)强化亲子劳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在校园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做值日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扫地拿不好扫帚,擦桌子不知道要浸湿拧干抹布,孩子的劳动能力的高低其实也是家庭劳动教育重视与否的直观体现。鉴于此,学校在假期开展劳动技能评比,要求学生认领家务小岗位。建议父母在家劳动时,与孩子分工合作,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父母拖地、孩子扫地;父母擦拭、孩子整理;父母洗衣、孩子洗袜,等等。还设立附加增值活动,鼓励父母带着孩子积极参与社区志愿劳动,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庭生活离不开美食。和孩子一起做美食,不但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品质,也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周末时间相对比较宽裕,全家人可以一起包馄饨,做蛋糕,做水果拼盘……既丰富了家庭生活,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既感受到了劳动快乐,也享受了美食,更促进了全家人的感情。
在烹饪美食的过程中,家长还可以教孩子如何使用电饭煲煮饭,如何安全使用微波炉,提升了孩子的安全意识。孩子只要积极参与,他的收获一定不止于技能!
(二)倡导亲子科普,培养亲近自然的精神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处处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因此,要多带着孩子走进公园,走向大自然。
春天时,父母带着孩子欣赏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观。学校建议家长准备一些阳台蔬菜种植箱,与孩子一起学种菜、种瓜;喜欢种植花卉的,也可以让孩子定时浇水,清理枯叶,自主管理小花园,明白有耕耘才有收获。秋天里,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捡起小区里的落叶,和孩子一起制作树叶画。
学校每年校园科技节上举行自然笔记、“树叶”贴画展、牡丹文化节,借亲近自然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亲子运动,促进强身健体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运动的习惯,假期里全家总动员并以打卡的方式,促使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为孩子们的体育素质检测打好基础。如跑步、跳绳、体前屈、仰卧起坐、游泳等,每天运动,按时打卡,养成运动和自律的习惯。寒假里,学校给每位学生下发一张体育锻炼打卡表,有必选和自选项目,由家长带领孩子完成假期特殊作业。
(四)开展节庆活动,增进亲子情感体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不少节日中蕴藏着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同时也蕴藏着敬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如“三八”妇女节活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抓住节日契机开展亲子活动,感受节日风俗文化,培养孩子良好品德。
例如,庆祝“三八”妇女节,学校就发起了这样一个活动:“献出我的情,说出我的爱”。活动内容和形式如表1所示: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母亲,从内心感受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例如,春节里,孩子们或多或少积累了自己的“小金库”,如何让孩子管理零花钱,也大有文章可做。学校建议家长指导孩子列一个愿望清单,做好预算,然后去超市购物。在超市购物时学会比较物品的质量和标价,选购性价比高的商品。
除了购物之外,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合理利用压岁钱和零花钱,把零钱定期存入银行账户,教给孩子基本的理财知识,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
实践证明,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旅行、亲子劳动、亲子锻炼、亲子实践,都是家校共育行之有效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亲子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
当前,“亲子活动”家教指导形式和成效已被广大教育者和家长认可,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如何吸引家长和孩子的参与?如何提升家长和孩子的参与质量?这些是我们在组织亲子活动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实践中追求教育形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以实现家庭教育效果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发展性。为进一步实现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深度,提升家长参与活动的质量,我们尝试了以下的促进策略。
(一)合理可行策略:把握活动难易度和频次
亲子活动的特点是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把握活动的难易,考虑家长的参与程度。若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家长普遍反映“不会做”“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这表明我们对家长的能力了解不够、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也评估不准。因此在布置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家长的水平和实际情况,清楚家长的水平如何、工作是否忙碌、完成活动是否有许多的条件限制,将任务控制在家长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现在的家长普遍工作很忙,压力大,下班后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陪同孩子做一些活动。过于频繁的亲子活动会让家长觉得是压力,而非乐趣。因此,我们时刻牢记,亲子活动的频次要合理。另外,亲子活动的时间尽可能放在时间相对充裕的周末或节假日,可以让家长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并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拓展和创新。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周末闲暇生活,又增进了亲子间的交流。对于亲子类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不做硬性规定。
(二)辅导促学策略:防止家长包办
在亲子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一定要积极参与。但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当家长觉得孩子不会做或者没有足够时间去做时,家长会代替孩子完成任务。同时,有些孩子虚荣心比较强,家长也有攀比心理,想要让孩子的活动成果尽善尽美,在活动中获得好的奖项,于是有些事情家长会全权代替孩子完成,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活动成效,违背了学校组织亲子活动的初衷,所以反复强调不能剥夺孩子的参与权,家长要以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将主动权交给孩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手。
我们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选活动。如“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亲子灯笼制作活动,学校在活动通知中就事先声明作品要体现绿色环保理念,要做到家庭中废旧材料的再加工和利用。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家庭网购现成材料。在评选过程中,把学生在作品中的参与放到第一位,而作品的美观为次要标准。在展评环节,请学生作为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的作品需要的材料、制作过程与方法等。这样,家长“代购”“代劳”的情况就减少了。
(三)资源整合策略:拓展活动空间
亲子活动的开发还可以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我校周边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保障基地、北斗导航基地、进出口商品展示馆、物流中心、高端专科医院等。我校和社区、工厂积极对接合作,建立活动基地,对社区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有效整合,制定方案,将社区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些资源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比较特别的、神秘的,也是比较向往的。学校为亲子活动搭建起一座座桥梁,进一步拓宽了亲子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活动也更具吸引力。
(四)学校主导策略:提升活动质效
由于学生家长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亲子活动的理解和态度也有很大差异。在不少家长眼里,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完成作业,其他“花里胡哨”的活动就是浪费时间,更不用说自己还要亲自参与。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
1.明确活动目的。每一次布置亲子活动时都要和家长讲清楚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孩子会得到哪些锻炼,让他们了解孩子通过这次活动会得到什么。这样,他们的配合度相对会提高。
2.提供指导服务。通过召开家委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制定适合的活动方案,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师与家长间的研讨、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尝试、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整合等多层面有效互动,提供家长活动的支架,为亲子活动的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
3.延伸活动后效。为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组织亲子活动不能只发通知,没有后续。为了激发家长继续参与和配合家校工作的积极性,根据亲子活动的成效、亲子共同的参与度、学生从中获得的发展、亲子情感交流的情况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进行资料汇总,有展示、有交流、有评价、有宣传、有奖励。读书节上评选了“书香家庭”,科技节上参加“亲子做实验”的获奖视频在校园网推送,热心公益的家庭获得免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评选奖项、表扬肯定、作品展示、交流反馈等途径,充分肯定家长和孩子的參与配合,让家长和孩子都有成就感。
“双减”政策落地,不是一味地让家长当甩手掌柜。而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责无旁贷,要指导家长善加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利用好亲情纽带,结合每位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做好课余家庭教育,精准解决孩子的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