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苔丝与幸运的娜拉结局原因分析

2022-05-30 14:45:22迟润芝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玩偶之家德伯家的苔丝娜拉

迟润芝

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两个女性形象。托马斯·哈代与易卜生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两位女性建构了不同的人生,其不同的结局也引发无数人的热议。本文将从她们各自的时代背景、原生家庭及人生境遇角度出发,探讨不幸的苔丝与幸运的娜拉不同结局背后隐藏的原因。

关键词:欧洲文学 《德伯家的苔丝》 《玩偶之家》 苔丝 娜拉

19世纪的欧洲,普遍的婚姻价值观认为,女性的最大幸福是婚姻,在婚姻中,夫权绝对至上,男人在外工作,是家庭的绝对领袖,毋庸置疑的一家之主,女人则如同被豢养的金丝雀一样,整日待在家中打理各项琐事,这是再常见不过的情况。娜拉出走无疑是与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决裂,反响强烈,而苔丝则没那么幸运,她把大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无能为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时代背景

人物所处的时代大环境对个人性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879年,正值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1],易卜生关心妇女的命运、地位,始终倡导妇女的自由,正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创作了著名戏剧作品《玩偶之家》。于是,在娜拉所处的时代里,妇女们意识到世俗与道德对她们的束缚,并强烈要求得到平等的地位,这一切无疑增添了娜拉出走的勇气与信心,为其思想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她大胆地摆脱不平等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提出了当时人们谈之色变的妇女阶层地位问题,勇于为争取女性平等地位而斗争。

海尔茂控制着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成宠物对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管控着娜拉,不允许她有任何忤逆自己的行为,就连吃杏仁儿饼这样的小事都不放过。如同泡沫般脆弱的爱情破灭后,娜拉看透了男人的誓言是多么的可笑,看清了丈夫所谓的宠爱背后的虚伪,假签名事件曝光,娜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家中一直被父亲、丈夫当作玩偶的现实,她恪尽了女儿、妻子、母亲的责任,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责任,彻底清醒的娜拉下定决心离开玩偶之家,去争取做人的权利[2]。也正是当时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营造了妇女追求自由平等的氛围,给予娜拉出走的勇气,使她顺利走出男人的糖衣炮彈,寻求真正的自我。

相比之下,苔丝则处于一个落后的时代,封建门第观念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亚雷尽管家财万贯不愁吃穿,但他仍花大价钱去买下虚无缥缈、没什么实际作用的世家头衔,争取高贵的社会地位;苔丝的父亲在听说自己是“骑士家族的嫡系子孙”后[3],便端着一副贵族家主的架子向亲朋好友炫耀,还要求女儿前去认祖归宗,揭开苔丝悲剧人生的大幕。

同时,在那个时代的爱情里,男人要有绝对的统治掌控权,包括这个女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男人可以尽情放纵自己,整日花天酒地流连在女人之间,哪怕是将来改邪归正,收心之后与女人结婚生子,人们背后议论的也只会是选择这个男人的女人,说她是可怜的被欺骗的女子、能和这种放荡的男子在一起的女人也不是好东西,男人不必承受道德唾弃所带来的压力,甚至还会被夸奖“浪子回头金不换”。相反,失去贞洁的女人就要被无情谴责,社会舆论、亲朋好友、未婚夫、乃至是她们自己都认为这是不能被原谅的灾祸,来自各方的压力与谴责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妇女包裹其中难以自拔,妇女贞操观是男权文化对妇女的迫害和荼毒。安琪尔并没有因为自己曾经和其他女人有过恋情,就放弃追求苔丝,而苔丝却在黑暗的过去与安琪尔的热情之间备受煎熬,这即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态度,以及女性对自我的禁锢。

尽管安琪尔脱离自己的中产阶级家庭与乡村姑娘苔丝结婚,但当他得知苔丝在婚前失身后,便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她,他畏惧娶这样一个女人会被社会排斥,于是做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奴隶。安琪尔虽然有先进的思想,但行动上依旧传统习俗的仆从,他没能从守旧的贞操观中走出来。看起来是苔丝有错在身,但苔丝也是受害者,那个时代的女人骨子里就认为女人失去贞洁就是该死,哪怕是自杀也无法弥补,最好是丈夫亲手了结自己,她曾说,她现在全身心都是安琪尔的人,如果他想,她愿意接受这种惩罚,这种有些病态的自轻自贱也是时代的悲剧。

二.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也就是未婚子女在组成新的家庭之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的家庭。原生家庭父母的脾气秉性、教养方式、三观等,会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使其外在的表现各有差别。这种影响是伴随子女一生的,很难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发生变化,而娜拉与苔丝因为有着不同的原生家庭,因此二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最后的结局也不尽相同。

同为女孩,娜拉出生于中小资产阶级家庭,虽没有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也备受宠爱,出于对女儿的控制,父亲十分珍视她,把她看作是“泥娃娃”,娜拉从小在家人的庇佑下安心长大,没吃过什么苦受过什么累,不必为生存问题烦忧,无忧无虑地度过幸福的童年,一直到长大嫁给海尔茂,她天真烂漫的性格也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娜拉成为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纯洁活泼、温柔顺从,能给家庭给丈夫带来欢乐的女子,表面看来,娜拉是个贤妻良母,天真可爱,实际上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比如在丈夫重病之时,她能冷静下来思考对策,既兼顾丈夫的面子,又能解决燃眉之急,足以见得娜拉的机敏聪慧。为了还钱,她晚上偷偷做抄写的工作,不仅不觉得辛苦,反而认为自己像个男人一样挣钱感到很痛快,不难发现,娜拉是个有主见、肯吃苦的女人,在一定程度上有独立自主的思想。

八年的夫妻生活,她已经看透了海尔茂那虚伪自私的丑陋心灵,以及他以爱为名的占有欲。她认识到,结婚之前,她是父亲的泥偶、孩子,结婚后,她又变为丈夫的小松鼠、小鸟,二人之间没有平等的夫妻生活,娜拉对丈夫百依百顺,完全服从丈夫,没有人格的独立。她曾真心爱丈夫,为了救丈夫的性命不惜牺牲一切,她真诚、无私的爱换来的却是海尔茂的自私自利。

她曾经天真地认为自己在海尔茂心中有着十分特殊且重要的地位,但当美梦破碎后,娜拉看清了海尔茂的本来面目,毫不犹豫地想要离开他,摆脱在家庭中的传统地位,这种果断的魄力无疑让海尔茂大吃一惊,当海尔茂用职责阻挠她时,她说:“我还有别的神圣的责任,是我对自己的责任。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物质上的富足给了娜拉精神独立的基础,使她有勇气提出自己的不满和诉求。

而反观苔丝,这个不幸的女孩也有着不幸的原生家庭,父亲有严重的心脏病,不能长干苦力,即使这样也改不了爱喝酒的毛病,母亲思想太过单纯,在大是大非面前无法分辨好坏,一味地纵容丈夫,家里还有一大堆弟弟妹妹需要抚养,在这样贫困的家庭里长大,苔丝从小自卑软弱。整日被家务活劳累的母亲为了更好的生活,把16岁的苔丝推出去,表面上是送到有钱亲戚家做工,实则妄想苔丝能嫁给对方的儿子,享受荣华富贵。可怜的苔丝就这样被当作抚养家庭的牺牲品,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走进虎口。失身以后,自卑、羞愧、内疚感始终萦绕在她左右,她不敢面对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更不敢再奢望爱情。

家境的困窘一直是苔丝追求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到后来,父亲整日自负自大,揣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混吃等死,像魔障了一般认为自己是高贵的世家家主;母亲卧病在床,让原本勉强运转的家庭彻底断了弦,同时弟弟妹妹都需要照顾、需要生存,一时间,家庭的重担悉数落在悲惨的苔丝身上,几乎要喘不过气来。就在此时,曾经侵犯过她的亚雷如同幽灵般又一次找到了苔丝,纠缠在她左右,他用他的钱去接济苔丝的家人,自以为是帮助她渡过难关,可要强的苔丝压根不想要他的施舍,但又只能接受他的施舍,苔丝越想远离亚雷这个噩梦,越是甩不开躲不掉。造化弄人,命运的手仿佛一直在推着苔丝朝亚雷走去,父亲的死亡、房屋被回收、新租地被别人抢占,以及迟迟没有回信的安琪尔,让曾经坚持自立的苔丝再也坚持不住,又一次跳进了依附男人的巨大深渊。

娜拉的童年赋予她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她有勇气追求人格独立、人的地位、生活的权利,最后成功出走;而苔丝尽管也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由于贫穷的家境导致她强大的不够彻底,因为贫穷,所以没有底气,性格上优柔寡断,懦弱,所以她并不能像娜拉一样,自然大胆果敢,最终走向悲剧。

三.人生境遇

娜拉结婚之前,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几乎没遭遇人生磨难,一帆风顺地长大成人。婚后,除去精神上的控制,海尔茂在物质上对她依旧十分宠爱,他虽然是一个伪善、自私、冷酷的男权主义者,但是,为了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他又讲道德、信仰宗教、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是个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的功名利禄追求者,娜拉与他彻底决裂之前,二人也有和谐甜蜜的婚姻,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海尔茂把妻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妇女不能从事正经事,在他看来,养儿育女才是妇女的职责,虽然他也表示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但当威胁来临时,则对娜拉破口大骂,往日脉脉温情一扫而光。而或许正是由于海尔茂的伪善与自私的男权思想刺激到了娜拉,导致娜拉下定决心与他做个了断。

除了海尔茂,幸运的娜拉周围的人都有积极的一面。综观整个事件,虽然林丹太太在表面上毁掉了娜拉一家,“骗取”了柯洛克斯泰的爱情和同娜拉之间的友谊,靠关系获得了一份工作,但她是独立的,她完成这一切没有靠任何人的帮助。林丹太太是一个觉醒了的、强调女性权利的人,正是由于她的帮忙,娜拉才摆脱了海尔茂的甜言蜜语,同时,她还很关心娜拉,给娜拉提出的一些建议,让娜拉的角色逐渐成熟。在得知娜拉做了假签名后,没有远离娜拉生怕惹祸上身,而是冷静思考策略,帮助娜拉渡过难关,最后,柯洛克斯泰和娜拉之间的矛盾,也是林丹太太出面解决的。剧中的反派柯洛克斯泰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人物,尽管他前期做了不少威胁娜拉的坏事,使她心神不定整日忐忑,但最后还是选择和解,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苔丝则不同,她的人生大写着苦难与凄凉。苔丝的父母是有些不清醒在身上的,听到不相关的人说自己祖上是豪门贵族,就自以为是起来,一边瞧不起有钱的远亲,一边又想让女儿嫁过去攀关系。亚雷风流成性的恶名在当地人人皆知,是个下流猥琐的男人,对于苔丝,他只是垂涎她的美貌,热爱年轻的充满肉欲的身体,而没有半点真心,初次见面就对苔丝动手动脚,还故意摇晃马车使苔丝受惊,他始终觊觎着娜拉,四处寻找机會下手,最后在苔丝睡觉时强暴了她,于是这样一个尚未建立自己人生体系的少女,在单纯无知的年纪被人糟蹋,也为之后更大的悲剧种下恶果。归家后周围人的窃窃私语以及时不时的指点,让她的心灵备受煎熬,更可怕的是,没有人理解她,陪她走出这段可怕的经历。父母还在埋怨苔丝为何不嫁给亚雷,村里年轻姑娘的背后讨论与指点,让苔丝如芒在背,整日不得安宁。

苔丝在牛奶场度过的那段时光,也许是她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这种快乐中又掺杂着许多的不安。苔丝和安琪尔的爱是小心翼翼的,古老世家事件的阴影和被侵犯过的经历使苔丝不敢再次迈出爱情的步伐,面对安琪尔的表白,她也只能忍痛逃避,一点一点把他推给其他三个朋友,可是内心汹涌的爱意马上就要淹没苔丝,而安琪尔的直白坦率的热情如同滔天巨浪,一次又一次想要冲垮苔丝高耸的心理防线,最终他们还是在一起了。

新婚当晚,安琪尔先是向苔丝坦白了一切,在听到丈夫曾经的放荡行为时,苔丝不仅没有感到崩溃失望,反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般,把安琪尔和自己视作同一类可怜的人,毫无负担地原谅了犯错的丈夫。可当苔丝终于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屈辱史时,安琪尔大为震惊,他完全不能接受苔丝已经失身的现实,心中纯洁的天使突然变成了虚伪的荡妇,于是无情地将她抛弃,一人前往巴西,这样残酷的拒绝像一把利刃狠狠地插进苔丝的胸口。只是,被丢下的苔丝还得继续生存,她一边忍着内心的悲痛,一边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安琪尔始终杳无音讯,亚雷便在此刻趁虚而入,苔丝不堪重负,为了家庭,她忍辱负重,不惜自我牺牲,麻木地接受了他。造化弄人,悲剧的大手随意玩弄苔丝悲惨的命运,就在木已成舟之时,安琪尔又带着满腔热忱回到了她的身边,苔丝心如死灰,怀着对亚雷的深深憎恨与仇怨,对克莱保持着近乎愚忠的热烈爱情。眼见丈夫饱经风霜的样子,她悲伤欲绝心如刀割,在极端的怨愤中杀死亚雷,然后平静地走向了绞刑架。她在短暂的生命中,受尽灵魂和肉体的痛苦。

最后,在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以及周遭朋友的帮助下,大胆、勇敢、果断的娜拉彻底清醒,并毅然决然地选择出走,过自己的快活人生。娜拉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倾向的妇女,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叛逆女性,她与海尔茂决裂是她用自由思想进行斗争的必然结果。尽管她仍未能摆脱小资产阶级女子的局限,她没有远大目标,觉醒前一直满足于美满的小家庭,但她身上也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娜拉是一个反叛精神的勇者,她比同时代的女性更清醒,更有勇气撕下自己“家庭天使”的人格面具[4]。

而苔丝最后的死亡,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个女人背负了太多的苦难,死亡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苔丝的一生是个悲剧,她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剧,苔丝无疑是一个纯洁、漂亮、质朴、正直的农村姑娘,但她的这性格又决定了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毫不设防的袒露自己,并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样的悲剧摄人心魄,美丽善良的苔丝败给了世俗的偏见,败给了那个愚昧残酷的现实,败给了并不掌握在手上的命运,最后一直被各种力量推倒在悬崖边上,直到被无情毁灭。

参考文献

[1]康林.借鉴与超越——《伤逝》与《玩偶之家》的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9(05):66-73.

[2]史永霞.“娜拉问题”再思考——《玩偶之家,1970》与《玩偶之家》对比分析[J].四川戏剧,2009(04):66-68.

[3]黄利玲.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01):50-52+61.

[4]孙海玥.从荣格心理原型角度论析《玩偶之家》中娜拉的精神成长[J].青年文学家,2021(06):152-153+156.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玩偶之家德伯家的苔丝娜拉
《德伯家的苔丝》中情与景的巧妙融合
我眼中的希林娜拉
《德伯家的苔丝》中希腊神话原型理论分析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玩偶之家》
娜拉形象的价值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9期)2016-06-04 19:57:58
男性视角下《玩偶之家》与《伤逝》的研究
浅析《玩偶之家》中的女性自我牺牲情结
戏剧之家(2016年5期)2016-04-05 10:36:01
祖母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