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方学宁,女,江西南昌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专硕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 摘要 ]
职业教育自施行以来,虽然一直倍受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视,但是依然存在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不足以匹配工作岗位需求、教学方式不足以适配技能培养、教师能力不足以胜任实训教学需要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与产教融合的内在联系,提出技能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路径,通过创建特色化校企课程,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施行现代学徒制,创新教学方式;以 “双师型”为目标,培养职教类师资队伍,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 关键词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课程;“双师型”教师;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50
职业教育开展至今,其产教结合育人从针对“工学结合”的微观,到强调“校企合作”的中观,再到“产教融合”的宏观层面,已走过了从初生到成长的发展过程。“工作和教学融合”“产教结合”“企校合一”“校企合作”等形式都是产教融合的产物。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工作放在了促进高质量的人才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关注的力度和推动的力量都是史无前例的。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中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提出:“企业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将产业和技术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推动高校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可共享的课程、教材、教学案例等资源并推广应用。[1] ”这一项目的提出将产教融合的范畴扩大到教育链中各层次的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都会有更深一步的变化和提升,这些政策表明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产教融合建设正在逐步向新一步跨越,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并将不断地向纵深发展,逐渐上升到促进产业与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但在实际的职业课程教学中,教学质量还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课程教学是培养职业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提升职教学生职业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2]。当前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课程教学质量反映教学的效果,也就是学生最后学得怎么样。教学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师能力等。课程教学质量高体现在学生学有所成,也就是学生能学到有用知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得到发展和进步,成为新时代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当前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以下几方面主要因素的影响。
1.1 教学内容不足以匹配工作岗位需求
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条件限制,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纸质书教学,教师不愿轻易摒弃原来熟悉的教材,授课内容单一,讲课一般以书籍为主,专业课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专业课知识一般理论性强,内容比较陈旧,抽象难懂,学生比较难理解,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且很多学习内容与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这使得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过程中很难学到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学生就算拿到毕业证书也并不意味着实际水平达到要求,往往进入企业还需要重新进行培训。
1.2 教学方式不足以适配技能培养
目前,专业课的教学方式大多是学生坐在课堂里听讲,教师在上面念PPT,缺少交流互动。虽然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真正做到的院校寥寥无几。部分专业课存在一定难度,理论性较强,普通的讲授法教学使学生吸收知识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只教书本知识,不教实践技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并且学校实验场所条件有限,对于一些需要操作的专业实践课程,就会限制教学空间,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一般的校企合作都是靠人脉和感情维系,学校和企业缺乏长期合作的规范合同,大多校企合作只是安排实习岗位的表面合作,企业学习变成了单纯的顶岗实习。
1.3 教师能力不足以胜任实训教学需要
职业教育的“职业”两个字就是它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还是普通教育领域,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对象,缺少好的教师,教学就失去了主导。从现在的职教师资来看,大部分教师学术性较强但是职业教育经验不足。因为当前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其中一种培养方式是在普通师范以及其他的理工或综合类高校中,教师在学校就没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训练,而是任职到岗后再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不足,缺乏相关的职场经验,教师的能力难以胜任实训教学的需要[3];另一方面,企业的高级技师有实践经验却教育理论知识不足,难以胜任职业院校专业课理论知识的重担[4]。现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缺乏拥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能教师,由于受到学历限制,企业高技能人才进不来学校;又因为薪酬待遇差,学校留不住高技能人才型教师。
2 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内在联系
要想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首先就要厘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不能直接照抄普通教育的教育规律,而是要深入思考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与普通教学的异同所在。首先,就是思考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黄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5]”其实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劳动人才,满足我国工作岗位的需求。那么就业需要的是什么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案(征求意见稿)》的第二条款中规定:职业教育是指为使被教育者掌握从事特定职业和职业发展所必须的基本道德、知识、技术技能和劳动能力素质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以及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6]。因此,要上岗就业最关键在于有一项合格的专业技能,简单而言,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標是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培养技能”就是这类教育的一个关键,所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应该围绕 “如何培养技能”来进行展开和实践。其次,培养技能首先要明确“教什么” “怎么教”以及“谁来教”问题。“教什么”就是指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想要培养专业技能,首先就必须教关于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运用知识,还有以后对接就业上岗的相关技能。而运用知识就涉及操作实践的问题,学校的场所资源有限,不能提供给学生运用知识和实训操作的工作场景,就算提供实训基地也无法模拟出工作场所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最后,要培养学生技能,还需要拥有专业知识丰富以及职场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教,想要同时拥有这些强项的教师可谓难上加难。在产教融合背景下, “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行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来,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互惠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而在企业学习刚好可以满足上述的问题,在企业上岗学习可以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而且在一种真实性的工作场所中,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难以在学校教学场所掌握的职业经验,企业里有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弥补学校教师职场经验不足的问题[7]。所以,产教融合是提升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措施[8]。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3.1 施行现代学徒制,创新教学方式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指出要“创新办学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 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9]。学徒制可以说是职业教育最初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学徒制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作为一种传授知识和传承技艺的重要职能。在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可见师徒关系相比于学生和教师更多了一层亲切和交流性。在职业教育中,运用现代学徒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是,现代学徒制可以将教学空间从学校扩展到企业,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师带徒的关系可以将传授范围缩小,减轻教学压力,一个师傅可以带10人以下的徒弟,在人数少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合理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将一些难以理解的需要进行实践的内容放到企业或者生产现场讲解,学生在工作场所中学习,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3.2 以 “双师型”为目标,培养职教类师资队伍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课程教学质量关键环节之一就在于教资队伍,一个好的教资队伍是整个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加强建设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一大重任。有学者提出,企业挑选技术过硬的导师到学校担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学校选聘理论实践结合好的教师到企业去学习经验,两类导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10]。但是,校内教师并没有研发产品经验,这在一方面实现起来会存在困难。也有学者提出要建立“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师合作模式,逐步建立双向流动、互聘共用的教师选拔聘用制度[11]。但是这种流动性的制度使教师不得不承担双方的教学任务,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压力。这种以上岗就业的、有经验的教师为起点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给师范毕业生带来很大压力,因为刚毕业没有经验,就会缺少很多就业机会。所以,应该从校内就开始培养这类师范生,也就是说以“双师型”为目标,培养职教类的师范生,特别是针对职教类专业的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学科实践为导向,注重职业实际与应用,以培养在学科基础与专业知识上获得专业的、高层次训练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大多数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都是偏重理论性较多,而实践机会少,教学过程形式化,校外导师形同虚设,因此,在培养这类师范生的时候,应该秉持“双师型”的理念,发挥职教类专硕学生的潜力,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技能性强且具有职场经验的学生,使其毕业可以对接进入职业院校,不需要再次耗费时间精力重新培训,就能够担任起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重担。
3.3 创建特色化“校企课程”,实现校企“双元”育人
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应当以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为重,以职业知识课程体系为辅。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一种具体形式,为了达到校企深度合作,职业院校的课程内容设置除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内容,应当包括对接企业的一些技术资源内容。校企双方要资源互用,企业向学校提出符合行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设置要求、实践技能需求等,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企业的文化知识、工艺、设备和操作标准等资源引入职业院校的教学课程内容。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企联合制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课程的核心,需要听取产业方面的建议。如行业发展中需要哪些专业,院校内就设有该专业。其次,优化教学内容,资源共享。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学校根据企业的技术以及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适时更换教学内容,定期举行学校和企业老师内部的座谈会,选择新的教学内容。最后,开发适应于企业主流岗位的专业教材,提升教材质量。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教材内容增设企业主打产业的专业内容,体现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尝试职业院校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共同编制,增加教材的适应性,学校和企业一起开发出适应产业特色的“校企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1/t20200120_416153.html,(2020-01-14)[2022-01-25].
[2] 陈丽金. 中职专业课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观察, 2021, 10(34): 72-75.
[3] 石伟平,郝天聪. 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7): 93-97.
[4] 刘祥泽,徐坚,李波. 校企合作视角下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29): 86-92.
[5] 孙社文. 高质量发展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工作的再思考[J], 2022, 21(1): 46-51.
[6] 国务院. 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見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OL]. http://www.gov.cn/hudong/2019-12/08/content_5459462.htm,(2019-12-05)[2022-03-15].
[7] 王丹,赵文平. 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分析——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19(4): 46-50.
[8] 刘任熊,冯立元,苗睿岚,等. 从独角戏到双主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演进脉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6): 33-43.
[9] 冯大为. 发展和改革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Z]: 线装书局,2021
[10] 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4): 62-66.
[11] 陈和祥,董海青,赵春宝.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述评[J]. 当代职业教育, 2017(2):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