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刘青,女,江西吉安人,江西省吉安市烟草专卖局,统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统计管理。
[ 摘要 ]
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经济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借助精准快捷的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及时做出反应和决策。从目前情况看,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中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指标欠细化、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化、优化数据报送流程、打造高素质统计队伍来改善经济运行分析中的统计工作,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 关键词 ]
经济运行;企业统计;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06
当不确定性成为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词时,面临日益复杂的环境和突然爆发的不可控因素,企业要想平稳发展、降低风险,必须依赖科学决策。清晰的发展路径依托于明确的发展目标,加强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强化统计工作在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日益重要的一个要素。基于此,本文结合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内容,分析和讨论如何相对应地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内容、手段和方式。
1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内容与问题
1.1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内容
经济运行分析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管理的运行情况,对内部各单位组织进行科学监督,而且能为经营管理活动的改进与提高提供数据参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运行数据统计是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准确性与科学性是確保数据真实的关键,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必要利用数字化工具完善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运行重点信息数据库,提升统计人员的科技水平。财务信息也是企业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内容之一,企业财务数据状况是经营情况的直观体现。在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中,需要在掌握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将财务指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纳入分析报告之中。由于财务审核的局限性,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企业运营信息,需要将实体经营情况和财务信息汇总。因此,开发和完善基于实体经营情况的信息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资金、物质等数据的整理,确保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的真实、具体。
1.2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面临的问题
1.2.1 数据误差大,信息质量不达标
数据采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经济运行分析容易出现偏差,单纯依靠工作人员人工统计原始数据,难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再加上人工耗时更多,也使得信息更新较为缓慢,容易造成数据滞后,导致决策失误。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将企业统计工作看得过于简单,没有认识到企业统计和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之间的密切关联,仅仅将统计当做简单的数据计算和报送。这种看法直接导致企业忽略了统计的重要性而影响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速度和效率。虽然目前企业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自动化统计工具开展企业信息的搜集、汇总、整理和分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员工素质和数据质量问题,导致采集的数据在时效性和有效性上均有所不足,难以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在经济运行分析中的作用,至使企业无法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动。因此,企业急需建立完善的统计机制,实现更深层次的信息化与自动化,保障数据质量。
1.2.2 指标欠细化,信息精准度较弱
经济运行分析需要细化企业运营指标,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统计与考核,促进企业持续良性发展。因此,对于分析人员来说,数据是否“有用”决定了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内容框架,而有针对性的细化统计指标,强化信息精准度就成为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运行中采集的报表数据来源多样,且各类信息统计系统又并行设立,加大了统计口径统一的难度。政府统计主管部门、上级企业统计业务归口部门和内部财务核算部门自成系统,各部门同一个指标,可能计算口径、维度不一致;同一指标又可能出现不同部门对于指标定义和命名方式不一样,易造成企业数据混乱,影响行业统计数据质量和对标的科学性[1]。有关部门应建立数据互通平台,统一数据输入,规范指标口径成为细化经济运行指标、提升信息精准度的有益选择。
1.2.3 人才较欠缺,专业能力升级慢
科学的经济运行分析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化的业务能力为基础。长期以来轻统计、重会计的情态导致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统计人才,在接受和学习新的技术和软件时显得难以同步适配。高素质统计人员能够通过专业优势,有效的通过数字化工具提高企业的统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然而,在多数企业当中,统计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财务知识、会计知识的短缺都会对企业信息统计造成不良影响,限制经济运行分析作用的发挥。统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欠缺制约了企业统计业务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统计工作开展的效率,给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带来阻碍。
2 统计工作优化的路径
基于以上问题,在新形势下非常有必要对企业统计工作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水平,为经济运行分析和经营管理发展提供助力。
2.1 数据采集智能化
面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要想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准确指示,需要有扎实的日常准备,其中就包括数据准备。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对数据变化的敏感与精准研判,科学的预判是合理应对竞争的前提。只有在企业内部推进信息化建设,将数据收集终端分布到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线,通过扁平化的智能化数据采集反馈系统提高数据采集的频次,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占得先机。
与传统统计方式相比,统计智能化是指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建设和利用开发,从而改变传统的统计方式,实现采集、输送、加工、分析、管理、发布等统计流程的信息化[2]。信息化建设是新世纪以来企业更新管理系统的重要内容。统计数据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能够为新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将这一技术应用到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中,能够借助其高效的运算能力和快捷的信息传输能力,对企业工作流程和运行情况进行数据回馈,实现信息共享。智能化有助于基层统计工作能力提升,提高经济运行数据采集水平。因此,企业在统计管理体制中要不断提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智能化统计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统筹规划,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各数据采集系统间形成交流,实现口径统一、数据通用。各部门通过数据终端完成数据录入,形成信息共享,为经营管理提供即时参考。此外,智能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各系统的整合。改变过去企业内部系统各自为政的现状,将物资管理、财务统计、生产数据等独立的系统进行整合,使其融入智能化统计平台。
2.2 优化数据报送流程
数据报送是企业统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于数据类目多、信息杂、基数大,使得数据报送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因此,优化报送流程、提高报送效率,成为当下企业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从系统建设方面来看,流程的优化首先植根于信息采集终端接口协议与数据格式的统一。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是集中报送的最大障碍,为了便于后续的数据整理以及数据共享,需要在统一数据格式之外,采取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开发,梳理统计得到的数据,并结合数据背景以及报送工作的需求进行数据整合[3]。以智能化的数据采集系统为基础,企业内部信息数据挖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将所需的信息数据格式统一和资源融合;通过给数据流赋予不同的时效等级,对信息数据进行除杂降噪处理,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在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融合。将内部报送信息特征进行降噪后,利用系统自动化智能程序对各项数据根据部门需要进行分发报送,能够极大地优化数据报送流程,减少中间环节。
在系统模块内引入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以适应选择不同的整理方式, 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优化、高效整合。在数据汇集与信息展示的基础上,强化各应用之间的互联共享,进一步优化企业高效统计报送工作路径。
智能算法的引入能够精简流程,提高数据报送精度与效度。然而,在此之前还需要建构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以此作为信息报送工作的基础性内容。加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数据库将改变罗列展示的数据呈现模式,而且通过精准挖掘,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根据提取命令自定义展示,实现经济运行信息的分类存储和精准提取。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通过数据资源的分类筛选、动态配置、统一格式,完成报送信息的优化。
2.3 打造高素质统计队伍
企业信息统计工作涉及领域多、数据纷繁复杂,即使有智能化系统提供助力,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工作队伍。统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信息技术水平对数据质量有深刻影响。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做好信息统计工作不仅需要很强的责任心,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为确保经济运行分析的准确及时,有必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企业不但需要对内部各相关部门涉及统计工作的岗位进行完善,确保专业人员的配备,而且应该强化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培养,赋予统计人员相应的职权,通过制度建设,确定权责分配,明晰职责,提升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岗前培训培养责任意识,借助专业培训强化知识素养,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软件应用水平;通过持续性的培训,为企业建设一支高标准、专业化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的队伍。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比赛,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推动人员专业素养提高。统计制度是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规范,能够保证统计工作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序进行。为保证效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在岗人员持证制度,建立数据及时汇报的汇报制度,保证统计工作人员专业性的从业制度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高水平、专业化的数据统计队伍,完善的数据统计制度,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先进的数据统计方法,是企业数据统计工作的保障[4]。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还应强化员工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注意对统计工作机制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梳理,使其更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相关工作的开展,完善内部统计制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化统计机构或部门,负责企业统计工作的规划、开展、检查等工作,加强对该项工作个环节的落实与监督,建立数据分析风控机制,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企业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在新常态下,企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根据新形势对业务进行更新。统计工作是经济运行分析的基础,是做好经营决策的前提。在企业统计理论和具体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企业需要将市场和企业内部实践结合起来,选择正确的加强企业统计的方式,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层应更加重视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统计方式,利用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短板和问题,加强统计工作的智能化建设,优化统计信息报送路径,打造负责、高效的统计工作队伍,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才能保障企业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明,常丽文,王松林.烟草商业企业统计报表体系优化研究——以湖北省烟草专卖局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4):68-70
[2]宋超.国企统计智能化建设的思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05):16-18
[3]李永娣.基于大数据的审计数据统计分析策略[J].社會科学家.2019(02):115-117
[4]刘敏.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09):45-46
[5]黄薇.基于移动终端的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发布平台问题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18.
[6]钟术龄.中国烟叶产业链组织模式评价与优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