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之省,钟灵毓秀。
从渔民上岸,到江豚回归;从长江生态修复,到聚力绿色崛起……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实施,湖北做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必答题”,还母亲河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让绿色崛起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又见江豚逐浪
9月26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宜昌至城陵矶段考察队,历经8天800公里航行,完成了此江段的科考任務。科考队专家表示,今年看到江豚的水域分布,与五年前的科考相比基本相当。
江豚,被称作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晴雨表”。近年来,在长江宜昌、武汉等江段,江豚在清澈江水中嬉戏的场景日益增多。
昔日“化工围江”,如今“江豚逐浪”。
“这两年巡江已经好几次看到江豚,很高兴它们回来了。”由“捕鱼人”变身“护鱼人”的武汉市江夏区长江禁捕金口片区协助巡护员王明武说。
不仅江豚回归,长江畔的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麋鹿正在滩涂嬉戏玩耍,好不惬意。其中,几只新出生的小麋鹿跟在妈妈身后散步。据专家测算,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00头新生麋鹿加入野生麋鹿种群大家族。
从水中,到岸边,长江湖北段正迎来更多“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
走好绿色转型路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作为长江干流流经最长的省份,湖北发挥生态大省优势,强化生态承载功能,着力建设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
在宜都市枝城镇朝阳广场上,居民三五成群,纳凉、健身、散步,一片热闹景象。
住在附近的枝城镇环城村2组村民周长芬记得,几年前,这里还是砂石码头,化工污染物直接落入长江中,漫天灰尘更让人们常年不敢开窗。
“拯救”母亲河刻不容缓。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宜都大力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取缔长江沿线码头76家,复绿长江岸线11公里;推进化工产业“关改搬转”,建设绿色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从三分之一上升到50%。
宜都的绿色蝶变,是湖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缩影。
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全力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新建、改扩建农户无害化厕所375.9万户,精准灭荒造林209.1万亩,建设乡镇污水治理项目996个,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00多家、腾退岸线近150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实现12480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应查尽查,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完成3173个问题点位整改,加强长江经济带尾矿库污染防治,整治154项环境问题……
保护长江,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
2017年起,湖北逐步开展禁渔工作。从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到长江、汉江干流禁捕,再到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10年禁渔,每一步,都是铁腕治江、还绿于民的毅然之举。
努力之下,湖北主要河流总体水质由良好提升为优,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水质稳定在Ⅱ类,“只此青绿”成湖北最亮底色。
提升经济“含绿量”
5月底,国网巴东县供电公司野三关供电所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供电所办公楼100%清洁能源供应,系湖北首个“零碳”供电所。以此为开端,恩施林业部门近来门庭若市。许多外地客商找上门来,寻找林业碳汇合作可能性。
林业资源丰富的恩施,充分把握“双碳”发展机遇,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和生态产品交易制度,努力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北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绿色崛起。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1年湖北新能源发电装机1795.2万千瓦,比2012年底增长28.6倍,达到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0.4%。
科技支撑提质增效——
组建三峡实验室、湖北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碳交易协同创新中心,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和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截至今年3月底,湖北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3.66亿吨,成交额87亿元,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公众节能成效明显——
湖北创建15家国家级、省级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167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40家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3660家节约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