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区域教育问题,就需要对区域教育治理进行研究,以从多角度、多层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成为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将大数据与区域教育治理进行有机融合可以让区域治理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然而,在目前的区域教育治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大数据在驱动区域教学治理过程中难以有效进行。本文以大数据与区域教育治理结合发展的优势为切入点,对信息化时代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大数据与区域教学治理的融会贯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
一、引言
大数据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其具备信息量大、种类多样、处理数据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在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把数据作为事实的依据不仅可以促进区域教育治理向现代化和科学化迈进,同时还可以辅助区域教育做出更加客观、全面且科学的决策。对于区域教育治理而言,大数据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促进区域教育治理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时代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优势
(一)有助于树立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传统的区域教育治理理念中,认为“管制”是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但是信息时代改革创新后的区域教育治理应当更加重视“服务”理念,而大数据的加入,就为这种理念的转变提供了驱动力。
首先,大数据为各个参与主体的交流与合作创建了新的平台。区域教育治理是一个需要结合多方利益相关主体的教育治理过程,如政府、学校、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主体不仅需要满足教育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治理的需求。当前,各种数据库、App、网站、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各个参与主体了解有关教育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这些新型交流平台让数据实现了共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治理方式的限制,为教育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便利,让各个主体都可以通过平台对教育资讯进行实时的了解。
其次,大数据可以有效提高区域教育治理的服务水平。提高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是区域教育治理的重要目的之一,这就需要对教育治理进行科学的决策。就目前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质量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1]。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加强各治理主体对教育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区域教育治理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方式
在信息时代,传统教育需要在治理观念以及治理方式上进行转型。
首先,治理观念需要从“管制”转向“服务”。传统的“管制”观念强调的是将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政府对相关的教育政策或制度进行制定,其他参与方只需要遵守即可,这种观念政治性过强,且各参与主体之间不能进行平等且民主的沟通与交流,实施的教育服务也缺乏针对性,不能让群众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可以有效对区域教育的传统治理观念进行革新,让更多主体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实现各主体间的民主对话和协调商榷。
其次,治理方式從“单一化”向“多元化”变革[2]。提高教育质量是区域教育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而是希望可以参与到整个教育建设过程中,在区域教育治理中能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大数据统筹协调多方教育资源,用实时的数据作为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的桥梁,为其参与区域教育治理提供保障,真正实现区域教育治理的利益共同体。
(三)有助于提升科学区域教育治理水平
在传统的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但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就可以有效降低管理误差,促进区域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的误差通常是由于教育经验积累过程中产生的,只依靠经验就会导致误差的产生,另外,由于不同区域之间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就会让科学治理变得更加难以实现。虽然经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其在普适性上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让区域教育治理的资源得到最佳的优化分配。对此,采用大数据平台来处理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所获得的结果就会更加精准,更具有说服力。在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运用大数据不仅可以获取动态性数据,还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和整理,通过对数据之间关联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区域教育发展的趋势,让获取的教育决策信息更具有价值性。客观的实时数据是区域教育治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及时获取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出进行教育调整的有效决策。
三、信息时代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问题
(一)各个层面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
区域教育治理的大数据主要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其中,宏观层面指的是以政府为主导对区域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这种监测数据可以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宏观上进行一个具体的反映,这种结构化的数据特点不仅有助于对区域教学进行分析、监测,同时还有助于全面指标体系的形成。但是,由于宏观层面无法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和挖掘,因此不利于掌握更多的区域教育治理信息,这就需要对区域教育治理的微观层面进行关注。微观层面的数据更能够实时反映过程,是对教育过程进行及时且真实记录的数据,对于区域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能够进行全面的反映。但是由于数据量大,且价值密度较低,因此微观层面数据还呈现分散性和碎片性等特征,如何让微观层面数据更有效地驱动区域教育治理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综上,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数据均具有其可利用的方向,但目前而言缺乏有效整合,如果能将各个层面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就可以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性呈现,有利于对区域教育治理的全方位监测。
(二)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当前,比较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有报送式、伴生性和过程性,其中报送式是目前我国数据采集使用的主要方式,伴生性和过程性数据采集方式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普及。报送式数据采集是以政府或专业人员为发起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教师的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报送。伴生性数据采集指的是伴随教育活动过程产生的数据集合,并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3]。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数据采集技术在很多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交通或者医疗,但其在教育领域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是大数据的基础工作,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关键所在。就目前区域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等多种数据而言,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集中利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教育治理的发展。
(三)大数据预测预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是实现区域教育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不仅有监测、评价的功能,同时还有预测和预警的功能,可以对区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发出预警。抽样调查是传统区域教育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的方法,但是抽样调查的群体其反映出的情况是否具有普适性尚且存在质疑。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和督导部门开始使用大数据来驱动区域教育治理发展,目前在体质监测、心理健康等領域获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就目前区域教育治理中对大数据的关联性和深度化分析功能还没有进行充分利用,这样在预测和预警区域教育发展动向时就会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对于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也难以及时解决,有关教育决策和教育规划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
(四)区域中不同平台数据统计难以衔接
信息时代,在信息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孤岛”和“信息矛盾”等现象,不同的平台对数据的统计通常是通过不同的统计端口,管理单位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在区域教育治理过程中不同平台的数据统计之间难以进行有效衔接,不同地方政府的教育属于也没有实现融会贯通,教育信息更像是独立的孤岛,有些统计内容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重合现象,这增加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4]。
另外,不同的区域在观测维度和指标的设定方面没有统一的治理目标,即使是对同一区域或相似区域也采用了不同的治理目标,这就很难科学合理地对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对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这就需要对信息平台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挑战也愈加复杂,图和通过大数据来对各个部门、各个平台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统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信息时代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路径优化
(一)建立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认知
建立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认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其一,树立正确的大数据价值观。对于区域教育治理而言,树立正确的大数据价值观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且正确地认识大数据的价值,才能使其更好地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发展。虽然教育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但同时也容易给人们的价值观认知造成偏差,认为数据起到了绝对的决定作用且数据是万能的。因此,树立正确的大数据价值观,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者和管理者自身的能力,精准把控教育要素的发展动态,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证据。
其二,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建立在数字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来对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传统的教育治理通常是以主观经验来进行判断的,这种教育治理不具有科学性和精准性,因此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思维是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治理主体对大数据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技术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的治理行为,加快对数据治理模式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其对数据的运用能力。
(二)加强对大数据应用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加强对大数据应用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式:
其一,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加强对大数据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作为区域教育治理的重要资源,教育者和管理者需要对其操作技能进行掌握。由于当前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让教育者和管理者很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大数据这项新技术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加大了主动学习和应用大数据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于不同地区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对于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域,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但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这种方式就会显得被动,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培训等方式。
其二,加强对大数据方法运用的研究。与传统的区域教育治理方式相比,大数据的运用相对成本较高,如果加强对大数据方法运用的研究就可以有效降低使用成本,让各个地区都能受到实惠,可以有效缩短不同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实现区域教育数据的共享。另外,可以有效界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边界,明确各方责任,促进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实现协同治理。
(三)完善区域教育治理大数据共享平台制度
对区域教育治理大数据共享平台制度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准,确定各参与主体的需求,这样可以让各参与主体的主动性最大化。
第二,规范数据共享程序,只有对数据应用共享程序进行规范,才能让各参与主体明确自己的权责,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损耗。
第三,建立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对各个区域的数据信息平台的运行做好监督和管理的工作,为数据共享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杜绝信息泄露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要完善惩罚措施,确保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最大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在驱动区域教育治理方面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信息时代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有助于树立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理念、促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方式、提升科学区域教育治理水平,但同时,由于各个层面的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数据采集存储以及处理技术相对落后、大数据预测预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中不同平台数据统计难以衔接等问题会制约区域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驱动区域教育治理的认知、加强对大数据应用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完善区域教育治理大数据共享平台制度等方式来优化区域教育治理,达到真正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的。
作者单位:曲茜茜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吴筱萌. 以人为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校际公平应用策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3):75-80.
[2] 上超望, 吴圆圆, 刘清堂. 云环境下区域教育资源共享的分层框架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1(12):67-72.
[3]李青, 王海兰. 我国区域教育数据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远程教育, 2021(5):65-68.
[4] 赵凌云, 王洁, 江照富. 构建“三位一体”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J]. 人民教育, 20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