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明很优秀,却为啥嫌弃自己?

2022-05-30 10:48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哥哥女儿儿子

马志国

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哪儿哪儿都不好,就像一个多余的人

问题:

从外表看,女孩腼腆、秀气。没想到,单独交流时,她却说:“马老师,我最大的困扰是,从心里嫌弃自己。”

这天,我接待了一对母女。

落座后,母亲简单介绍了情况:“我女儿念初三。她从小到大都让人很省心,从不惹家长生气。不光我夸孩子,老师、同学也都很喜欢她。这孩子脑子好使,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每次考试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孩子很上进,对这样的成绩并不满意,总想考第一。所以,她从不玩手机,一心学习,有时学到很晚还不肯睡觉。”

我问:“这么好的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女孩母亲一声叹息:“唉,眼看要中考了,偏偏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她说,一上学就心慌、手抖,紧张得不行。我问为什么,孩子说自己太差了,什么都不如别人。更让我担心的是,最近,孩子总拿小刀割手腕。我知道孩子是出心理问题了,所以辗转找到您,请您帮帮她。”

我听后,心情有些沉重。

从外表看,女孩腼腆、秀气,难怪老师、同学都喜欢她。没想到,单独交流时,女孩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马老师,我最大的困扰是,从心里嫌弃自己。”

我很意外。综合已知信息,女孩给人的印象是:漂亮、聪明、懂事、人缘好,堪称优秀。可优秀的她为什么要嫌弃自己呢?

我赶紧问:“嫌弃自己是什么意思?”

女孩脸上礼节性的笑容中添加了几分愁苦:“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特别差劲,谁都比不过,甚至我们班学习最差的都比我强。”

我让她说具体一点。

她苦笑一声:“第一,成绩不行,总拿不到第一;第二,人际关系不行,不擅长交往,不太合群;第三,和同学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不真诚,说话有点装,笑容有点假。反正,哪儿哪儿都不好。总之,我就像一个多余的人。”

“多余的人?怎么会这样想呢?”

此时,女孩脸上没有了笑容:“我有个哥哥。我家因为他天天吵闹不休,我感觉这都怪我,我有错,我有罪……”她说着说着,呜呜呜地哭起来。

探源:

家里俩孩子:儿子被宠溺,不成器,却是全家的焦点;女儿很乖巧,学习好,在家却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和女孩母亲单独交流。她又是一声叹息:“唉,别提了!我有两个孩子,今天来的是小的。大的是儿子,已经二十好几了。儿子和女儿不一样,处处让人不省心。我们娇惯加上爷爷奶奶溺爱,他任性懒散,初中毕业后就不上学了。先去习武,后去当兵。当兵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说心里话,我们也不忍心让儿子外出打工吃苦。但是整天游手好闲,也不是办法。后来,儿子说想开店当老板,我们就给钱让他开了一家店。没两年,店关门了,投入的三十多万元打了水漂。后来,他又开过两三个店,都赔本儿。最近,他说要开公司,他爸爸一咬牙连家底儿都拿出来了。结果,这孩子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儿,又赔个精光。到这时,我们再也拿不出钱了。”

我说:“惯子如杀子啊!”

女孩母亲很后悔:“可不是嘛!看儿子把家底儿败光,他爸爸很生气,一见儿子就没好脸色,一和儿子说话就气恼。儿子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哪受得了这个,时常和爸爸对着干,因此家里战火不断。现在,我们家哪还像个家啊,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您女儿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吗?”

“是啊。她本来就听话,现在每天看我们为她哥哥的事吵闹,大气也不敢出。有时一连几天,我们都忘记了她的存在,光顾为她哥哥的事着急上火了。这是不是让她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的原因呢?”

说到这里,女孩母亲好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爸爸跟儿子闹完,总会自言自语地唠叨‘就指望闺女了,有时也会直接对闺女说,你哥我是指望不上了,我能指望的就是你了。有时,我也会对女儿说类似的话,闺女,你可得用功读书啊,现在你是咱家唯一的希望!儿子废了,我怕女儿再出问题,一直不敢撒手。白天,除上学外,我不敢让她单独出去;夜晚,就让她和我一起睡。为操持这个家,我放弃了工作,成了家庭主妇。有时儿子惹我生气了,我就对女儿诉苦,要不是因为你,妈早就离开这个家了。亲友们也对她表达过类似意思。会不会是因为这,女儿才会嫌弃自己,觉得自己没用呢?”

分析:

女孩嫌弃自己,是自我意识严重萎缩,陷入了消極自我意识的困扰

至此,我终于看清,女孩嫌弃自己,是自我意识严重萎缩,是陷入了自我意识的困扰。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分三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状态的意识。比如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等的认识,以及温饱、舒适、病痛等体验,这叫“生理的自我”。二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意识。比如对自己的能力、情感、性格等的认识和体验,这叫“心理的自我”。三是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的认识和体验,也包括对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责任、力量的认识和体验,这叫“社会的自我”。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这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自我体验主要解决“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己”的问题;自我调控主要解决“如何有效调控自己”“如何改变现状”的问题。

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这期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容易出现偏差:一是自我萎缩,就是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消失,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从而极端自卑,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很差劲,什么都不好;二是自我膨胀,就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从而极端自负,妄自尊大,觉得自己了不起,什么都好;三是自我萎缩和自我膨胀交替出现。

女孩嫌弃自己,是自我意识严重萎缩。从自我意识的三方面看:生理自我方面,她很漂亮,却感受不到自己的美;心理自我方面,她成绩名列前茅,却觉得自己连班里学习最差的都不如;社会自我方面,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对家里发生的纠纷有负罪感。

从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看:自我认识方面,她的自我评价非常糟糕,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自我体验方面,她自卑到嫌弃自己,感觉自己哪方面都不行;自我调控方面,她选择了消极的逃避和自残。

总之,女孩陷入了消极自我意识的困扰中。那么,她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自我意识呢?

一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形成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反之,紧张不安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认为这都是自己不好导致的。哥哥不像话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女孩却不由自主地将错误归咎于自己。

二受长辈教养态度的影响。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同,会让被忽略子女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女孩的哥哥被父母娇惯、爷爷奶奶溺爱,即便后来和父母冲突不断,也依然是全家关注的焦点。这让女孩觉得哥哥才是重要的,而自己就是一个多余的人。

三受父母期望的影响。父母对儿子大失所望后,对女儿产生了过高期望。父母的高期望让女儿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觉得自己如果不为父母分忧解愁,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母亲对女儿的过度保护,并没有让她感到温暖和慰藉,反而限制了她独立性、自立性的发展,而这也加重了她的消极自我意识。

对策:

女孩要摆脱困扰,出路在于重建积极的自我意识——我让女孩寻找自身优点,并希望她父母配合,以后多给予她心理支持

女孩要摆脱困扰,出路在于重建积极的自我意识——

一方面,我让女孩寻找自身优点。这是帮助她重建积极自我意识的关键。

女孩听后颇为诧异:我有优点吗?经过艰难的引导,女孩终于一步步找到了自己的优点:爱读书、学习好、懂事、诚实、善良、顾及他人感受……得知自己有这么多优点后,女孩的脸上有了笑容,情不自禁地说:“我也不是特别差啊!”

接着,我引导女孩给自己重新定位。经过沟通,女孩意识到,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哥哥大她十多岁,哥哥的人生与她无关,她没有必要为哥哥的行为负责,更没有必要为整个家庭负责。

女孩明白这些之后,不禁挺直了腰板儿。她向妈妈提出,希望能在家拥有独立空间,以便更好地做自己。

另一方面,我希望女孩父母能够配合我的工作,以后多给予女孩心理支持。

经过沟通,我与女孩母亲达成共识:

一是改變对孩子的养育态度。把孩子养大成人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父母不必因此就对孩子抱有太高期望。女孩母亲表示接受,说要改变以前的养育态度,降低对女儿的期望值,并逐渐放手。

二是暂时搁置儿子的问题。这样才能让紧张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气氛得到缓解,有利于儿子、女儿的转变。

三是同意女儿的要求,妈妈不再跟女儿睡一个房间,让女儿拥有单独的卧室。此外,不再当着女儿的面,讨论儿子的问题,给女孩创造独立的心理空间。

四是对孩子说话要讲究技巧、方法。有些话,大人没多想就说了出来,但是孩子听了以后会引起很多联想,结果往往是大人始料不及的。

我说的这四点,女孩妈妈都认真记录了下来,表示回家后一定照做。她说,她已经养废了儿子,绝不能再养废女儿。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哥哥女儿儿子
哥哥
打儿子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哥哥的生日
还猪哥哥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我永远是你的哥哥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