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花
生命中,总有那么几束光,撕开黑暗,带来光明。
“第一次,站在县城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我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茫然失措……”2015年,12岁的他在作文中,这样描述第一次到县城的感受。
“第一次,站在北京车水马龙的红绿灯口,我紧紧攥着手提包的带子,迷失在都市的人流中……”2021年,18岁的他在给我的留言里,这样描述第一次到首都的感受。
他是我的学生,有着长期在阳光下暴晒的健康肤色,洁白的牙齿略有些参差,上嘴唇微微上翘,让人难以忘记的是那双眼睛——单眼皮下是深不见底的黑色,却有着耀眼的光芒。我一直相信,能成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光的慧眼,事实的确如此。
他勤奋而努力,勤快而阳光,也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早熟与低调。他成绩优秀,总是排名全年级第一;他是我的小助手,总是把班务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他又是男生的铁哥们,有事他摆平……我一直想,什么样的父母能够拥有这样全能的孩子?因为他的优秀,在学校期末家访中,我特别排上了他的名字。我想,他的家一定是书香萦绕,他的父亲一定是博学多知,他的母亲一定是温柔美丽。可是,当我告诉他,老师要去家访时,他却涨红了脸,甚至和我商量,换一个同学家访。我用微笑拒绝了他的提议。
如他所言,他的家路途遥远,山道崎岖。那是一个遥远的滇西小山村,坐在同事的微型车上,颠簸让我一路“排江倒海”。想想,一个12岁的孩子,每周要翻山越岭3个小时,仅此一点,就可以吓退多少想读书的孩子!我突然心疼那个在崎岖山道上拼命奔跑的小小人儿。翻过一道道山梁子,似乎到了白云生处,满目青山,声声鸟鸣。他的家是独家村,四周没有一户邻居。一间在风雨中飘摇的陈旧瓦房,没有围墙、没有电器、没有大件的家具。一个火塘砌在厨房中间,铁三角上的铁锅盖子中间有一个破洞,透过破洞,我看见发黄的菜叶。他的母亲是苗族,只会苗语,连说带比,我解读到的是她对老师不辞辛劳家访的感激。他的父亲则缩在火塘边,吸着自己栽种的旱煙,一言不发,只是盯着快熄灭的火苗。他解释说,父亲是聋哑人,听不到也说不出。环顾一无所有的家,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家长会,他的家长都会有事缺席?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年四季,他总是穿一件发白的衬衣?我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笑容后面,偶尔有一丝无奈?
他拉着我的手,送过一道道山梁子。我突然有一些内疚,为什么我没有早一些家访?为什么我没有多疼爱他一点?那周的自由写作,他写道:“我的家是独家村,没有可以闲逛的邻居,没有迷路的行人。但是,那天,她来了,她是第一个为我而来的尊贵客人。她是我的光,让我在黑夜里看见光明。”我突然落泪,为他的朴实和善良。我在批语中写道:“亲爱的小孩,你也是老师的光,你告诉老师,世上没有永远的黑暗。”从那以后,看着讲台下一双双乌黑的眼睛,我总在揣测他们的故事。从那以后,我习惯了每一个假期的家访,我尽其所能,读懂每一个孩子,希望能成为他们的一束光。
又一次下晚自习后,我单独给他辅导作业。聪颖的他总是一点就通,看着他黑黑的眼睛,我笑了:“老师和你打赌,你一定可以到北京去读大学。”他也笑了:“我觉得你一定会赢,我会的。”他的笑清澈如月色。
他果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的大学。他创造了小山村的奇迹,也轰动了整个小县城。他毕业了那么多年,留在我记忆中的还是那个有着淳朴笑容的小小人儿。
他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他说:“你是我的光啊!”我说:“你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却是最棒的学生!”他也跟我说,他从小山村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州府,从州府走到首都,这条路,并不容易。今后的路,或许更难。但他相信我说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永远的黑暗!”
我何尝不知道,小山村出去的孩子,努力一生也未必能够赶上都市的孩子。但是,为着自己,为着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我们都要活成一束光,无论前路多崎岖,都要往前走,因为,人生值得!
◇责任编辑 矣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