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过渡 铸魂育人 命题有方

2022-05-30 11:49:40周永珍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试题考查

周永珍

2020年9月云南省入学高一新生启用统编人教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2022年6月27日,云南省公开发布《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5年最终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在目前处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导向的过渡时期,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必然给云南历史教师备考高考诸多思考和启示。

一、过渡中的平稳

1. 题型、题量、题号、范围覆盖稳定

选择题题号在文综试卷中从24题到35题,每题4分,中国古代历史4题16分,中国近现代史4题16分,世界历史4题16分。主观试题由2个必考题25分值第41题、12分值第42题构成,3个15分值选做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选一构成。这与之前全国卷历史试题完全一致。

2. 与云南省使用的人民版选修教材有很强关联度

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查明治维新,人民版教材专题八就是《明治维新》,这比全国卷之前诸多选做题命题点和教材无关相比,2022年全国甲卷与教材有较高关联度,关注新老教材衔接,引导学生牢记近代中国屈辱、抗争历史。

3. 试题考查诸多以往全国卷高频考点

如第24题先秦思想、第25题中央集权制度、第26题宋代商品经济、第29题维新变法思想、第31题现代经济体制改革、第32题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均是多年全国卷高频考点。

4. 试题注重考查新材料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均设置陌生材料情境,引导学生完成真实情景中的实际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典型如选择题使用“由此可知”“这表明”“这反映出”“这说明”“据表可知”提示词的有9题,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依托材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5. 围绕学科思维特征设置考查问题

研究历史问题就是基于时空情境下的史料,解释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历史现象的实质、历史现象的影响,即考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沿袭了这一高考历史试题的常态。以选择题为例,试题考查“是什么”逻辑层次如第24题老子思想、第26题宋代手工业生产发达的阶段特征、第29题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的实质、第30题边区政府新民主主义的特征、第31题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第33题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第34题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第35题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考查原因、目的类的有第27题清朝康熙时期诸多的措施目的、第31题雅典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考查影响类的有第25题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第28题近代中国进口货值的下降。

试题的平稳过渡,在疫情时代,体现出对考生强烈的人文关怀。

二、新高考导向的脚步

在向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导向的过渡时期,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又明显呈现出迈向新高考的过渡性特征,完全体现了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考查的特点。

1. 铸魂育人,彰显价值导向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是高考考查的目的,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的问题。

从价值导向统计表中看出,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都有强烈的价值导向,试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政治导向,培养核心价值观;聚焦党史国史考查,加强知史爱党爱国教育,体现出对正确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引导。

2. 素养落地,考查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这是高考考查内容,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则是历史学科实现学科素养考查目标的手段和媒介。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依托关键能力,鲜明地融入了核心素养考查理念。

考查唯物史观,典例如第34题考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根据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带来了便捷的动力,为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内燃机的应用改变了多人协作的雇佣大农场经营,小型化家庭农场劳动生产率大为提升,所以,内燃机的应用改变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正是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体现。

所有历史试题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时空,试题突出考查对长时段或短时段时空观念下历史发展变化。立足长时段变化的典例如第33题,通过表格材料,对比17到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的变化,考查历史阶段特征;立足短时段变化的典例如28题,试题考查1846年到1854年上海进口货值下降带来的影响。

所有试题均以材料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可靠史料论证问题,对历史现象作出历史解释。典型如第31题,试题提供了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非公有制比重从2.1%上升到25.6%,材料实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领域逐渐突破马克思主义单一公有制传统观念的束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所以正确答案选择“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历史选择题题干通常为“史料”,选项多为“历史解释”。一般来说,判断正确选項,既要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又要结合相应“所学知识”,有的还要运用唯物史观、历史学、逻辑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分析。主观题典例如第42题,材料提供了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要求学生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

2022年甲卷试题铸魂育人,体现了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素养的高度关注。

3. 命题有方,思路灵活多样

“四翼”是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测试梯度能反映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层次,如主观题第41题,相对较为平和,而主观题第42题更注重思维品质的考查,试题依托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定义和阐释的材料,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在宏观时空下,提出对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国家发展面向的其他历史解释,试题开放性、创新性强,能力要求高,有较好区分度,充分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双重任务的结合。

试题设问精巧。如第41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试题表面是考查客观叙述历史事物的能力,但是隐含着比较明前期到明英宗后、明末海上实力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这要求学生必须运用论证、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在三则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宏观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总领三个设问,凸显了试题的价值引领和逻辑主线,同时又体现了很强的能力考查特征。

4. 选点精巧,关注新版教材

统编选择性必修教材以“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方式探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课程内容往往成为高考命题的题眼。老教材老高考的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选考第47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查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研究方法并进行评价,试题关注新课标、新教材,试题选点与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教材内容有较高关联度,导向高考必须关注新课标、新教材的变化趋向。

三、以不变应万变

2022年全国甲卷历史试题对云南省2023年、2024年过渡时期的新教材老高考、2025年新高考都有诸多启示,我们需要树立以不变应万变的意识。

新旧高考必然变化是综合考试到单科考试,题型题号、范围,试题的开放程度、创新程度,命题考查素养的综合程度。但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对应对新高考已经给出了根本性的答案。面对时代变革,我们应该用好课标、用好教材,坚守四个意识,应对变化:

1. 主题意识

主题意识即教学以主题立意,知识基于价值引领。基于主题意识的教学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路径。如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必须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始终基于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认识的主题;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则应该立足从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历史必然性,从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基本内涵出发引领学生认同中国道路,理解道路自信。只有这样的定位,教师方能在历史教学中彰显家国情怀,始终围绕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的“金线”。

2. 通史意识

试题的命题特点和时空观念的素养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整合高中各册教材内容,建构较完整的通史知识体系,编制较实用的“大事年表”,方便时空定位。

在通史体系基础上,重视历史阶段特征。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定位在相应阶段的时空,才能“结合所学知识”,高质量地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这是高考的必备知识,是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年高考考查知识内容基础上的知识精华。

3. 史观意识

历史学科高考的关键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探究能力,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清论点与论据关系,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及史学、逻辑学等基本原理,重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清因果关系、现象与本质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等,科学解释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历史现象的实质、历史现象的影响。

4. 素养意识

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素养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围绕核心素养目标,我们在整合教材时,首先坚持主题引领,围绕教学主题,选择教学内容,发挥课程开发者的作用,构建一轮通史和二轮专题知识体系。在主题引领下,创设陌生的、复杂的、开放的和真实的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推进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有了素养意識的历史课堂,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真正达到高考评价体现中“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真正达到应对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试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9:47:38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2:54:33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