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冬燕
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话题。学校的仪式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以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打动人心的情感体验和升华的价值引领,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学生步入三年级,迎来生命成长的第一个里程碑——“十岁成长仪式”。这场仪式该怎样举办,才能彰显其积极的教育力量?我们紧扣“生命”这个主题词,为学生精心准备10份时光大礼,让这场仪式变得暖意融融:
1. 一场讲座——探秘生命起源;
2. 一次体验——开展护蛋行动;
3. 一项挑战——高空抛蛋,放心去飞;
4. 一次采访——记录出生故事;
5. 一个年轮——珍藏成长力量;
6. 一份账单——感受养育之恩;
7. 一封家书——静享纸短情长;
8. 一场仪式——见证生命拔节;
9. 一声祝福——传递最美期待;
10. 一份礼物——期待梦想成真。
一、重温生命历程,创造教育记忆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希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换句话说,我希望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有意思”即有趣、独特、浪漫、好玩。“十岁成长仪式”力求主题贴合学生的认知,仪式内容回应学生的需求,仪式的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同时,学校设计了相关前置性体验活动,用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1. 一场讲座——探秘生命起源
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又是如何出生的呢?这一直是学生喜欢探究的问题。于是,我们就从“生命缘起”着手,邀请妇产科专家到校为学生讲述生命的起源,解释每一个人类个体是如何从一个细胞成长为一个婴儿的,使学生知晓妈妈在孕育自己的生命过程中的辛苦与伟大。学生们满怀好奇心、探究欲,认真倾听,再结合主题阅读,入情入境。学校用一场讲座拉开仪式的序幕,点燃学生的感恩情怀,激发学生关注个体生命孕育与成长的兴趣。
2. 一次体验——开展护蛋行动
为期三天的“保护蛋宝宝,真心悟恩情”护蛋活动,旨在让学生肩扛责任勇担当,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辛劳。学生们奇思妙想,各显神通:用棉花铺制温床,用纸巾围成防护衣,用塑料泡沫裹成盔甲……利用班会课,老师再带领学生郑重地签下护蛋军令状,担起沉甸甸的责任。护蛋成功的“蛋爸”“蛋妈”们还将获得“护蛋小明星”的光荣称号。这项情境活动的创设,融入主体情意,充满审美色彩,庄严神圣又乐趣无穷,引导学生做一个“心中有爱,肩上有责”的人。孩子是这样记录自己成为“蛋爸”的一天的:
可是,护蛋不是件容易的事,刚要开始写题目,只听“砰”的一声。不好,是蛋窝和桌角碰撞的声音,感觉不妙,赶紧检查“梦蛋”有没有受伤,谢天谢地,我的蛋宝完好无缺,依然在做白日大梦呢!为了不让它再次受惊,我调整了坐姿,身体后移,微微弓腰,稍许低头,让蛋宝宝与桌角始终保持安全距离;为了保险起见,寫作文的过程中,我用左手的肘子压住本子,左手张开挡在桌角前面,虽然我的身子感觉比较累,但为了保护好我的蛋宝宝,这点累不算什么。
叮铃铃!下课了,又一个难关扑面而来,那就是课间操开始了。现在播放的是跳跃运动,我将全身的力量聚集在了腿上,膝盖弯曲,模仿出跑步的姿势,而上半身却纹丝不动,一只手紧紧稳住“梦蛋”,生怕一个不留神,“呲溜”一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另外一只手则在不停地四面摆动,这么滑稽的动作,把一旁也在做操的严一涵逗得痴痴笑,看着呼呼大睡的“梦蛋”,我吊着的心暂时放下了。(缪宜廷)
3. 一次采访——记录出生故事
孩子出生的那天,可是全家的节日。家长孕育孩子的那段艰辛又充满甜蜜的历程,是家庭中最珍贵的记忆。我们邀请学生的爸爸妈妈接受采访,梳理出学生的出生过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在孕育过程中为自己的付出,所经历的艰辛以及所体会到的幸福和期待。情感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在这项活动中,生命的诞生以一种真切可感的方式,浸润儿童的心灵,滋养儿童的情感,学生目之所及、笔力所画处,感同身受,情绪体验逐渐丰盈,情感愈加丰富。
教育是创造记忆的过程。教过的知识学生迟早会遗忘,但这趟感悟生命历程之旅的感受他们会一直记得。
二、注重价值引领,温暖生命体验
记忆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关键是附着于记忆之上的教育意义。无意义的记忆和无记忆的意义一样,不足以语教育之道。所以,我们的十岁成长仪式,既要让学生记忆深刻,更要让它蕴含教育意义,感恩、责任、担当,应是仪式的核心主题。
1. 一个年轮——珍藏生命力量
人的生命成长,或快或慢,都是成长的姿态;故事或悲或喜,都有感人的力量;时光或暗或明,都属生命的色彩……我们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回忆生命历程,每两年选取印象深刻的事件填进生命年轮。这是对童年生活的梳理,更是对平凡时光的发现,发现那些湮没在时间里的闪光,为成长积蓄力量。
你看,孩子给自己提取的生命宝藏有:
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上次拔牙一样坚持到底;学习也得像骑自行车一样一遍遍地练习,才能成功。做事情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一个专注、上进的孩子。我也觉得自己心地善良,能微笑着面对生活,很棒哦!
…………
学校要发现外在教育要求和儿童内在生长需求之间的契合点,让儿童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思考生活,思考生命成长,主动积极地构建个人的成长年轮和生命理想,洞察自己的内心。
2. 一份账单——感受养育之恩
同学们认真地回忆十年来家长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并凝结成一个个数字,落在这份账单上。了解亲人的生日,算一算自己的教育经费(学费、兴趣班、特长班的费用),生活支出(衣食住行、旅游等费用),还有其他支出(医疗、保险费用等),最后再估算一下十年来一共用去的费用。庞大的数字,让学生震惊。是的,时间可以计算,费用可以测算,但父母的爱,又岂是一串数字能够承载的?
学生在统计账单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有的说:“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辛劳苦累,他们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求回报,让我泪目。”有的说:“我觉得爸爸妈妈在我身上付出了很多,我以后要学会自主学习,不给父母添乱,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有的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爸爸妈妈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幸福快乐!”……学生的感悟,字字皆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认知自觉、情感自觉、意志自觉走向行为自觉!
3. 一封家书——静享纸短情长
在孩子第一个整十岁生日之际,父母的心中一定满是欢喜与激动。我们邀请学生的父母为自己孩子写一封生日祝贺信,寄到学校,让学生体会收到父母亲笔信时的欣喜,感受父母在字里行间表达的祝福与期望。
学生在成长仪式中现场阅读,家长们的用情至深让孩子们泪花涟涟。我们把信与出生故事装订在一起,取名《纸短情长》,留作孩子成长的纪念。
仪式,天然具有价值感,自带能量。与价值渗透相关,情感体验是学校仪式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没有情感的触动,教育就不会真实发生。读信环节,是情感触动的时刻,也是教育发生的时刻。打动学生的内心,才可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三、注重集体教育,也注重个体关怀
学校仪式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和特定程序的群体性的活动仪式。在学校场域中,仪式教育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特征,在集体性的仪式氛围中,学生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获得集体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建立共同体,并在集体中获取力量。
1. 一场仪式——见证生命拔节
6月1日,我们在这个属于儿童的快乐节日里,举行三年级孩子的十岁成长仪式庆祝典礼。校园甬道上摆放“我们十岁啦!”成长手印墙,让每一个学生印刻下十岁的手印,与入学时的小手印形成鲜明对比,感悟自己成长的茁壮。大台阶上,树立着用气球装饰而成的成长大门,一个个着装鲜亮的孩子踏进去,告别往昔的稚嫩,迎向一个灿烂光辉的自己。在整个活动当中,我们与学生回顾“拾”光里的记忆——一张出生的照片,一张当下十岁的照片,让所有同学见证自己的蜕变;与学生倾听“拾”光里的故事——从入学的第一天,到入队仪式,再到进入小学以来的各项活动参与,感悟成长的快乐,品尝收获的喜悦。每个班还精心编排了节目,演绎成长路上的缤纷多彩,庆祝自己生命有力的拔节。
在这场庆祝活动中,我们力求每一个同学都出镜,争取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推动个体情感的发展。
2. 一声祝福——传递最美期待
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见所闻。”在学生成长的生命节点上,校长和学科老师们精心送上生日的祝福。
校长说:“要学会感恩,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自我管理,不要再让爸妈、老师为我们操心;学会立志,勇敢地去追逐夢想……”语文老师说:“十岁,故事才开始。愿孩子们心存善念,目光炯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数学老师说:“直奔目标,日积月累,做加法;目标专一,心无旁骛,做减法;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做乘法;诚实守信,一分为二,做除法……加加减减,乘乘除除,祝愿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在师者、家长的祝福声中,每一个个体都会有不同的生命温暖发酵。孩子们从祝福中汲取精神养分、激起情感的共鸣,助力品德的养成、理想的构建。
3. 一份礼物——希望梦想成真
仪式,往往是集体性叙事,但也不能忽略对个体的关怀。在活动中,我们邀请六一当天生日的同学,为他们送上生日礼物,让他们拥有温暖的归属感,明确生命的方向。
特别的日子,家长、老师还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了特别的礼物。喜庆的教室里,一份简报、一本相册、一支钢笔、一本图书……每一位孩子写下成长梦想,珍藏在心愿瓶中,待到小学毕业之际打开,对照自己是否梦想成真。老师用最真的情、最深的爱,为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留存最珍贵的记忆,期待他们梦想成真,用蓬勃的姿态开启人生崭新的篇章。
这样的“十岁成长仪式”,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盛典,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发声,既拥有了集体仪式的庄重感,又拥有了个体参与的独特性;既重视了集体教育的力量,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也充分关注了个体的参与和体验,关注个体之间的双向交流和对话。高度的情感带入与个体链接的机会,让仪式的教育力量抵达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熔铸成生命的暖流,温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这样说——
十岁,是一个里程碑,代表着告别小时候的幼稚,迎来“小大人”的责任。在“六一”儿童节,老师的关心,爸爸妈妈的问候,温暖的环境布置,精美的成长礼物……无不让我快乐不已。
在校门口的成长大门上印上小小的手印,在星星状的心愿瓶里投上一颗时光胶囊,在信笺里感怀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如今我十岁了,愿以后能目光炯炯,以梦为马,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生的跑道上奋力前行。(俞舒旸)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遇到了许多美好,也碰到过很多困难,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积极面对,努力克服。感谢老师和家长为我们举办这么隆重的庆典,你们的付出,让我知道了成长的意义。当节日的音乐声响起,我感到我是那么幸福。一路走来,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教导我,虽然疲惫不堪,但是依然无怨无悔;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让我学会了许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是他们让我知晓什么是爱,什么是梦想。(何沐宸)
“十岁成长仪式”是学校的例行活动,更是一次教育的契机,是学校价值观、文化、教育哲学的现实映像。接下来,我们将把成长仪式作为学生“生命体验”的契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凸显学校文化,构建学校专属的“仪式图谱”,努力让成长仪式活动走向课程化,以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确立生命的价值、感受成长历程中的责任和担当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