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灿 柏强
为时7天的“十一”小长假,是许多家庭出外游玩休闲的好时光,到处可见家长携儿带女,在金秋中尽情娱乐和运动的场景。不过,也有一些让人烦恼的小插曲。
一天,有位先生找上门来,说是肩膀受伤了。到医院检查后,大夫说是肩部肌肉劳损,于是做了冲击波治疗。两次治疗过后,这位先生本以为情况会有所好转,没想到患部反倒更加疼痛了,手臂抬不起来,有时还不由自主地突然失控发软。
我边听其主诉,边打量着他。这是个40岁出头的中年人,身材算得上魁梧,微微发胖,肚子稍大,肩膀不大宽,肌肉也不太突出,手臂倒是挺粗。我给他做肩部医学特别手动测试。一般来说,肩部疼痛大多与肩关节内的小肌肉和肌腱出伤有关,可他的肩关节内部小肌肉没问题。再触摸其痛点,发现是在肩上三角肌前面和后面。三角肌是包裹肩关节的一块肌肉,如果它发达,看上去肩宽健美,而这位患者肩膀形状可没有这样帅。顺着这块不太发达的肌肉再摸,发现由上至下有一条明显变粗发硬的条索。我明白了,患者抬臂时必然牵拉这块条索,由此产生肌肉疼痛,手臂横向翻转时拉到痛点,就会反射性地突然手臂无力滑落下来。看来他的主要问题不是肌肉劳损,而是肌肉拉伤。
找到病因后,我问患者:“受伤时,您在做什么运动?”患者肯定地说:“我根本不爱运动,什么运动项目也没玩。”我不解:“那肩部前面肌肉怎么会拉伤了?”患者想了一会儿说:“是不是我的‘抛飞飞做多了?”我还是不解:“什么是抛飞飞?”
患者解释说,就是把孩子抛向空中,再用双手接住。他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要求他做这个动作,宠爱孩子的爸爸哪有拒绝之理……
我问孩子多大多重,这位爸爸说,儿子5岁,有40多斤,女儿3岁,有30多斤。听后,我的眼睛都瞪圆了:“天哪,你儿子体重可有点大哟!”家长说:“谁说不是呀,他在幼儿园里是最胖孩子之一。”
我当即告诉他,你的问题就出在“抛飞飞”上。
这位爸爸还是有些疑问:“我做‘抛飞飞时,把孩子抛起来不是很费力,怎么会拉伤肩部肌肉?”我解释道:“孩子从空中落下,三四十斤的重量,连同重力加速度,你双臂瞬间承受的撞击力会翻倍。如果接偏了,一侧肩部就会在撞击时肌肉拉伤。”他听后点点头:“嗯,我是感觉两肩关节松。”我说:“抛接次数多了,两肩的关节囊被反复下拽,肩部便慢慢变得松弛。”接着我问:“你是在孩子小时就开始做‘抛飞飞吗?”
他说:“不是。假期出去游玩,看到别的父母‘抛飞飞,蛮有乐趣的,两个孩子就要求我也这样做。”我说:“要是从孩子小时起你就开始这样做,不那么容易受伤。因为随着年岁增长,孩子的体重由小到大,你会随之慢慢适应这种渐进性增重,相应提高肩臂的承受能力。可你平时根本不运动,看上去身体比较厚实,但肩部的肌力并不强大,加上人到中年,体质不如以往,突然做这种需要充足爆发力的动作,哪能不拉伤呢!”
患者认可我的解释,却又问:“我到医院做了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我笑道:“我们先做治疗,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我给他做了热疗,让肩部肌肉充分预热,再将整个条索用超声波扫了一遍,让里面变软,接着用手仔细地把粘连的肌肉、条索与其他筋膜剥离开,最后给整条肌肉进行筋膜拉伸。15分钟后,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做做感到疼痛的动作!”他迟疑地动动肩,抬起臂来转转,再转转,随即惊喜地说:“居然不疼了!”
我告诉他,医院采用冲击波的治疗是针对肌肉劳损的。那种治疗两三天后伤痛会好转,而你却没有,说明诊断和治疗方法需要改变或调整。我采用的疗法是针对肌肉拉伤的。被拉伤的肌肉发炎,与附近软组织严重粘连,所以先要软化里面形成的瘢痕,松解剥离周边的粘连,让肌肉像受伤前那样自由收缩和活动。你的拉伤时间不短了,还要考虑消炎止痛与恢复肌肉柔韧性同步进行。
肌肉拉伤和肌肉劳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实际上,肌肉拉伤如果治不好,会演变成肌肉劳损。肌肉劳损如果长期不愈,也容易被拉伤,所以,二者常被人们混淆。
肌肉劳损是一种慢性损伤,通常由于长期重复性劳作造成,表现为身体某个部位肌肉变性,僵硬,容易疲劳和控制力变差而无力。通常,随着年岁增长,劳损的肌肉越来越差,既涉及肌肉的质量变差,也涉及神经对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下降,血液循环能力减弱,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下降,肌纤维向结缔组织转化,快速收缩的肌纤维减少,肌肉功能下降等。常见的是一些人身体姿态出现变化,如脊椎生理曲线变形,弯腰驼背。用手触摸这些人的背部,往往是僵硬的。长期不良体态使得肌肉劳损加重,多出现酸胀或蔓延性疼痛。一般采用热疗、拉伸、按摩放松后,症状会部分缓解,但根治得从造成肌肉劳损的原因上着手。
肌肉拉伤多发于肌肉突然收缩和被拉长之际。此时肌肉的负荷能力低于外来阻力,产生肌纤维撕裂,一般分为肌肉部分撕裂、半撕裂和全撕裂三级。这位爸爸三角肌前部發生的拉伤属于部分撕裂。这种急性撕裂会伴随疼痛,感觉被拉了一下,过后会因肌肉收缩产生红肿热痛的症状,不敢发力。这位爸爸由于与孩子玩得太投入,加上保护孩子的意识让他高度紧张,全神贯注,所以事后才觉察到肩被拉伤。
绝大部分的拉伤属于部分撕裂,因此常被患者忽视,也容易被医院误诊,一如这位爸爸的情况。识别急性肌肉拉伤有几个指向性标准:1.一般拉伤都是在较快和突然的动作中发生。2. 拉伤时,有时会听到撕裂的声音。3.往往伴有疼痛。4.拉伤部位往往出现瘀血,甚至凹陷。5.拉伤后,伤部会有红肿痛,活动时有痛感或无力。
拉伤后的肌肉往往会留下陈旧性瘢痕。如果第一次被拉伤后没有及时和彻底康复,留下僵硬粘连的地方,更易于造成二次或多次同部位拉伤。所以一旦拉伤,要引起重视并力争不留下后遗症。在48小时之内,可采用冰敷、包扎、加压等方式,减少发炎肿胀、疼痛以及粘连,然后根据肌肉拉伤的程度和症状,48小时后逐步开始从被动到主动的活动,恢复肌肉弹性,减少因受伤产生的肌肉萎缩,再进行拉伸、肌力训练等,加强肌纤维的恢复。
经常运动,科学健身是预防肌肉拉伤和劳损的有效方式。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电脑和手机,活动量小,造成肌肉萎缩衰减。而且年岁越大,肌肉就越少,医学上称为肌少症。数据表明,从20-60岁,每10年,肌肉会以2-10%的速率减少。65-70岁,肌肉流失量达25%。80岁以上,这个数值高达50%。肌肉流失会使肌肉质量变差,力量不足,肌肉功能大幅下降,运动和工作中就很容易肌肉拉伤或劳损。
这位爸爸遭受拉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本处于肌肉流失的年龄段,平时却不参加任何运动,肌肉力量和弹性都在下降,又在假日里突然参与一种新的“运动”,能不拉伤吗?我还遇到过一位运动员,疫情期间被隔离两周,出来后参加与以往同样的训练,肌肉立即被拉伤了。他的教练不解:休息了两周,体力应当更好呀!我说,错!两周的休息让他肌肉力量流失可能高达30%。教练说,可他的体重没有变化呀!我告诉他,长时间休息,让他的肌肉和肌纤维变弱,皮下脂肪增多。外表上,身体围度没有多大变化,可内在肌肉比例却减少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经常性健身锻炼,保持肌肉的体积和力量,还要训练神经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缺一不可。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力避平时不动,一动就过头。不然,轻则会劳损,重则会拉伤。试想,本文这位爸爸如果从孩子小时就常‘抛飞飞,坚持数年,他不仅不会受伤,也许早成大力士了!
责编 王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