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雯晶
《刷子李》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它来源于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集中描绘了主人公刷子李发生的奇闻逸事,文本极具冲突性和戏剧性。在本篇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材的编排特征,了解文章在部编版教材中占据的地位,从节选类课文的特定角度出发,着眼于整体和局部的有机融合,从而展开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活动,进而领略文章的体例特征和语言特色,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眼界和知识储备,促使他们掌握多元、高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精彩导入,建构内在联系
在节选类课文的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单篇文本的内容和特点,要放眼于原著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构建起单篇文本与整本书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课堂导入阶段,依据原著的创作背景、作家的人生经历等要素,开启精彩的导入活动,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储备,让他们将单篇文本放置于整本书的大背景中展开分析和解读,从其内在联系中把握文本的风格特征、情感基调。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而《俗世奇人》是一部具有地域色彩的短篇小说集,是兼具戏剧性和矛盾性的文学作品。鉴于原著的特征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课堂导入中,教师要以原著的基本元素和内容为切入点,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整本书的创作背景和文体特色,从小说集本身出发,利用其封面中的插图和信息简介,推断文集中的内容,让学生展开合理的猜想,让他们在细致观察的过程中,放眼于整本书的创作年代和社会背景,以贴近现实的方式,引进文章创作的背景信息。而后,带领学生分析和观察原著的目录,明确《刷子李》在小说集中的实际地位,在对比目录标题时,学生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篇文本的标题都以人物命名,如“刷子李”“泥人张”,将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的各种怪异人物集合在同一部作品之中。根据原著的命名特征,教师在导入阶段设置疑问,即“冯骥才以人物的名字作为标题,用意为何?《刷子李》的命名方式有哪些作用和价值?”通过设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
总之,在节选类课文的导入教学中,教师以单篇课文与原著之间的内在关联为依据,从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角度,指引学生从原著中挖掘信息,并精心设置疑问,自然地引入后续课堂的教学内容,如此,课前导入便能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记重槌。
二、聚焦重点,洞察语言特色
《俗世奇人》勾勒了晚清光绪年间天津卫地区各种各样的奇人,以他们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利用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形式,创建了一幅幅鲜活的人物图景,在这部小说集中能够感受到冯骥才先生锻造语言的能力,在阅读时,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天津卫地区的某一条小巷、某一个弄堂之中。而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洞察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应指引学生聚焦课文的重点字词和语句,以文章独特的天津卫语言形式,让学生从语言要素中了解小说体现出的地方文化。
例如,在《刷子李》的第一段中,作者直接点明小说的人物“刷子李”的职业是“粉刷匠”以及他精湛的刷墙技术,以形式新颖、口语特征明显的语言要素,写活了“刷子李”的形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仿佛看到一个干净利落、技艺精湛的粉刷匠。在明确整段文本的语言特色后,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围绕着某一句话展开分析,如“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句话中的“别不信!”具有典型的口语特征,常常出现在天津地区的相声艺术之中,教师可通过朗读的方式,将独具特色的语音、语调等展现出来,以说书的形式,让学生将关注点集中于课文的语言中。以此类推,在文本的后续段落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提炼和挖掘重点词句和段落,解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解析人物,感悟形象特质
在小说体裁的节选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解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个方面,描摹出形象的人物图。
《刷子李》是典型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作者围绕着“刷子李”的经历和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基于此,在本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准确了解人物形象的特质,教师可采用批注、圈画和重点标记等不同的方式,将反映“刷子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举止行动等要素的词汇和句子凸显出来,并将各个要素串联起来,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点相结合的角度,描绘一个完整和立体的人物。如在文本的第六段中,作者以一组动词解释了“刷子李”的“规矩”: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批注:坐、抽、喝...三个动词连用,表示“刷子李”一气呵成的流畅动作,描绘了其刷墙时的场景,展现出一个劳逸结合、游刃有余的人物形象。)
依据此种方式,学生将阅读重点集中在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多个方面,在细致分析和解读人物特点后,利用思维导图将人物的特征集中起来,以此描摹完整的人物图像。而在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了解小说文本的特征。
四、比较分析,开拓阅读视野
《刷子李》是小说集《俗世奇人》中的一篇,在同一部小说集中,还有多篇创作于同一时代、反映同一個社会图景的单篇文章。基于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阅读方法,突破课内阅读的局限,借助《俗世奇人》的其他篇章,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充分了解小说文体的语言和表达特征。
例如,教师可以将《刷子李》和《苏七块》作为比较阅读的素材,从语言、表达方式、人物特征等多个层面,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经过对比和分析后,学生可以发现,两篇文章都埋藏了伏笔,在《刷子李》这篇文本中,作者以“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为后文埋下伏笔,既表明“刷子李”工艺的精湛,又为后文中曹小三发现师傅裤子上的“白点”做好铺垫。而在《苏七块》中,以“车夫求医无钱”——“华大夫暗中相助”——“苏七块赠药退钱”为主要情节,以求医无钱为伏笔,为凸显“苏七块”的美好品质埋下伏笔。据此,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和分析的方式,明确两篇文章的特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单单了解了课内节选文章的内容和特征,他们也能逐步明确原著的创作风格和写作特点。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在节选类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既要关注课文本身,也要重视选文来源,将单篇文本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思维模式,构建起类型丰富、层次明晰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铺垫道路。同时,在节选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言语实践,在互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挖掘学生潜在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解读文本的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