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权限对用户个人隐私的威胁及处理对策

2022-05-30 09:13万小博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全防范

摘要:现阶段,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终端用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网APP市场进入迅猛发展阶段。近几年,手机APP市场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尤其是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导致群众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一些不良电话及信息对群众的精神健康产生影响。泄露的个人信息还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对此,我国应当认识到APP权限管理的意义,认识到APP使用过程中对个人隐私的威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用户隐私保护方法,为群众安全使用APP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App权限;用户隐私;安全防范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民的数量随之增多,市场上开发出各种APP。根据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6%,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6.9个小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便捷服务同时,也承受着个人信息被泄露风险。由APP导致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我国APP信息泄露包括以下因素。①APP作为线上及线下数据交汇口,在服务过程中往往会收集客户的信息,可能涉及个人隐私。②APP收集个人隐私也会存在边界,但目前的边界设定并不完善。③我国网络隐私保护法也并不完善。④Thomas M.Lenard与Paul H.Rubin在其著作的《大数据、隐私和常见的解决方案》中指出,开发企业通过APP获得用户信息,APP收集信息往往是在暗地里进行,多数用户并没有关闭APP授权,没有经过用户同意,自行收集用户信息。对此,在APP运行过程中,应当对用户隐私权限进行分析,合理规划权限及做好法律归属,对不合理收集权限的行为进行处理,包括用户隐私。

一、APP对个人安全隐私的威胁

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约300多万款,下载量突破万亿次。人们每天通过APP进行购物及娱乐,在网络及APP上留下各种足迹及丰富的信息,形成全面的个人数据。智能手机及平板等工具上储存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隐私信息(身份证、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网络综合信息(IP地址、活动内容、浏览痕迹),也包括通信隐私(短信、电话及APP沟通信息)、空间隐私(智能社会的出入特定区域)、生理隐私(个人健康情况及身体部位信息)。虽然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但依旧无法彻底解决。APP悄无声息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强制授权等,导致用户在网络中处于透明状态,让用户个人权益受到危害,甚至影響我国的社会安全。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APP对个人隐私的威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户素质不同,安全意识存在差异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3亿户,4G移动电话用户为10.69亿户,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5亿户。我国上到老下到小均使用网络,90%以上的家庭人均一部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普及率为116.3部/百人。移动互联网已经在我国全面普及,但用户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用户对网络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概念认识不足,年长及年幼的群体使用智能设备时,盲目下载,盲目在APP上输入个人信息,对权限设置不关注,对隐私政策等相关协议内容不了解。针对多数有安全意识的群体,此类群体生活节奏快,部分APP在安装过程中主动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相关协议,但多数用户为快速进入APP,直接点击同意,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加剧。

(二)APP应用市场风险大,缺乏统一管理

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科技企业诞生,开发出各类APP,很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跟随市场变化,将APP作为主要服务渠道,与此同时,为获取客户数量,也通过各种广告诱导用户下载APP。作为APP分发重要渠道的应用市场在APP推广上发挥了巨大作用,APP应用市场基本原则是保护用户权益,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对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和屏蔽。自整体上看,我国的APP应用市场缺乏有效管理,APP应用市场鱼龙混杂,对部分APP隐私权限审核不严格,导致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甚至对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

(三)APP强制越界及滥用权限

在用户安装使用APP过程中,多数APP需要获得用户权限,部分APP若获得权限低,则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让用户使用。而开放的权限高,则容易获取个人信息,无法保证用户的基本权益。部分APP没有必要获得用户信息,但开发企业盲目跟风,强制获得用户信息,超过APP既有的权限。APP并未告知用户获得信息的路径,以越界的方式获得用户智能设备上的图片及信息记录等,甚至获得用户个人住址及敏感信息,让信息处于高危状态。APP用户在操作及行为习惯上,往往无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反而使索取用户信息,使用户无法保护自身的隐私。也有部分APP在使用后,用户无法清除个人信息,导致用户隐私处于长期暴露状态。在APP使用中,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主要是APP平台自身安全性不强。同时,黑客入侵也会导致用户信息丢失,加之目前的病毒泛滥,很多APP潜藏病毒,导致个人用户信息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二、App权限对用户隐私影响调查

在用户日常使用智能设备过程中,态度是支持行为的主观感受,人们往往是主观上需要下载APP,在APP上获得娱乐及一些交易行为,而APP在使用时容易侵犯职业、年龄、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据国内外调查显示,反隐私泄露意愿与实际的侵权行为存在相关性,对规避侵权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侵权行为作为保护隐私意愿的直接体现,行为意象则是对主观行为的影像因素,可分析个人对行为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个人及与预期个体采取某项行为的一种精神影响,知觉行为越大,行为意象越大,付出的行为越多。对此,一项研究中,将态度作为基础,其中包括个人行为信念函数,态度也是对某一现象的主观判断,态度积极,则行为意象大,态度不积极,行为意象小。群众保护隐私的态度越强烈,则愿意保护个人隐私,一些保护态度较弱的居民,会受到自身心理状态影响对隐私保护不重视,导致个人隐私保护意愿不强,导致个人信息大量泄漏。而安全态度过高的群众,心理较为保守,感知水平高,无法正常使用APP。在个人及社会因素影响下,每个人的信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均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用户的实际行为。对此,基于文化程度及年龄、APP种类、网龄等基本因素为APP对用户隐私的影响可深入研究。

在一项调查中(见图1),将我国某地区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用户使用APP的情况及隐私保护意识。根据调查需求,抽取20-70岁群体,选择301份问卷,其中获得有效问卷252份,占比83.7%。调查对象是该地区户籍居民,调查问卷中包括个人体征、隐私保护意识、使用APP时对权限的态度、隐私是否受到侵犯、政府及APP开发商如何做好用户权限的管理工作。在该调查中,对其中的变量进行设置,包括被解释变量及核心解释变量。其中,被解释变量包括群众的反隐私意愿,对群众反映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使用五分制量表,1分代表规避程度最高,5分代表规避程度最低。在表1可见到用户隐私保护态度,平均值在4分左右,调查的用户认为,在提交信息时应当保持谨慎、并注意验证身份、慎重向第三方提供信息、及时将个人信息销毁、关闭非必要权限。一但APP权限影响到个人隐私,应当及时制止行为,但自身无法制止,还需使用APP,无奈的情况下只能让APP收集个人信息。用户希望法律上能获得隐私边界,对个人权限进行合理设置,避免无意义收集信息。相关的APP公司也要承担起责任,将企业的价值发挥,让用户有规避风险的权限。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力度对APP进行整治,针对非法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应当严厉打击,保护用户隐私。APP开发应当将用户需求作为导向,合理对APP权限进行设置,坚持以用户为主原则,我国也要注意法律保护,完善立法管理,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APP权限管理及个人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一)建立体系,规范管理

在APP市场发展中,我国应当认识APP对群众产生的影响,自国家层面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自国家及行业层面构建法律保护体系,保護个人信息安全,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也要制定APP行业标准,规范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加强安全监测,合理规范APP的审核流程。在相关标准中,根据运营商的基本资料,优化用户隐私权限,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APP开发及运营中,实现最小化授权的目的。政府部门也要构建APP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对APP上线及版本等进行安全评估,有效维护用户安全。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法律,拓展用户投诉范围,为保护隐私提供基本帮助。针对隐私保护往往需要内部力量及外部力量的结合。群众在发现隐私受到侵犯时,往往没有投诉部门,投诉渠道少及反响不足,导致群众反隐私的态度差,为促进用户隐私保护工作顺利进展,保护群众的信息安全,应当完善网络隐私保护法,拓展用户投诉渠道,营造安全及干净的环境。

(二)行业自律,明确企业责任

在APP开发中,企业承担巨大的责任,行业自律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我国的法律规定,落实个人信息收集规定,不断完善APP开发信息保护机制,将个人信息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内部贯彻规划、开发、运营等各个环节,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生用户隐私泄露,或者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企业也将面对较大的法律责任。对此,APP开发者,应当认识到做好隐私权限归属的意义。在上述调查中,文化水平越高的群体对隐私保护越重视,现阶段的APP下载量大,网络反隐私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刚接触APP的用户往往会观察隐私权限,谨慎同意隐私协议,反隐私意愿强烈,但伴随网民的网络用时长,反隐私的意愿降低。对此,APP开发者应当做好规划及管理工作,注重行业自律,明确企业责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三)规范使用规则,明确责任归属

个人信息收集及使用规则的目的是让用户了解APP后使用软件,收集规则中包括目的、方式、范围及频率,个人信息使用规则应当具有明确的目的、完整的资料,且简单易懂。在基本使用原则下,用户自愿填写信息,不必要的职业及身份等信息可不填写。为明确其中的责任归属,保证信息追溯,APP开发者应当制定清晰的信息分享原则,在公开的市场环境下,用户明确其中的各项内容,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公开用户ID等基本信息。开发者也要与用户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其中的安全责任,并督促用户落实。规范消息推送权限,部分用户在使用APP时会收到广告商发送的信息,APP一般是精准营销,遵循用户可知控的原则,最小化权限申请,用户具有关闭推送消息的权限,避免消息对用户的生活产生影响。开发者也要设置个性化开关,通过有效的约束向用户提供标识,用户每次使用APP后可清除记录或者关闭消息推送。

四、结束语

现阶段,人们已经进入数字化生活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应当自法律法规到应用开发建立多层次防护方式。在实际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过程中,APP开发者应当对APP权限进行合理归属,从而保证设备使用安全及APP运行安全、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用户应当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使用APP过程中避免不法分子切取个人信息,并注意保护个人电子资产,以免APP成为某些不法分子切取信息的渠道。国家应当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规范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避免由于用户使用APP提供的服务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影响。

参  考  文  献

[1]王彩玲. App个人信息泄露黑色产业链治理研究[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2,24(01):57-63.

[2]杜代忠. Android应用隐私政策与权限使用的一致性分析引擎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21.

[3]蒋逸天,胡馨月. 政务APP个人信息保护法治路径研究[J]. 西部学刊,2021,(06):55-58.

[4]李德清. 移动APP程序在水调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云南水力发电,2020,36(08):211-215+219.

[5]魏馨莹.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虚拟试衣APP研究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08):59-62.

[6]韩德民,汪子辰. App过度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3):84-85.

[7]王涛,马川. 基于Pi演算的Android App权限提升攻击检测[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2):3699-3703.

[8]杨蓉. 四部委:100个APP用户信息调查每个APP都存在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J]. 计算机与网络, 2019,45(13):12-13.

[9] 百度系两款APP未经提示开启隐私权限[J]. 科学大观园,2018,(08):24-25.

[10]朱欣欣,刘晓溢,熊琦琦. App权限对用户隐私的影响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21,18(20):13-18+41.

作者单位:万小博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上海分中心

万小博(1987.08-),男,河北保定,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APP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猜你喜欢
安全防范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控制策略
浅析钢结构厂房的建筑防火设计
老年病人输液的护理安全防范与管理
社会反恐形势与大学生安全防护能力分析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防范策略
浅谈医院网络安全
浅议计算机局域网的信息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