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与对策

2022-05-30 08:03:47陈颖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SWOT分析独立学院

摘要:20世纪末,独立学院开始发展,满足了社会对加快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成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攀升,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基于SWOT策略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分析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就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03

自20世纪末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由于艺术类单独招生,因此许多高中生为了给高考加上一个“双保险”,会选择参加艺考。与报考人数增加相对应,各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许多综合性大学都纷纷设立艺术学院或增设艺术学科。但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增长缓慢,艺术专业毕业生整体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1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

1.1 就业方式多样,灵活就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与途径更加灵活多样。和其他专业相比,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思维活跃,他们的就业选择不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灵活就业成为他们青睐的就业形式,或在网上承揽各项工作业务,或开办高考美术培训班,或成立艺术设计工作室,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能保证工作状态不受约束,灵活度非常高。

1.2 就业流动性大,离职率高

由于自身性格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和其他职业的比例较高,工作变动较频繁,流动性大。考虑到工作性质,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倾向于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他们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不固定,工作不合适就换,跳槽成为普遍现象。在工作的稳定性方面,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不占优势,离职率高,签协议率低。

1.3 个人期望值与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投入,这造成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的地域、条件、待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就工作地域来说,我国经济、文化等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部分毕业生宁愿选择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也不愿意选择到基层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工作,择业心态更为现实。但是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程度低于学生本人的期待,使他们的期望值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

SWOT策略分析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肯尼思·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他把公司所处的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分析包括Strengths(优势)分析和Weaknesses(劣势)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包括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分析[1]。

2.1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S)

2.1.1 思想活跃,掌握一技之长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具有思维特性,往往对学习、生活、娱乐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他们向往自由,更加强调自我,喜欢突出自我,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高考时,艺术专业学生均要参加艺术专业考试,必须掌握素描、色彩等艺术专业科目,因此,艺术专业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专业特长,这些特长成为他们区别于普通专业学生的特性。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在招生时对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省控线的出档考生,按考生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到低优先录取,通过高考的筛选,这保证了学生具有较好的智力水平与专业素质。

2.1.2 注重实践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心态总体乐观

独立学院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艺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专业性,因此,独立学院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丰富的实践环节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艺术领悟能力。大部分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的家庭条件较为殷实,经济压力、择业压力较小,性格外向开朗,就业心态总体较为乐观。

2.2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劣势(W)

2.2.1 基础相对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艺术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由文化分与专业分两部分组成,总的来说,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略低,知识体系的搭建不够完整,计算机、英语水平不高,对综合知识的积累有所欠缺。同时,部分学生对学院开展的活动和班级开展的集体活动采取忽视和抵触的态度,很少参与,这就降低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市场竞争力。

2.2.2 自律意识不强,就業观念不成熟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最高的十个本科专业中,半数为艺术相关专业,如动画专业达38%,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达37%,环境设计专业达36%[2]。一方面是受到工作性质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随意性大,就业态度较为草率。除此之外,学生性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独立学院艺术专业学生个性较为张扬,不喜欢被约束管理,自律性较弱,而其就业观念也不够成熟,在求职过程中常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2.3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机会(O)

2.3.1 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政策多项帮扶

近年来,“文创产业”一词在社会上越来越热,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创意公司及产品大量涌现,整个文创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文创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服务、计算机服务等方面[3]。由此可见,文创产业与艺术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毕业生可以将其作为自身的就业领域。

此外,国家针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如2014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政策层面给予充分保障。在国家多项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我国正处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时期,这为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遇。

2.3.2 社会需求不断增大,家庭重视艺术教育

社会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大众的审美需求不断多样化,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随着线上购物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摄影、服装、模特、平面设计等艺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有需求就需要供给,就业岗位增多,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应该扩大择业视野,抓住机遇。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越来越重视子女的艺术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很多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与爱好,各类艺术培训班十分热门,这对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就业契机。

2.4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威胁(T)

2.4.1 整体就业压力大

艺考热持续升温,全国各个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是产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统艺术对口行业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在有限的应届生招聘岗位里谋求合适的工作,对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来说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介于专业艺术院校和开设艺术类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之间,学生的专业性与综合素质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高不成低不就易造成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2.4.2 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艺术专业的实用性和技能性较强。它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艺术专业岗位招聘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特别注重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二是注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大赛的情况,而不只看成绩单上的成绩;三是重视毕业生对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等。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素质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毕业生自身加强学习和培养。

3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SO策略:利用优势,把握机遇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相关的创意人才相对紧缺,更缺少高端原创型人才。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要利用自身优势,牢牢把握机遇。一是在读书期间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形成多元化的知识储备;二是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开拓进取,培养创新精神;三是多参加实践活动,多动手操作。面对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努力成为多项技能结合型毕业生,在文创产业中立足前行。

3.2 WO策略:克服劣势,调整认知

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困境时,要端正自己的就业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态度。在一些中小城市和相对富裕的乡镇,对艺术人才的重视程度高,吸引人才的政策甚至优于大中城市。首先,毕业生要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从而实现正确择业。其次,做好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一阶段是职业规划启蒙期,需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大二阶段是职业规划探寻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修正职业规划目标;大三阶段是职业规划完善期,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来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大四阶段是职业规划成熟期,可以主动寻求相关岗位进行体验、锻炼,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再次,树立正确的就业心理,在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最后,在校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其他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或竞赛,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

3.3 ST策略: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应对挑战

独立学院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增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二是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除常用的讲授、案例教学、方案展示外,还可使用翻转课堂、MOOC等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活跃学生的思维;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实习相结合,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覆盖艺术专业的学科竞赛体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四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创建校外实训基地,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

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体系。一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服务观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二要加强学院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可吸引艺术类专业教师加入其中,凭借他们对艺术领域更详尽的了解,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职业导航;三要完善智慧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同时,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也要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就业规则,充分利用智慧求职技术和手段,为自身职业发展助力。

3.4 WT策略:发挥创业优势,以创业带动就业

2014年,国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艺术类学生自主创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如注册成立一间工作室只需要几万元的资金,这使他们在创业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独立学院可以因势利导,依托专业优势,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改革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先进的创业实践课程模式,并与理论教学、活动竞赛及实践教学等方式相辅相成,激发艺术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缺乏创业型师资,目前多为引进成功校友或成功企业参与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此,要加快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步伐,逐步壮大自有师资力量。三是加大对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校内创业孵化园建设。四是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4 结语

通过对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独立学院要精准开展就业工作,为毕业生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值得持续深思与关注。

参考文献:

[1] 汪立夏,王森,刘修财.大学生心理疏导促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70.

[2] 陈齐美.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高考园地,http://www.sysyz.com.cn/yz/sh.aspx?id=1207,2019-06-12.

[3] 张军波,吕春燕.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训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160.

作者简介:陈颖(1986—),女,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SWOT分析独立学院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9:03:53
高职艺术专业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对接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12:57:35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36:31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4:55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7:59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8:05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3:37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