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市普列戈利亚河周边风景。
加里宁格勒州南部与波兰接壤,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相连,西部紧邻波罗的海。
6月17日,立陶宛铁路运输部门通知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立从18日起停止为俄向该州运输被欧盟列入制裁目录的商品提供过境服务。此项禁令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打击。对此,俄罗斯方面予以强硬回击。俄外交部立即召见立驻俄临时代办,要求立方撤销相关禁令,并表示将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国家利益的权利。在俄乌冲突及由此引发的制裁大战将俄欧关系推至崩溃边缘的背景下,立陶宛此举无疑使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升级。
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唯一的海外“飞地”,其南部与波兰接壤,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相连,西部紧邻波罗的海,面积仅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该州首府为加里宁格勒市,过去名叫柯尼斯堡,这里名人辈出,著名哲学家康德和诗人席勒就出生在那里。
柯尼斯堡最初由条顿骑士团于1255年创建,此后几经摧毁和重建。18世纪,柯尼斯堡已成为普鲁士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1871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统一了北德意志邦联,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柯尼斯堡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此后,该地被建设成德意志帝国在波罗的海的主要海军基地。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从波兰到波罗的海沿维斯瓦河一带的土地被划归波兰,即“波兰走廊”,以柯尼斯堡为中心的原东普鲁士和魏玛共和国被该走廊分开。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同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相关决定,德国东普鲁士省北部连同其首府柯尼斯堡被暂时移交苏联。8月2日,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签署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进一步确认苏联对柯尼斯堡及邻近地区领土的完整主权。1946年7月,苏联在此设立了加里宁格勒州,以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加里宁的名字命名。冷战期间,加里宁格勒州是苏联军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除了极少数来自邻国波兰的友谊访问团外,该地几乎没有外国人到访。苏联解体后,加里宁格勒州对外开放,并借助地理优势,逐步成为俄罗斯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约90%的当地居民在持有俄罗斯护照的同时申领了外国护照,约30%的居民持有申根签证。
加里宁格勒州地理位置特殊,在俄欧地缘博弈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加里宁格勒州是俄深入欧洲心脏的“楔子”,其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得益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欧洲最高流动沙丘”库尔斯沙丘的保护,加里宁格勒港是俄在波罗的海的唯一不冻港,也是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该州的波罗的斯克则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基地。同时,加里宁格勒州的地理位置可谓深入欧洲中心,意味着该州部属的武器射程可直接覆盖整个西欧。也正因此,加里宁格勒州被外界称为俄在波罗的海上“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此外,加里宁格勒州与白俄罗斯共同扼守“苏瓦乌基走廊”两端,该走廊是波兰与立陶宛边境间一段长约100公里的狭长地带,通过控制它可切断波罗的海三国与北约其他地区间的陆上通道,对三国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在俄与北约对抗日趋激烈的当下,加里宁格勒州作为军事中心和战略制衡抓手的价值更加凸显。
加里宁格勒州也是俄欧关系发展的天然纽带,曾充当俄尝试融入西方的重要跳板。在俄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加里宁格勒州凭借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有潜力扮演俄融入欧洲共同经济空间、进而参与全球产业大分工的“桥头堡”角色。
苏联解体后不久,为促进加里宁格勒州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俄一度提出将该州建设成为“波罗的海的香港”相关设想。1996年,俄在此设立了经济特区,希望通过低税收、零关税等优惠政策吸引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投资,促进俄更快融入欧洲,进而推动“大欧洲”的形成。一系列经济优惠和刺激举措在俄欧经济联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宝马等品牌汽车装配线先后在加里宁格勒州落户,家具制造、渔业捕捞和加工以及石油生产等领域的俄欧合作项目也在当地展开。加里宁格勒州一度被认为是“机遇的港湾”。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导致当地经济活动急剧萎缩。尽管如此,近年加里宁格勒州与欧洲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经贸合作已步履维艰。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对俄出台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使得加里宁格勒州在该地区中的经济地位持续减弱。
俄乌冲突爆发后,立陶宛紧跟美国,一再推动整个欧洲随美制裁俄羅斯。立是第一个中断从俄进口天然气的欧盟成员国,其封锁俄本土与加里宁格勒州间铁路货运的做法,可能成为俄乌冲突扩大化的“新导火索”。
加里宁格勒州一直以来都是窥伺俄欧关系走势的窗口。伴随着俄欧关系的变化,加里宁格勒州的地缘角色也在“合作桥梁”与“对抗孤岛”之间不断来回切换,但却很难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这主要是因为俄欧在加里宁格勒问题上存在着共同利益。
维护加里宁格勒州的繁荣与稳定不仅关乎俄国家利益,也符合欧盟的利益追求。欧盟的发展战略不允许在其内部出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政治紧张的策源地,将加里宁格勒州从俄罗斯分离出去,使其变为萧条和危机之地,并不符合欧盟的利益。与此同时,无论是俄还是欧盟都需要加里宁格勒州这样一个“接触窗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立陶宛对加里宁格勒州的做法令德国政府感到愤怒,德国政府坚持要求立解除过境直运禁令。欧盟采纳了德国的立场,决定于近期发表一份对俄制裁措施执行的解释性文件。根据该文件,将允许俄过境立陶宛向加里宁格勒州运输所有货物,但具体运送的货物数量将受到限制。
也应看到,在俄乌冲突的冲击下,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秩序面临重组,欧洲地缘政治板块正在分化,一个新的欧洲地区安全机制正在形成中。尽管美欧现阶段战略利益契合,并共同对俄实施全面制裁,但美欧利益的异化将加强,欧洲意图摆脱目前所处的地缘政治窘境,谋求战略自主,以维系欧洲在世界秩序中一极地位。从此意义上说,加里宁格勒将深陷美欧俄多重博弈对抗泥沼中,承受巨大的内外部压力,其长远发展很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