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齐
剧情概括:高中生L面临第一次生涯选择,她学会了理智的分析与权衡,做出了重要的抉择。她去努力适应新的同学与老师,但是摩擦总是会发生,她又该怎么办呢?
场景1 分科,我和朋友要分开了(学校教室)
G:L你想选什么科呀?
L:不知道,不过我想选择物生政,我感觉生物和政治是我最喜欢的两门课。
G:那真是不巧,我想选物生地,因为感觉这两门课比较好拿分。
L:那我们两个就要分开了。
老师:同学们,我跟大家讲一下,因为马上就要面临高二的分科了,我们现在有6种选课方式,分别是全文,全理,历生政,物生地,物化地,物化政。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绩做出定夺,明天记得给我答复。
L:(心想)天哪,没有我想选的科目,这几门课我该怎么选呢?
场景2 选科,家人给了我建议与支持(家里客厅)
爸爸:听说你们要分科了,你有什么打算吗?
L:我不知道,没有我想选的科目组合,老师让我选择纯理科或者是物化政,但是我的朋友们选的都是物生地,我好像对地理和化学都不是那么喜欢。
奶奶:我觉得女孩子还是要有一个好饭碗比较好,女孩子学习文科不累,你文科成绩还可以,你要不选全文?
L:我才不要选纯文,我特别讨厌历史,让我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吧!
(L拿出了一张表格,上面写下了6门课以及6门课的优势与劣势,她做了很多地比较,不过最终还是没有下定決心,他想听听父母的意见。)
爸爸:选科代表着你未来的发展趋势,你心中有了一个确定的目标,你应该为了这个目标而做出最切实合理的打算,你所感兴趣的以及你能够去实现的才是你现在应该要选择的。
L:其实我想选择物生地,虽然我的地理不怎么样,但是我朋友都选择这个,我觉得在这个氛围下,我可能更有学习的干劲;但是我选了地理就代表着我要放弃政治,我就要放弃我之前计划清单中的关于政治那一类专业了。
爸爸:其实你心里已经选择了放弃政治,考虑关于地理的专业,我相信你即使选科失败了,只要你去适应它,去对它感兴趣,就一定会在这门课上有所收获的。
L:我就选物生地。
(铃声响起,L走进教室,面对着眼前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一脸茫然)
L:(心想)我的朋友们怎么不在,难道他们都在另一个班?唉,这时候,换科对自己不利;换班吧,又显得我很造作。所以,我该怎么办?
(L找到一个位子坐下,班主任进教室)
L内心独白:班主任是位女老师,学科组组长,外表和善,但是熟悉她的学生都会明白她的可怕。而我,坐在第一组的中间,昏昏欲睡。
Z拍了拍L:醒一醒,老师要开始讲事情了。
L:(有些结巴)你……你好,我叫L。
Z:你是不是有些害羞啊,不用紧张,我们人都很好的,这个班我原来其实也只认识两个,但是吧,我这个人就是开朗、活泼、爱交朋友。没事的,来,这个是M,这位是O,这位是……
L内心独白:经过Z的一番介绍,我认识了周围的人,我开始变得健谈了起来,很快就有了新的朋友。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L和新班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L内心独白:相比以前在实验班,这个班的管理更严格,但这份严格却不是有利于我的。新班主任把中午、大课间的时间利用起来集中过关,内容却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把这段时间占走,真的有利于我的学习吗?我要把我的时间拿回来,用来攻克难题。
(下课后,L找到班主任)
L:老师,我有一个请求。我觉得每天的过关任务对我来说作用不大,我想自己安排。
新班主任:这些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L:我当然知道,可是这些东西我看一眼就会了,集中过关太浪费时间了。
新班主任:好,我给你特批。以后你不需要过关,但是我要时不时抽查,要是达不到标准,我可能就要罚你。
(L坐在座位上沉默,但是内心却翻江倒海。一堂课下来,L几乎什么都没听进去,她内心充满了愤怒。)
L:我只是为了我更好的发展提出了合理的请求,她却在班上这么为难我。行,我马上走。
(下课后,L拿着手机走向走廊,拨通了妈妈的电话。)
L:我受够了,我要转班,否则我就退学!
妈妈联系了前班主任,想商量转班的事宜,但并没有获得准确的答复,只是说这需要一个过程,让L再想一想。
(假期过去了,L回到学校,新班主任把L叫到走廊谈话)
新班主任:我们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我性格比较急躁,在处理这件事时比较简单直接,我会重新考虑你的要求,我希望你也能再考虑一下。
L:(目光躲闪)哦。
(下课后,G找上L)
G:听说你要转来我们班了,怎么回事。
L:和班主任闹矛盾了,我受不了这种委屈。
G:可是在这个班你已经待这么久了,换个环境不是更难适应吗?你在这个班上考出过你最高的名次,你以前在实验班都没考过年级前十名呢。学习的提高,自我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班适合你的学习发展,这才是主要的,那些人际矛盾算得了什么。
L:(沉默良久,最终长舒一口气)言之有理。
(转班风波告一段落)
分班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分到自己的优势组合,我们就能在优势学科上更好地发展;而这过程可能充满曲折与艰辛,我们要坚守初心,不轻易被其他因素干扰,学会冷静客观地思考问题,才能在自己心仪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编辑/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