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适老理念下的老年人购物行为及产品设计研究

2022-05-30 01:25:18林昱希曹佳雯陈晨
设计 2022年15期
关键词:无障碍适老化情感化设计

林昱希 曹佳雯 陈晨

关键词:尊老化 适老化 购物行为 情感化设计 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2)08-0070-03

引言

根据中国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扩大,14亿人口的大国正在面临着一项巨大的挑战,2020年的全国人口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总人口数增长5.38%,但是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约占到了总人数的18.70%,老龄化正在逐步加深。面对老龄化的现状,既是一种社会的巨大挑战,例如减少了劳动力,增加了家庭、社会、国家对于养老的压力,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机遇,例如养老产业化的发展,新科技进步下推动的助老行业的迅速发展,服务产品、医疗产业等推动[1]。

针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问题,城市的建设面临的挑战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机制,社会社区服务体质,构建健康的生态链条,和谐化,共享化,以发展、宜居为理念大力号召全员参与的老年人乐居、乐养、乐活的宏观体系。

人不能避免的衰老过程,设计的存在即在于赋予这个过程更多的含义和特质。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从很多先进发达国家来看,伴随着老龄化的问题,以老年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包括:包容性设计、无障碍设计[2]、通用设计、全寿命设计、跨代设计、尊老化设计等,这些为老年用户的安全、舒适、身份、情感、精神、需求等各方面做到了人性化的关怀,表达出了实践、社会、文化各层次上的意义[3]。

一、适老化和尊老化

(一)适老化

适老化设计的概念,“适老化”设计是指在住宅家居设计[4]、公共设施建设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中从老年群体的角度关注老年群体的社会痛点与社会需求,帮助老年群体减弱身体机能衰弱,功能障碍给他们带来的问题与不便的设计,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和引入急救系统等。

适老化设计的背景,中国在2000年已正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直到今天,人口老龄化问题呈现出速度快、水平高、老年人口高龄化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普遍上升,在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只会愈发严重,预计在2030年我国将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社会急切需要改善和发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数据统计,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现在关于适老化的研究已经涵盖了非常广的范围和领域,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服务设计,健身养老等,同时社会、国家的层面上也都相应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养老。

(二)尊老化

尊老化概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老年群体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社会“适老”设施到家居“适老”产品,“适老化”理念也越来越渗透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在“适老化”的概念不断发展及深入的基礎上,“尊老化”理念作为“适老化”的更高一级人性化标准渐渐崭露头角。“适老化”从物的角度出发,以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与安全作为主要关注点;“尊老化”则从人的角度出发,在“适老化”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更加尊重保护老年人的自尊自主意识,减少“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的心理暗示,将有形的“适老化”设计转变为“隐性化”的无形的“尊老化”设计[5]。

尊老化的侧重点在于“尊老”,其本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老人而言的情感上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产品并非单一只需要解决日常生理需求,还需要从心理、精神上保留温度,设计亲和感、温暖感[6]。

二、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身心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特征,老年群体因为年龄的递增,身体机能会逐渐出现衰退、器官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等现象[7],这些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降低、身体易出现疲惫甚至是疾病;同时他们的基础代谢能力下降、呼吸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食欲降低,容易感到疲劳、乏力、困倦等;

年龄的递增还会伴随着骨质疏松、脊柱退变、肌肉松弛,这些导致老年人出现了弯腰驼背、身高降低、平衡感下降、肌肉无力,比较容易发生跌倒事故;老年群体的感官,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敏感度逐步的下降,导致老年人在生活中的感知方面有诸多不便与不适应。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群体在退休后,身份出现了快速转变,其社会地位逐渐转变为弱势群体,身心发展的落后和地位角色的转变,使他们对事物的控制能力衰退,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安全感急剧下降,心理落差逐渐增大,从而使部分老年人会产生自卑、敏感、孤独的情绪。一般退休后的老年群体人际交往圈子收缩,自我价值的实现渠道变窄,易被忽视、孤独、无助情绪困扰,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渴望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自身长处、发展兴趣爱好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不甘与时代脱离,被社会“边缘化”。整体上,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呈现处安全感下降、适应力减弱、自卑孤独感增强,渴望被尊重、被需求、实现自身余热、渴望社交等特征。这些特征强烈呼唤着在产品设计中需要加入尊老化的理念。

三、老年人的购物行为研究

(一)老年人行为特征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简单的日常行为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在老年人的日常出行中,老年人的步行能力影响他们的出行效率、出行体验与出行的便捷性、安全性。根据老年人的步行能力区别,将老年人大致分为四大类,身体健朗可以独立外出步行的Ⅰ类、腿脚不便需要拐杖助行的Ⅱ类、无法步行需要借助轮椅出行的Ⅲ类、没有独立外出能力需要家属陪同出行的Ⅳ类。本次研究,将研究隶属Ⅰ类与Ⅱ类的老年人的购物出行行为,产品设计表达也依托于该类型用户群体,Ⅲ类与Ⅳ类老年人不在本次研究范围内。

(二)老年人出行特征

老年人退休后,社会地位逐渐转变为弱势群体,身心发展落后,心理落差逐渐增大,老年人的环境适应性与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他们更愿意待在熟悉的地方,与熟悉的人交往,因此他们的活动出行范围较小,路程较近,出行时间较短。根据老年人的身体与心理两个属性特征,老年人的出行存在不同方面的需求特征,有如下具体要求:可达性、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可识别性等[8]。

可达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日常购物出行时间较短,一般不宜超过2小时,交通时间不宜过长。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交通设施的多样性和完善性:例如公共交通的系统化、多样化、线路的全覆盖化;再例如活动设施布局的区位性与公平性:必要的老年人可用的活动设施及区域,如超市、菜市场、医院等设施布局需要合理,距离适宜,区域分布合理;人行横道的设置,道路的密集性、多样性与连通性:路径选择多样化,路网密度较高等。

便捷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步行能力下降,步行速度相对缓慢,行为举动的反应相对较为迟钝,并且部分老年人会与孩童一同出行。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人行横道的信号灯时长适宜、在较长路段提供“安全岛”以便老人安全顺利的过街。

安全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视力下降,行动迟缓,反应力下降,易发生跌倒事故,需要助力设施以及醒目标识提醒。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交通路段的交叉路口量与车流量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和相应控制。室外道路的平整性:室外道路整体较平整,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道路裂缝,避免出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障碍物,保证路面的粗糙程度,防止老年人跌倒事故的发生;室外台阶设置合理性:室外台阶高度不宜过高,高度应保持一致,整体较平缓;室外台阶设置不宜过多,可采取台阶与坡度结合的形式,并增设扶手;增强台阶、踏步、坡道的可辨别性、增强转弯处标识的醒目程度,增设扶手增强触觉提示,减少老年人跌倒概率;无障碍设施设置:无障碍坡道平缓,台阶及转角处的扶手设计。

舒适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出行已感到疲倦,需要暂时的休息时间。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步道宽度设置适宜,要比较方便带小孩、轮椅、推车的老人通过。步道过窄容易迫使部分老人选择车行道,老人出行的安全性下降。人性化设施设置:道路设置提供休息和遮蔽的设施,提供物品暂时放置的设施。

可识别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记忆力,辨别力下降,需要实时提醒,避免造成阅读障碍,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出行路径易识别,活动场所指示易识别,标识及字体设计较大且易识别。

愉悦性,其属性特征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下降,自我价值认同感下降,渴望通过交往提高社会参与感、获得愉悦感。基于此,具体需求表现为:开放性空间设置:社区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促进老年群体的聚集与交流,帮助老年人建设社会归属感。

四、老年人的购物心理研究

老年人的购物心理特征,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会承担起照顾子孙辈的责任,老人和小孩常常同框出行。在这样的前提下,将老年人的购物心理分为4类:经济性购物心理、实用性购物心理、从众性购物心理、便捷性购物心理[9],

隶属于经济性购物心理的老人追求实惠力度最大化,在他们的购物行为中经济占最大的比重。此類老人一般倾向于去大型的农贸市场等没有明码标价的地方购买,以讨价还价的方式求取最大优惠力度;或是选择在超市进行大优惠促销活动时宁愿舍近求远地一次性采购大量同类物品。此类老人的日常购物容忍时间较长,选择通过耗费时长的方式换取最大经济利益。

隶属于实用性购物心理的老人更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倾向于购买较高品质的商品而不是只注重廉价。此类老人在购物时一般倾向于当回头客,倾向于去固定的地方购买固定的商品,以“信任”作为选择购买场所的依据。

隶属于从众性购物心理的老人缺少主观见解,倾向于与其他人选择同样的商品或者购买销量最高的商品。此类老人在选择购物场所时一般会选择大型的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量较大,自我价值认同感较低[10],比较容易被动接受他人的建议。

隶属于便捷性购物心理的老人购物行为过程较为简单,他们或是因为身体机能衰弱,日常购物容忍时间较短,或是因为带小孩的不便性,此类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就近的购物场所,舒适的购物环境,追求购物过程的最简化。

五、针对特定用户的产品设计表达

(一)用户观察、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地点为南京市玄武区锁金街道的一个农贸市场及周边超市、水果店以及街道,调研时间为上午6:00到10:00点,调研主体对象为有购物行为的老年人。如表1和图1所示,为老年既定用户的购物行为特征,根据观察、交流获取信息如下。

此外,对老年人不同的购物方式也进行了观察分析:

空手而来的老人,买菜时直接用卖家的塑料袋提在手上,这部分老人大多是男性老年人,或者是不需要买很多东西的老年人。他们目的性很强,购物时间较短,效率较高;自带布袋,篮筐,推车的老年人,他们通常将买来的物品连同塑料袋一起装进篮子或包里。而购买的肉类,水产品一类的东西则另外提在手上或是绑在推车扶手上,与其他的蔬菜食品分开放置;带推车的老年人推车的种类大致分为两类。大部分推车为较小巧轻便,收纳方式为布袋收纳的推车。这类推车体积小,有弹性,在过道行走非常方便。但通过观察发现,由于收纳体积较小,且是布袋收纳,无法起到分类收纳的效果。部分老年人在购买完蔬菜水果后要考虑到物品的重量体积属性从而重新摆放物品在收纳袋里的上下位置,例如鸡蛋或大叶片的蔬菜放在最上层以防被压坏。此外,布袋收纳的位置较低,开口较窄,老年人在购买完物品后放置时要频繁弯腰放置整理,对老年人的脊柱不太友好。跛脚老人更是无法使用,易丧失平衡;部分推车有明显的框架结构,开口大,体积大,开放式收纳,物品较容易分类放置,不易挤压。但由于体积大,质量大,使用起来较为笨重,在狭窄的过道和转弯处不易通过;骑自行车的老年人,通常将车停在门口处,自带布袋或用卖家的塑料袋,购买完后将东西放在自行车篮筐里或挂在车把手上;路边小菜摊,老年人在路边小摊购买物品需要蹲下挑选,推车放在一旁或者将手上装有物品的袋子放在地上,蹲着挑选购买完后,再起身拿起物品。

(二)老年人用购物收纳推车设计

如图2所示,为针对既定的老年用户购物行为设计的可折叠收纳推车。

此款推车是针对老年人购物行为的推车设计,将可拆卸,可折叠[11],可升降等多种功能合为一体,致力于解决老年群体在购物行为中遇到的问题与不便。

第一,可折叠功能,根据上述调研,推车的体积较大是阻碍老年群体在购物时选择推车的原因之一,由于推车在较为狭窄的过道和较为拥挤的人群中不易通过,用户的步行便捷性受到限制,因此设计推车的可折叠功能,通过图2中的连接件5,可以调整购物推车的整体宽度尺寸,解决推车在通过狭窄过道时体积大不易通过的问题,提高用户的步行便捷性;

第二,可升降功能,根据上述调研,大部分老年群体存在腰肩颈酸痛、肌肉无力问题,而老年人在执行购物行为时的频繁弯腰、起身、提物等动作会加重这些问题,使老年人更易感到疲倦,降低老年群体的购物容忍时间,因此设计推车的可升降功能,通过图2中的连接件3,可以上下调节收纳框,解决老年群体在购物完后放置物品时需要频繁弯腰的问题,可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高,调整适合高度,提高用户的购物舒适性,如图4所示;

第三,可拆卸功能,根据上述调研,购物推车在家中闲置时存在体积较大,占用家庭空间的问题,因此设计可拆卸功能,可在推车闲置时将收纳筐部分拆下单独使用,既可以使推车整体体积变小,在家居环境中无需占用过多的空间,又可以提高推车利用率,使收纳筐在家中也能起到收纳作用。具体拆卸拼装详解如图3所示,简单易操作;

此外,如图2中的2所示,收纳框的开放式收纳使物品更加容易摆放,防止用户在购物时由于放置不当造成物品压损问题;如图2中的1和4所示,推车扶手的设计是隐性的“助行”功能,针对跛脚老年人及步行能力不佳的老年人,在步行时可以支撑身体,保障了老年群体购物的安全性,是一款跛脚老年人也容易使用的購物推车,扶手处设计了柔软的海绵材质,保证老年人握住把手的舒适性;在配色设计上,选用明快的亮黄色和橙色为主要色彩基调,增添产品的视觉活力[12],使设计偏向年轻活力化,体现了“尊老化”设计理念,醒目的色彩增强可视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群体外出采购时在交通路段的安全性[13]。

总结

人的老去是普遍要面对的,老龄化在催促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服务系统的升级等。用田野调研法,观察法,访谈法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获取信息资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难以表达或者比较难意识到的问题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针对老年用户的特定需求产品设计不能只从解决问题功能出发,也可以运用色彩、材料、结构等进行更加贴切的设计表达,从尊老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获得认可和尊重。老年人作为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群体,对生活方方面面的诉求越来越大,从设计解决问题,从设计服务人群,从设计关怀人文,要更全面的考虑老年人的切实需求,才能创造未来更有益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无障碍适老化情感化设计
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人民论坛(2017年19期)2017-07-25 13:58:30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5:04:53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2:20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4:11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56:12
浅谈家居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北极光(2016年2期)2016-04-29 22:26:54
浅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北极光(2016年2期)2016-04-29 22:01:13
浅谈寒地老年公寓的公共空间设计
青春岁月(2015年24期)2016-01-05 1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