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梯子

2022-05-30 22:04王立群
领导文萃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诸侯王汉王韩信

王立群

梯子,作为一种古老的工具,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中国木工的祖师爷鲁班就是制造梯子的高手,这在先秦典籍《墨子》中是有记载的:《公输》篇记载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以便攻城;《备梯》篇则主要讲如何防守用云梯攻城。这种古老的工具今天仍然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大部分家庭中都常备。

不过,话说回来,梯子无非两大基本功能:一是上,二是下。

人生也有梯子,功能亦是上、下。用梯子的第一步是搬,搬梯子有两种搬法,一是自己搬,二是他人搬。

说起搬梯子,似乎很简单,但何时需要搬梯子,给谁搬梯子,搬来梯子是上还是下,这其中的人生学问可就大了。

汉五年(前202),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等七位异姓诸侯王联名上疏,请刘邦接受“皇帝”尊号。

这里潜藏着两个问题:一是以楚王韩信为首的七位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要刘邦上尊号?二是七位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要刘邦上“皇帝”尊号?

第一个问题好理解。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后,刘邦是汉王,韩信是楚王,韩王信是韩王,英布是淮南王,彭越是梁王,吴芮是衡山王,张敖是赵王,臧荼是燕王。以“王”来定尊卑,七位异姓诸侯王和汉王刘邦平起平坐。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张敖等五位是刘邦所封,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及汉王刘邦是项羽所封。八位诸侯王的尊卑确实有些混乱,汉王刘邦的地位明显高于其他七位异姓诸侯王,但大家都是“王”,似乎又无高下之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让“大王”刘邦再向上升一升,这样,尊卑高下就一目了然了。怎么向上升呢?上尊号。

第二个问题有些蹊跷。七位异姓诸侯王联名上疏要求刘邦上“皇帝”尊号,为什么不上其他尊号呢?

在政治制度的选择上,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刘邦之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一是商周的邦国制度,也就是分封制;二是秦始皇的帝国制度,也就是郡县制。项羽当年选择的是霸王。霸王是特定时期的产物,本质上属于邦国制度。邦国制的中后期,天子已不能真正支配王权时,诸侯中的强者就成为霸王。所以,从本质上讲,霸王是邦国制的一种变形。

为什么七位异姓诸侯王偏偏选择“皇帝”而不选择其他尊号呢?

《史记》《汉书》没有记载此事。劝刘邦上尊号这么大的事,七位异姓诸侯王总得事先通通气,打打招呼,起码得聚在一起商量一下吧?史书统统无载。史书不载不等于没有,史书不载我们关心的问题的情况非常多。今人回答这类问题的办法只有一条:尽可能理性、公正地分析。

刘邦从未谈过灭了项羽后他要什么尊号,但是,这不等于没有蛛丝马迹可以表明刘邦的心迹。

第一,刘邦的目标是得到天下。

武涉游说韩信时评价刘邦说:“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什么意思呢?就是刘邦想要做老大。这是项羽集团对刘邦兵出函谷关终极目的的诠释。这一点,七位异姓诸侯王都会有所了解。为一个意在“尽吞天下”的诸侯王上什么尊号?“皇帝”!

第二,刘邦的行政建制是郡县制。

刘邦重返关中后率先除掉三秦王,在关中“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完全承袭了秦帝国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行政建制。韩信灭魏后,“定魏为河东郡”。刘邦承袭秦帝国郡县制的行政建制,透露出刘邦在后项羽时代将要行帝国制的端倪。

第三,刘邦对诸侯联名上疏的反应是默许。

以楚王韩信为首的七位诸侯王联名上疏汉王刘邦上“皇帝”尊号后,刘邦推辞不受。

像刘邦这样的“大王”当然不会说自己要当什么,他想当什么需要别人去猜,这就是“搬梯子”。诸侯王们陈述了汉王刘邦应该上尊号的三大理由:一是功大,二是德厚,三是上下不分。简单来说,汉王功大德厚,但是和其他诸侯王无法区分上下,只有加尊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三大理由决定了必须让刘邦向上爬,但向上爬得给刘邦搬个梯子吧?有了梯子,就能名正言顺地向上攀登。

刘邦如何回答呢?

“帝”必是贤者。如果我不是贤者,上了尊号,岂非“虚言亡实之名”?这不是我所希望的。你们这些诸侯王如此“推高寡人”,叫我怎么处理呢?

刘邦这个表态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不反对称帝,二是质疑自己的资格,三是担心自己被推高后不好处事。虽然刘邦也说“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但是刘邦并不反对诸侯王的劝进。只是说“帝者贤者”,我尚不够贤。

刘邦表态的关键是不反对!不反对就是默许。

如果劉邦不想当皇帝,他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但是,刘邦没有这样表态。诸侯王们得到这一信息,就是傻子也明白,他们劝汉王上“皇帝”尊号的做法对头了。下面需要“搬梯子”,让他愿意向上攀登。

诸侯王是一方诸侯,个个听觉极佳,刘邦的画外音,他们一听就明白了!他们第二次集体上疏,说汉王有三大功德,一是“灭乱秦”,二是“诛不义”(指灭项羽),三是“功臣皆受地食邑”,所以,称“汉王”已经不足以表述刘邦的功德了,只有“居帝位”才能名实相符。希望“大王以幸天下”。

这封上疏总结了刘邦灭秦、灭项、封诸侯三大功绩,唯有称帝才能让天下百姓满意。第二次上疏的要害是只有汉王称帝才能让天下苍生满意。这是一个最让刘邦动心的梯子。这把梯子搬过来再不向上攀登,岂不让天下百姓大失所望?

刘邦不再推辞。只是说,只要你们都认为我上“皇帝”尊号有利天下苍生就行了。

在刘邦的首肯下,“诸侯王及太尉长安侯臣绾等三百人,与博士稷嗣君叔孙通”选择了一个好日子,“二月甲午,上尊号”,刘邦正式“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阳。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并追尊自己的生母为“昭灵夫人”,完成了由汉王到西汉开国皇帝的历史性演变。

可见,“搬梯子”是一门大学问。要他人向上攀登,需要合适的梯子;要他人体面下台,也需要合适的梯子。

为什么皇帝总需要梯子呢?

因为皇帝太自我,总以为自己是天赋神权,一句话,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因此,顾及种种面子,不愿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需要有人替他说。

明乎此,可知不只是皇帝,人,都需要梯子,梯子的存在缘于欲望和面子。人都有欲望,同时,又都讲面子。有欲望不想讲出来,或者不敢讲出来,梯子就派上用场了。

在合适的时候搬一把合适的梯子是一种人生智慧,但是,如果靠搬梯子谋取当权者的欣赏,或者当权者总是等待梯子的出现,则未必是人生之幸。

(摘自《历史从未走远》)

猜你喜欢
诸侯王汉王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汉代诸侯王的地下世界
最早的名片
你想象不到语言有多么简陋
追韩信
移动互联新探索
关于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第25题的疑问
准确 高效
汉王科技的变革
汉王的退路已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