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美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将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小学作为我国学生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小学教师应在实施小学科学技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对中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对优秀教师的重视
由于对自然科学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很多学校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只会对自然科学这一重要学科进行基本的科研资金投入,在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方面比语文、数学、英语等重要学科都要薄弱。因此在全社会和各学校要不断加强对科学技术学科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地通过引进更为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设备,增强课堂理论学习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目的,拓宽中小学生的主观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广度和理解深度。
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创新给予尊重
在學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时候老师的思维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鼓励学生创新自己的思维认知。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思想禁锢学生的思想,可以通过一个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这种思维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一个问题,从而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断否定教师和其他学生创新自己方案的想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于自然科学这门基础学科来说,只有简单的理论实践基础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许多有关科学研究成果的最新发现都是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际实验积累得来的,因此学校需要将之前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进行更改,实行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动手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之前在课堂上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逐步巩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需注意的一点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指导,使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不同问题时能从多个角度共同进行,更好地将教学理论知识在课堂实践教学层面进行综合应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小学思维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是以小学教师主动教授知识为主,在当前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发生改变,老师在新的教学中也应将更广泛、多元化的思维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例如,慕课、翻转互动课堂等,通过教师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思维模式更丰富,将当今世界上前沿的教学方法传递给教师与学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互动,培养其逆向和综合创新性强的思维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在当前小学的科学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性的思维教育仍然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它为广大学生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广大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实验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探讨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36.
[2]程硕.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19(12):8.
[3]封宝功.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78.
[4]熊元琳.创新思维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