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气”的欧洲,凛冬将至

2022-05-30 18:57陶恺
看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昂制裁天然气

陶恺

2022年8月4日,奥地利海达赫,奥地利和德国将共享此地的天然气储存设施

这个夏天对欧美国家来说,实在算不上好过。大自然的热浪一波波涌来,普通民众汗流浃背之时,不仅没办法用空调续命,甚至连畅快冲凉的自由都要被剥夺—因为,天然气不够用了。

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战争叠加高温的多重因素,让欧洲、美国都先后迎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7月31日,德国财长林德纳公开喊话经济部长哈贝克,建议全境全面停止使用天然气发电,改用其他方式保证电力供应稳定,避免天然气“断供”之后,出现无法挽回、损失惨重的电力危机。

作为一条绳上的蚂蚱,德国的表态显然不是“一家之言”,欧盟的其他国家及其盟友美国,也在一起经历着这场看不到尽头的能源危机。

曾号称2035年就要“淘汰”天然气的西方国家,何以面对这样的难题?

窘迫

作为普通民众,提到“能源危机”,我们最大的感受可能是油价一度高企,许多“有车一族”,开始对攀升的出行成本感到忧心忡忡,寻求可替代的代步方式。但对欧洲国家的民众来说,能源的影响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个盛夏,德国官方呼吁民众“减少洗澡时间”,以节约储量窘迫的天然气。数据显示,至少2/3的德国民众听从了这一建议,洗澡时间甚至浓缩到了5分钟左右—这并非源于德国民众多么听话,而是飙升的能源价格、高昂的燃气费,让洗澡的“单价”令普通人难以承受,只能控制洗澡时间来减少支出。

夏季的炎热、洗澡的不自由尚在适应,德国政客已经未雨绸缪,开始对如何度过欧洲漫长寒冷的冬季提出建议—听来和“减少洗澡时间”一样滑稽,是“多穿一件毛衣”,因为冬日的取暖费用也定然会攀升,暖洋洋的屋子代价昂贵,不如裹紧自己。

德国并非孤例。事实上,在这个夏日到来前的上个冬季,英国已经率先体会过资源危机、价格猛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彼时,普通家庭如果想喝上烧沸的热水,都绝非一件完全自由的事—用每天固定次数烧开水的方式节约能源,窘迫可见一斑。

洗澡、喝水、取暖都这般将就,那些可有可无的用电活动,比如吃完晚饭后的室内照明、电子产品、娱乐设施……只要与电扯上关系,飙升的价格都令穷人难以承受,只能“应省尽省”。

另一边,声称能够为欧洲供给能源的美国,日子也一样不太好过。无论政府如何粉饰眼前的能源局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自家的油价飙升、物价上涨,其实也已经到了无暇顾及欧洲的状况。有这样一则街边采访印证了这一点:开车送孩子去医院治疗的年轻父母,在支付完本就高昂的医药费之后,因为再没有多余的钱支付令人咂舌的油费,只能当场借利息极高的贷款为车加油。

从无法随心所欲地洗澡,到砍去与电相关的休闲时光;从担心还未到来的漫长冬季,到为车加油要像买房买车一样“借贷”……虽然西方世界的能源危机喊了很多年,但这一回的困窘,实实在在地降临在每一个与政治主张、大型决策距离遥远的普通人身上。

“断气”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其中便包括能源方面的制裁:一直以来,俄罗斯在对欧洲的天然气供给中获得了极高的收益,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对俄天然气输送的制裁,腰斩俄罗斯的收入。

但天然气不是那些能够随时拿来当靶子、可有可无的进口产品。从目前造成的麻烦来看,天然气是刚需,是生活、生产中的命脉。欧洲国家为何切断供给,自我“断气”?

2022年6月1日,德国多特蒙德的加油站

至少2/3的德国民众听从了这一建议,洗澡时间甚至浓缩到了5分钟左右。

一直以来,俄罗斯天然气都是欧洲國家最经济、方便的选择。作为一种较清洁能源,天然气符合欧洲现阶段对环保的要求,被广泛应用在多种生活、生产场景。用天然气发电,既能达到环保的需求,价格上又有很大的优势—俄罗斯天然气价格低、运输方便快捷、供应量又极为充足。两方的合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各取所需,本是不错的搭配。

这全程需要独特的船、设备、港口……不仅造价高昂,还需要漫长的数年才能堪堪建起。

2022年7月30日,英国伦敦,罢工期间的一个车站

2022年4月13日,波兰瑞布尼克煤电厂

更何况这些年来,为了更便宜、快速地享用俄罗斯天然气,欧洲建造了大量天然气管道、储气设备,也围绕着便宜的天然气做了许多能源发展规划。如今,制裁不仅让欧洲的天然气捉襟见肘,也让这些耗费人力物力的基础设施、围绕天然气而生的未来规划成了浪费。

付出这么大代价蹚进能源制裁的浑水,欧洲并非是对自己能在短短数月完成能源转换有信心,而是轻信了美国“拍胸脯”的保证:没有俄气,还有美气,美国可以向欧洲提供天然气,让欧洲硬起翅膀加入制裁大军。根据美国总统拜登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协议,美国将向欧洲增加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听起来似乎不错?但如果将欧洲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数量与之对比,会发现即便加上之前本就从美国进口的天然气数,也不到俄罗斯能够提供的1/5,用气缺口根本无法堵住。

不僅供应量不够,价格也是高昂。因为距离原因,美气没办法像俄气那样用管道方便输送,只能先进行液化,用专门的船只运到港口,再重新汽化使用。这全程需要独特的船、设备、港口……不仅造价高昂,还需要漫长的数年才能堪堪建起。

但漫长的冬季不会等待缓慢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越撕越大,制裁似乎对俄罗斯并未形成重创,反而让欧洲陷入“断气”的尴尬。7月末,在参加与伊朗、土耳其的三方会晤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谈起欧洲接下来如何面对一个缺少天然气的寒冷冬季,直接笑了出来:“那就完了。”

蝴蝶效应

为了应急,欧洲各国不得不重新启用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这让走在环保前列、能源结构优化的欧洲一下子开起了“倒车”。但即便如此,能源的缺口也依旧难以补全。

北极的冰层在逐渐融化,隐藏在冰层下的能源富矿受到欧洲各国的关注

更多的蝴蝶效应正在发酵。

欧洲“断气”、美国掏空自己、俄罗斯陷入“持久战”……能源制裁中,没有绝对的赢家。能源不仅决定着生活的细枝末节,也是工业的基础、金融稳定的基石。能源价格的高企,势必会导致制造企业不堪重负关门大吉,或者最终生产的产品价格水涨船高,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也动摇着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预期—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如果俄罗斯天然气持续短缺或干脆停止供应,欧元区经济很可能“在2023年面临全面衰退”。

以天然气、煤炭等为主要燃料的化肥厂,也被卷入了天然气紧缺带来的震动。而化肥产量对全球粮食产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源危机带来的化肥产量走低,将会把本就迫在眉睫的能源问题引燃至更加棘手的粮食危机。那时,欧洲面临的问题将更为复杂。

而无论是工厂倒闭导致的失业,还是产品价格高昂带来的拮据,或是肥料生产受阻恐怕会导致饿肚子的难堪……这些最终都会作用到那些此刻就已经无法自由洗澡、娱乐的普通人身上,再滚雪球般成为震荡社会的问题。

最近两个月,德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罢工活动。这些多是从事交通行业的工人,以罢工的形式让这些国家的交通运营陷入瘫痪,来实现自己的诉求—涨薪,以此保证自己能在不断通货膨胀的世界买得起日常所需。

欧洲各国也在绞尽脑汁对付这些不断冒出的新麻烦和能源危机的老课题。除了号召节约、提升价格倒逼企业和个人减量使用,以度过眼下的危机之外,它们还将眼光投向了地球上尚待开发的净土—北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的冰层在逐渐融化。曾经有“盔甲”守卫的大地,如今被迫袒露出肚皮,让“囊中羞涩”的人们眼前一亮。相关研究表明,北极算得上是能源富矿聚集地,不仅天然气储备充足,石油、煤炭储备也毫不逊色。而距离稍近又面临“断气”的欧洲,自然希望行近水楼台之便,破解眼前的困局。

但是,人类的利益冲突、政治角斗下的难题,最后只能以伤害自然作结吗?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高昂制裁天然气
Origin of the low formation energy of oxygen vacancies in CeO2
高昂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美对伊制裁引发的风波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 analyzed by using 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