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来,从新冠疫情到俄乌战争,从气候变化到多国债务危机,政府间及非政府间的跨国组织所形成的全球治理网络,都发挥着积极作用,甚至帮助当事国维持在特定领域的基本政府职能。
“以武止戈”的瑞士,是数十个一线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其国际会议之都日内瓦,与相距不远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都是联合国分支机构落户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容纳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最大经济都市纽约则矗立着联合国总部。美国的全球霸权,通过上述两地的大外交得到体现。
外交名城非一日建成,国际组织总部多寡作为指标之一,也并不单纯与国力成正比。透过一些名城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与种种机缘有关。
譬如,比利时的军事实力脆弱,卻作为欧陆两强德法间的“和事佬”,让布鲁塞尔成为“西方军机处”所在地,以及所谓“欧盟的首都”。国力弱小的肯尼亚,在“七十七国集团”中的非洲多国帮衬下,让联合国设在第三世界的唯一办事处落户内罗毕。
一些专业领域的跨国组织也选择在中国京沪等地落户。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区域性还是全球性的国际组织,落户中国的仍然不多。在吸引知名国际组织迁移总部乃至创设新的国际组织方面,中国仍然大有可为。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统筹 | 何任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