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碧桃
艺术是无国界的,民族的同样是世界的。新课标强调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音乐”,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渗透民族音乐教育内容,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民族音乐概述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就必须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什么是民族音乐呢?一般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由各个民族创造发展而成的音乐形式就被称为“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音乐创作,二是民间音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大体可划分为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民族音乐,这些内容多样的民族音乐,汇聚成了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宝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民族音乐的价值,并把民族音乐引入课堂中,培养学生成为民族音乐的继承人,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使民族音乐得到充分发展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化育人的功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和学习民族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对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同时,民族音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继承并发展民族文化。
(二)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新课标倡导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力、文化领悟力”是最主要的三种学科素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进民族音乐,让学生借助审美体验感知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提升音乐修养,产生深刻的文化领悟,理解音乐艺术的内涵,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民族音樂进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理念倡导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要把优秀的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并作为音乐学习的一个内容。学生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深刻领悟了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了民族情怀,增强了民族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湘教版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分析
(一)教材封面插图突显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湘教版音乐教材共设计了十二册,每一册封面的图片都取民族乐器或少数民族人物作为封面,比如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封面图片:一群哈尼族小孩子在演奏本民族特色的乐器,有牛腿琴和葫芦笙等。从这个封面设计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生动体现了少数民族孩子的童趣可爱,二是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二)民族音乐内容占比较大
从目前使用的小学湘教版教材可以看出其在内容编排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选取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进入教材,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编者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比如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选入了广东民间音乐《金蛇狂舞》、山东民间小调《猜谜歌》,以及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摆手舞》等,内容非常丰富,种类比较多。
(三)民间音乐的素材内容非常优秀
在小学湘教版音乐教材中,选录的民族音乐作品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民族特色鲜明,而且民间音乐的素材内容非常优秀,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相一致,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但是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生性活泼好动,对表演类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载歌载舞的活动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比如,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设计了一课《苏三起解》,这是一部戏剧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来扮演剧中的角色,体味这个角色的动作,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剧种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艺术欣赏面。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了民族音乐内容的渗透,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切实把民族音乐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