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在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任何音乐都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要素,让学生通过音乐要素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善于通过音乐要素围绕“情感”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能够提高审美能力。
在《牧场上的家》教学活动中,我打造了一个以“情”为核心的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鉴赏感受”“画面想象”等“引”情活动,让学生“入情”,学生在音乐的沉浸中亲身体验到“情”之所在,并在理解与感悟中学会了如何表达情感,达到“动情”的目的,本节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下面我以《牧场上的家》为例,阐述如何以“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多感官体验——引情
周海宏教授在《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一书中指出:音乐的音响,刺激人的听觉系统,使人产生听觉体验,在联觉机制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情态活动及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唤醒学生的音乐情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一)听觉、视觉结合,唤醒学生的音乐情感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歌。其旋律优美流畅,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小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以宽松的节奏展开,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还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但是很多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感受不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歌曲中的意境,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在导入阶段,我创编了一条与歌曲情绪相符的旋律,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境之中。
课例《牧场上的家》导入片段:
1.教师演奏旋律,让学生想象音乐的画面
问:“你们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脑海里有没有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过渡语:辽阔的大草原上,绿草如茵,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炊烟袅袅,羊群成片,马儿嘶鸣”的美丽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进美国的牧场,去看看那里的绿草地、小鹿,还有羚羊……
2.播放美国牧场的视频
教师先让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画面,再利用视频了解牧场风光,配合老师的讲解,将想象的画面和歌曲中想表现的画面通过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是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植入孩子的心中,设计中紧扣音乐的情绪,通过听音乐想象画面,看视频感受牧场风光,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与画面中,在感受中领悟,获得情感体验。
(二)利用图形谱,体会情感起伏
“图形谱”是一种可视化教学工具,可以将旋律的走向通过图形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深刻理解音乐中丰富的语言内涵,图形谱的有效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旋律图形谱,学生感知音乐的节拍、要素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在《牧场上的家》教学片段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图形谱:
这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3/4拍,因此我设计了强弱规律图形谱,了解歌曲的结构、节拍、连音线,借助线条图形谱、教师范唱等方法,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聆听歌曲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实现同步出现旋律线条的走向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示意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共鸣,同时感受到旋律的起伏给歌曲带来的细腻情感,感受作者对家、对牧场的深深喜爱之情。
二、亲身实践,入境生情——入情
教学中想要学生真切体会作品渗透的情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歌词的内容带领学生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
共鸣。
(一)巧用歌词,描述情感
教师唱“我的家在牧场,那有水牛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问:“作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他身在自己的家乡吗?”学生通过歌词“那有水牛游荡……”了解到作者不在自己的家乡。教师提问:“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1:游子对自己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2:作者可能有很多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只能借歌曲表达对家乡、对牧场的想念。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大意,用语言描述作者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对作者的“思乡之情”有更深的了解。
(二)巧用律动,体会情感
师:“辽阔的草场上一片葱绿,羊群成片,马儿嘶鸣,作者的家就坐落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种种原因,作者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每当夜幕笼罩大地的时候,作者就会深情地唱起这首歌,你们听……”教师播放歌曲,带领学生做律动,在律动中感受三拍子,感受弱起带来的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融合音乐的情绪与歌词表达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情感的深度体验。
(三)巧用朗读,表达情感
“家,牧场我的家!”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也是音区最高的一句歌词。我引导学生进行高音部分的朗读,让学生把之前获得的情感体验大声朗读出来,将思念之情根植于学生心中,把作者对家、对牧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
三、倾情演绎——动情
充分挖掘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投入歌曲的演唱,让学生了解到歌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的,通过“穿针引线”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要如何從弱拍开始连贯地演唱歌曲,通过提出“作者演唱歌曲的时候不在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最后要求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升华内心情感。
(一)挖掘音乐要素,支撑情感表达
音乐有着自己的语言,如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这些要素才能表现出来,一首歌曲唱得是否连贯、有情感,少不了音乐要素的支撑,在歌曲的第一段,我利用“换气记号”和“渐强记号”,在每一句弱起前加上换气记号,在同音连线处用渐强的处理方式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歌曲的内涵,歌曲情绪才会更加饱满,感情才会更加真挚动人。
(二)“穿针引线”,学会情感处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拍子、节奏的长短和强弱来有效地组织音乐,在处理音乐“弱起小节”演唱这部分内容,我利用了“穿针引线”这一比喻来指导歌唱,弱起部分是“穿针”的过程,利用“引线”体会歌曲后面的旋律被“拉”出来,用这个方式突出强弱对比,学生在学会这一技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力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三)聆听心声,分享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获得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分享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分别聆听美国《牧场上的家》和英国《可爱的家》,在不同国家、不同作曲家对家的诠释中,体会作者对家的情感,并在对比中讲述自己对家的理解,在交流分享自己对家的情感,用歌声表达对家的热爱。
师:我们学习了《牧场上的家》,又聆听了英国歌曲《可爱的家》,你能说说自己对家的理解吗?
生1: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我们幸福的港湾,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的灯塔永远为我们照亮。
生2:家是爸爸妈妈的思念,家是亲人的牵挂,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都会怀念我的家!
学生在聆听对比后总结出家的含义,表达了对家的期望和爱意,正如歌曲中的:“虽然没有好花园,虽然没有大厅堂,但是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家。”“星空多么壮丽,令人无限神往,但是比不上我的牧场。”通过此举,孩子们把作者对家浓浓的爱意融进自己的心里,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人的心情。”因此,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情感教育,适度利用教学策略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体验音乐、感悟音乐,可以获得更好层次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