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3D打印技术以尖端科技的面貌进入大众的视野,该技术应用粉末状材料,以数字化模型为打印基础,逐层构造物体,实现个性化立体物体的快速成型。3D创客教育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掀起了一股数字化教学的热潮,这种教育形式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趣味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了3D创客教育的内涵,充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梳理3D创客教育的可行性,从转变教学理念、制订教学计划、应用有效措施三个角度入手,探索3D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方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3D创客教育;融合
作者简介:王敏(1984—),女,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3D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拥有较强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两者之间能够进行相互融合。3D创客教育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完全不同,该方法以“创新”“创造”“实践”为核心,提倡个性化教学,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信息技术学习体验,通过充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D打印是创客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建模、自动化打印来设计作品,还可以制作学习工具,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让3D创客教育走进课堂,充分融合教材,发挥创客教育的优势。
一、3D创客教育分析
3D创客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需要将创新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教育框架。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3D创客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经验,将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融合起来,运用项目式学习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对形象化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这一点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案例,比如有些小学生喜欢捏橡皮泥、堆积木,还有些小学生喜欢卡通动漫涂鸦等,这些活动对小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生的创造和动手操作的欲望[1]。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偏理性化、理论化,部分教师仅将信息技术学科视为一种“技能学科”,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流程较为僵化,课堂以演示、模仿、训练为主,师生缺乏互动,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限制,容易让学生丧失创新意识。3D创客教育致力于个性化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應用数字技术来开展设计和制作,实现多样化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针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3D创客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3D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硬件设备简单
3D创客教育的基础是3D打印技术,教师只需要准备3D打印机,结合计算机软件,就可以顺利开展3D创客教育[2]。3D模型设计软件和3D切片软件的使用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操作,将3D创客教育付诸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学教师不能单纯追求形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学习需求等因素,都是教师需要综合考虑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开展3D创客教育,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在3D创客教育中教师不能忽视教学目标,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不断探索3D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路径。
(二)具有较高的学科融合度
3D创客教育融合了艺术、数学、物理等学科,能够充分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了解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让不同学科充分交叉。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3D创客教育能够摆脱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主动设计、创造,充分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学习需求和创造需求[3]。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了分科教学,对其他学科不重视,只顾学生某一科的成绩,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3D创客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拓宽知识涉猎范围,深入钻研其他学科,不断扎实基础,提高教学能力。
(三)符合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教学责任,教师需要启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对信息的多样化应用。3D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谋而合,可以有效衔接教学实际,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教育辅助手段。3D创客教育融合了3D打印等先进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灵活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创造和知识传递中,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3D创客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和信息搜集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创造,对所学知识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学科素养,强化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当前3D创客教育还没有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实现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抓住学科优势,率先示范,借助信息技术学科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3D创客教育。
三、3D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途径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以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思想,不再“关起门来搞教育”,把3D创客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打造活力课堂、技术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走向开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灵感,刺激学生创造创新。另外,教师还需要选择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软件,制订学生活动方案,通过教学软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4]。
(一)转变教学理念,适时融入3D创客理念
3D创客教育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创新性、体验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加强互动教学,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发展。将3D创客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教学理念的转变是第一步,教师首先要熟悉3D创客教育的理念,了解3D打印技术,掌握相关软件、设备的操作方法。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可以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资料平台搜集3D创客教育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教学网站搜集3D创客教育的实施案例,加强专业学习,进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为基础,在实践中融合3D创客教育,不断发挥3D创客教育的优势。在深入学习之后,教师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设备,为3D创客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先要对设备操作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自己了解了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3D打印软件的空间建模流程,才能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3D创客教育的开展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制订教学目标,选择操作方便、流程清晰的打印设备,然后安装3D建模软件,充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快熟悉设备,学会3D打印的方法。当前比较常见的3D建模软件为3Done,这款软件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简单易懂,教师可以尝试应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D创客教育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与学生共同进步,在教材中梳理出适合使用3D创客教育的部分。
(二)制订教学计划,适时引入3D打印技术
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参考,教师要把3D创客教育的思想内涵融入教学计划中,把3D打印技术和课程教学目标融合起来,做到胸有成竹。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有较强的学习需求,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掌握基础操作技能。3D打印技术具有较强的空间化特点,只要构建出合理的模型,就可以完成多样化的立体打印,教师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呈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学计划的制订还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只有把教材和3D打印技术充分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3D创客教育的优势。例如,在教学关于制作个人名片的内容时,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设计性,因此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教师可以充分结合3D打印技术,针对建模软件开展详细教学,制定科学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运用建模软件,让学生掌握核心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创造。通过建模软件,学生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个性名片,设计名片的形状、颜色,在名片上添加立體化的装饰,设计镂空的花纹,填写文字介绍等,这些设计内容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3D打印机,把设计的“图纸”变成实物,完成个性化名片的3D打印。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设计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3D打印技术的契合点,明确不同的教学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结合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发挥3D创客教育的优势。
(三)应用有效措施,发挥3D打印技术价值
3D打印技术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部分教师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了解不足,在教学中对3D打印机的应用较少,导致学生不知道怎么操作或者是不敢操作,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创造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应用3D创客教育,让课堂教学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多元化的教学内容[5]。3D打印软件拥有空间快速建模功能,可以将小学生的各种想法转化为现实,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多彩。3D创客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图形绘制、旋转、缩放等操作方法,此外还要学生学会填充颜色,自由选择线条形状、颜色等,掌握构图方法,实现创意构图。教师可以利用3D创客教育的思想,引导学生应用3Done软件,开展空间快速建模,把设计内容以模型的形式呈现出来,最终利用3D打印设备将模型打印出来,让学生了解3D打印设备的功能,掌握建模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3D建模技术设计标志等立体图形,例如车标、商标等,要求学生注重立体图形的结构和层次,让学生运用3D打印技术将设计的标志打印出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
结语
3D创客教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目前已有很多3D创客教育的成功实施案例,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3D创客教育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充分开发学生的设计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其热爱科学、不断探索的品质。3D创客教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对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教师积极学习并掌握3D打印技术,将其与教材内容、教学计划等充分融合,进一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发挥3D创客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陆肖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应用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90-91.
张妍,李云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11):45-47.
邱明,李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改进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1(8):58-59.
梁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150-151.
郭芳,慈黎利.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8(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