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鹏逍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小学中年段写作教学中,应该借助微写作帮助学生习作起好步。小学中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习作,写作积累和写作经验都比较欠缺。因此,利用微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微写作的形式非常灵活,篇幅比较小,成文时间短,为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起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设计“言语形式”的微“仿写”
教材是最好的模仿范例,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课文中的个性化语言,设计一些微“仿写”训练,让学生仿写文本中的那些有独特表达效果的语句、语段,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锻炼的机会,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习作水平。
比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课文中对燕子外形描写的一段文字就很有特点,不但语言精练简洁,而且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燕子的外形特征。这样的描写技法可借鉴运用到习作中写人、写物方面,概括来说就是“通过深入细致观察,发现对象的特征,最后进行简要的概括”。学生明白了这一写法后,老师可结合栏目“语文园地二”中习作要求“写一位熟悉的人”,设计一次微“仿写”训练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中所学外形描写方法,写一位自己熟悉的同学,要求抓住外形特征,习作完成之后展示交流,让读者猜出你所写的这位同学是谁。这时學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段,为自己熟悉的同学“画像”。有一个同学读道:“一幅金丝眼镜架在他高挺的鼻梁之上,把他白净的脸庞映照得更加分明。”马上有同学张口就说出了描写对象的名字。通过这样的微“仿写”训练,学生掌握了写人写物如何抓住特点的方法,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语言材料”的微“仿用”
仿用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和技巧,所谓“仿用”,就是把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借用过来,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它是一种语言材料的借鉴形式,也是语言材料的一个移栽过程。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对所学文本中的语言材料进行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比如,《春日》是一首古典诗歌,语言材料非常简练,表现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了春日美好景象。这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联想之前学习过的《燕子》一文中对春天景象描写的内容,其中运用大量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描写春天的烂漫景象。为此,在“语文园地一”习作训练中,可把这些语言材料进行移栽,设计一次微习作,对自己家乡的春天景象进行描写,促进写作技法的运用与借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设计“文本内容”的微“创生”
“文本内容”的微“创生”是指通过微写作形式,让学生结合对所学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将之进行深化加工和改造创新,使这些内容为我所用,从而丰富自我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女娲补天》一文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这个目标要求,老师可设计一次微习作训练,补充神话故事的情节: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女娲娘娘为了补天,会去什么地方寻找那些“纯青石”呢?她将会经历怎么样的困难和挫折?请你们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这些情节用文字描述出来。运用这一微习作训练形式,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通过情节的想象补充,进行了神话故事的创编,加深了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为后面写想象作文奠定了基础。
四、设计微习作进行方法迁移
选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篇目,可供借鉴的方面是多样化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文本的谋篇构思、材料安排等内容带领学生认真地体味,把握其写作手法的主要特点,设计微习作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比如,学习《一个村庄的故事》一课时,里面最主要的手法是对比,也就是通过描写村庄前后变化,在对比中表现人们的感慨。因此,对比手法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种写作技法,为此,可设计一次微习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写自己家乡的今天与昨天的变化,展现故乡的现在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并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了写作方法的运用。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微写作是一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能够为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起好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微写作助力中年级习作起好步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05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