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逆反,是心理问题还是家长焦虑?

2022-05-30 10:48俞婷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考高中生交流

俞婷

菜鸟问疑:

有一位妈妈联系我,说她儿子十分顽劣,中考没发挥好,考上我们学校(一所普通高中)很不甘心,开学前拒绝报到。家长大费周折才把他送到学校,结果开学后也无心学习;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多说一句就怼人,甚至发脾气;在学校也不太听老师的话,作业经常不交,上课随意插话,成了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这位家长打听到我是她儿子的心理老师,就让我为他做心理咨询,认为儿子一定是有了什么心理问题。我只好在心理课后与他交流,但该学生毫不配合,表现出一个顽劣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样子。两次找他谈话,我问什么他都是简短地回应“好”“嗯”,就很敷衍。我想问,遇到这种家长坚决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但是孩子自己不觉得,老师找他也不配合的情况,我该怎么办?(阿心)

主持解惑:

这段提问信息量不大,没有具体的例如孩子成长经历、入高中后的具体表现等等信息,只知道中考受挫后孩子无心学习,不听家长老师的话。但就在这短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阿心的为难和纠结——家长有要求,而孩子却不配合,心理老师夹在其中很是无奈。这种情况也有一定的普遍性。那么心理老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该怎么办,首先要明确发生了什么。在这里我想请阿心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在这个事件当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有没有可能,孩子把你看成他妈妈控制他的“工具人”?

可能心理老师觉得只是在课后找学生问问话,作为任课老师关心一下学生。可是这个动作,作为被关注的“特别生”,他一定经历过很多遍了。这类做事风格的妈妈,孩子有状况,必然是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或老师。所以,孩子对妈妈的“招”,应该是很熟悉了,只是这回换了有专业背景的心理老师而已。

第二个问题,妈妈和孩子,你觉得谁的问题更大些?

显然是妈妈。有个词描述得很有意思:坚决。家长坚决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你是不是该问问妈妈是如何断定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在生活中,在家里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心理问题”,又是什么“心理问题”呢?从你对他们母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他们的亲子互动状态。妈妈会坚定地认为孩子有某一方面问题,并不顾孩子的意愿擅自联系老师,要求去解决孩子这个问题,这个妈妈大约是主观性强、高控制的那种家长。

第三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配合?

我们看到的这个孩子,是一个具备强烈反抗意识的学生。从反抗上不喜欢的高中,到反抗生活中的权威人物——家长还有老师。

中考失利,进入不喜欢的高中,对孩子而言是一大挫折。这样的境遇下,孩子们会逃避是很能理解的。可是这个学生的家长却认定孩子有心理问题,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管他。亲子关系的恶化是必然的。而对于站在家长那一边的你,孩子自然也不会配合。

三个问题解析清楚了,我想阿心老师已经看清楚这孩子的状况以及他的家庭问题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具体来谈谈此时的心理老师该怎么办。

一、理解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

高中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从初中时期那个自我的小世界里出来了,开始探索世界,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定位,所以才有了“我是谁”“我在哪儿”等灵魂拷问。这类人生大问题,除了哲学家们,就是我们处于青春期晚期的高中生们最关心的了。而伴随着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人际关系也变得复杂而敏感,对权威的挑战正是他们确定自我定位、探索人际边界感的一种方式。初中生们可能喜欢与老师们称兄道弟,而高中生们却是在表面的尊敬下与师长保持一种疏离感,除非你能真正得到他们的认同,才会发自内心地尊敬你,不然就是保持一种表面的和谐,大家“相敬如宾”。所以当你两次在课后主动把学生留下来问话时,他才那么敷衍,什么都是“好好好”,回去后依然如故。

因此,千万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妈妈的说客,而是要作为陪伴学生一起走上一段的朋友。对于聪明的高中生,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才是王道。不要试图一两次就能进入他们的内心,更不要涉及说教。真诚的倾听、同理他的处境,才有可能打动他,才有可能真正影响到他。

二、专业成长,主动与家长沟通 

与家长沟通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毕竟高中生家长大都过了不惑之年,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像当前个案中的高控制型家长往往事业上成就不错,交流中也容易带有权威性和掌控力。新手辅导老师需要带着专业自信和真诚理解的心态主动与家长交流。交流什么呢?一是表达理解,理解家长的担心,理解家长为了孩子成长付出的努力——有理解为前提,家长才会愿意和我们多聊一些。然后是问问题:比如孩子从小的成长经历,重要他人/事件的影响,对待学习的态度,家庭成员及他们的互动方式等等。交流中还得多问问,对于这个问题孩子怎么看?孩子怎么认为?如果家长回答“不知道”或者回答得想当然,可以提醒她孩子是會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的想法很重要。最后反馈给她你对他们亲子之间的交流的感受和想法。多沟通几次,慢慢引导家长平视孩子,愿意去倾听、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他有心理问题。有可能家长不会马上改变,不要急,慢慢地会有影响,而这些改变,你会在孩子身上看到。

三、多方协助,在逆境下重获自信 

除了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人际环境,中考没考好的孩子还需要应对自身的挫败感,也就是自我怀疑部分。如果是那些自信、抗挫能力强的孩子,归因就只是一次考试失败,反正都是普高,一切可以从头来。然而这个学生却是拒绝到新学校报到,也就是不愿接受中考失败的事实。后来虽然来了学校,但依旧不怎么学习,可以说他是始终躺在“失败”里面不愿出来。这个不愿,一方面是自尊心受挫;另一方面,也是在否定自己,对抗家庭与环境。

怎么做呢?重在重建自信。

学校、班级和家庭都要营造一种 “中考没什么大不了,高考才见真章”的氛围,一切从头来。班级层面,一方面和班主任沟通好,通过让该同学担任班级职务,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建立价值感,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班级中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心理老师在心理或生涯课上安排系列适应主题的内容,协助同学们明确高中生活的不同,了解生涯发展的路径,从而懂得规划高中生活,拥有更多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家庭最为重要,首要的是鼓励,从学习到活动各种鼓励。家长要转变习惯,用正向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更多地发现孩子好的方面。此外,家长尤其是父亲要更多地与孩子交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对待,可以跟孩子聊聊当前社会热点、网上各种议题,在平等交流中扩大孩子的眼界和胸襟。这才是高中生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正确打开方式。中考失利对孩子是一大刺激,但从另一侧面也是培养孩子抗挫力,从逆境中反弹的最佳时机。解决了家长焦虑,协调好班级环境,问题已经解决大半,剩下的就是交给时间,期待孩子自我生长的动力。我们相信,只要方向对了,什么都不成问题。

猜你喜欢
中考高中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