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能为幼儿之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幼儿的身心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这对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指示方向,文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发展评价;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朱玲玉(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强幼儿园。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国民教育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园时期是每个人步入校园的第一个阶段,对之后的学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如今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是影响幼儿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合理对幼儿进行相关评价。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发展评价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追踪了解幼儿的发展进步
幼儿的发展阶段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每个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到达某一发展水平的速度和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不仅需要关注幼儿发展的共同特征,还需要关注幼儿的差异特征,关注其发展水平以及能力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幼儿在每一个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上一个阶段的发展水平的差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在每一个领域的目标中都有标明,教师在使用该指南时,可以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目标作为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参考依据,时刻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从而对幼儿的动态发展进行全面追踪和评价[1]。
(二)有利于教师获取幼儿发展的整体图像
幼儿的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不够成熟,但幼儿也是完整的个体,其发展过程同样具有整体性,并且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会互相联系与促进。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价,使评价活动具有整体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详细分析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各个领域和阶段,该指南包括幼儿学習与发展的5个领域、11个子领域和32条目标以及许多典型表现,其中,5个领域指的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是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领域。总的来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够为教师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提供全面且详细的框架体系,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有效且完整的幼儿发展图像。
(三)有利于教师获取幼儿的独特表现
教师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言行举止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观察,当幼儿表现出一些具有意义的行为时,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评价。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科学实验时,“颜色变了”这一课程需要糖、盐、面粉和荞麦粉,教师要求幼儿区分这四种不同的材料,这时有幼儿指出糖是甜的,盐是咸的,可以通过味道区分出来;而面粉是白的,荞麦粉是黑的,可以通过颜色区分出来。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就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具有的初步探究能力,知道他们已达到这个年龄段发展的目标之一,进而对其进行相关评价,并深入跟进对该幼儿的了解和分析,以发现其更多的特点与特长[2]。
二、幼儿发展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评价角度不准确
在幼儿发展评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是这项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发展评价过程中,教师对评价内容的角度设定不准确,在进行评价时,往往容易从自身的主观角度进行评价工作,导致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难以真正发挥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作用与意义。在教育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与评价过程中难以结合幼儿的实际需要与自身工作经验来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幼儿发展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评价方案流于表面,在幼儿发展评价实践中难以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忽视幼儿的发展过程
幼儿发展评价对幼儿的成长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幼儿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但是,在实际的评价工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幼儿发展的结果,忽视了幼儿发展的过程,没有对幼儿发展的过程进行相应的跟进与评价,导致教师给出的评价结果与幼儿的发展实际不符。这会造成对幼儿进行的系统教育出现偏差,教学重点内容设置错误,阻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使其在启蒙阶段无法获得有效的教育与规划。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根据现阶段幼儿教学工作与评价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对幼儿发展进行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主观性角度来开展,并没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的评价方案和体系,实际的评价工作并无方案可循,导致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3]。而部分幼儿园虽然制订了相关的体系与方案,但这些方案缺乏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过于形式化与表面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四)评价内容片面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教师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时需要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多元化、综合化与个性化。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注重幼儿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与熟练度,在评价时只关注学生对儿歌、唐诗、科学知识等内容的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其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幼儿的努力程度。比如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评价时更偏向关注作品的外观,对于完成作品所需要的付出,如时间、构图、上色、保存等却不够重视,从而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学习态度、责任感、毅力、专注力等良好品质方面的评价,导致评价过程与内容片面化,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标准一元化
教师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应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需要关注幼儿的差异特征,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能力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幼儿在每一个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上一个阶段的水平差异。部分教师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幼儿进行评价,忽视幼儿的差异性以及幼儿的个性特点,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与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出现偏差,导致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而且,对幼儿采用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幼儿的不同行为采取统一的判断,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4]。
三、提高幼儿发展评价效果的措施
(一)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
教师作为幼儿发展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其态度与行为将关系到整个评价工作的最终效果。为了能够获取良好的幼儿发展评价效果,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学习现有的评价方式与综合数据,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当前阶段幼儿基础性规划来进行相关的评价工作,制订合理的评价方案。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有目的地根据所制订的方案措施,选择最简洁有效的评价方式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既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促进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根据相应的方案进行评价。
(二)关注幼儿的个性化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学习过程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同时,这样也能让教师加强对幼儿的了解,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能够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来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此外,教师在评价时要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關内容与目标,对幼儿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整体性,还要重视其个性化发展过程[5]。
(三)明确评价目的
开展幼儿发展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幼儿发展评价是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对幼儿的思维拓展和能力建设进行引导,在课堂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与以往的案例分析,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与完善,从而保证幼儿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促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幼儿发展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评价与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结合起来,要在课堂活动中开展相关的评价活动,而不是等到教学活动结束后再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要以日常活动中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评价的参考,为评价活动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四)明确评价个体
教师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个体,结合幼儿的个体性发展和实际发展变化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遵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有特殊行为表现的幼儿,教师应当采取个案跟踪记录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追踪记录和观察,以确保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教师应当与家长合作,重视家庭在幼儿发展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的全方位观察和评价,提高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和分析,将幼儿发展评价工作落实到实践活动中[6]。
(五)促进评价内容全面化
完善幼儿评价内容,使其更加全面,能够促使教师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同时,还能促使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规划更加科学,为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既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性格特点、发展优势、表达能力等方面,同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培养和发展特长,推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幼儿在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媒介,比如在幼儿园的午睡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幼儿的睡觉情况、起床情况以及自主穿衣情况等进行相关评价;在幼儿吃午餐环节和早操环节,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打造多元化评价标准
受到不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应当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其发展水平以及能力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幼儿在每一个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上一个阶段的水平差异[7]。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了解,掌握其性格特点、能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那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应适当采取较高的标准进行判断;针对水平中等的幼儿,教师应采用中等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而对于发展水平相对低的幼儿,教师应适当降低标准,并对这部分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与鼓励,从而使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都能获得合理的评价。
结语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要注重对幼儿发展的评价,合理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该指南作为参考依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与分析,结合指南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结果,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胡喆,喻欣瑶.幼儿园完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1(34):187-189.
温剑青.发现 理解 支持: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实践[J].幼儿教育,2021(34):4-8.
吴端萍.四个转变 提升质量: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2021(38):39-41.
陈栩.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幼儿行为采样评价法设计[J].早期教育,2021(Z4):65-68.
黄安.试论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0(8):141,143.
许黄赟.重视幼儿学习品质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86.
陈爱华.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新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