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中小学生守则》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应“勤劳笃行乐奉献”。
通过日常观察、劳动习惯调查问卷、定期与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我发现二(6)班学生总体上热爱劳动,31.1%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劳动意识,97.8%的学生在家愿意做家务。但遇到困难,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而退缩。学生缺少劳动指导,對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不能深刻领悟美好的生活正是由无数劳动者造就的。
为此,笔者设计了本次班会,旨在让低年级儿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愿意参与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明白劳动对家庭、集体、社会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劳动是艰辛的,也是有价值的。
2.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产生热爱劳动、敬佩劳动者的情感。
3.行为目标: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主动参与家庭、集体劳动,能坚持做家务和班级值日,养成主动劳动、认真劳动、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
活动准备
教师:
1.发布劳动体验任务,收集学生劳动的场景照片。
2.发布“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任务,收取学生的劳动研学单。
3.了解学生是否对毛豆过敏。
4.准备垃圾袋、小箩筐、毛豆、免洗洗手液、小碗。
学生:
1.填写“寻访身边的劳动者”研学单。
2.体验劳动,并用照片或文字记录下来。
实施过程
环节一 劳动初体验 我是劳动好帮手
活动一 初识劳动之手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谜面: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是什么呀?
学生猜谜底。
师:谜底就是我们的双手。我们的双手可不简单,能做很多事情呢。请大家说一说你的小手会干什么,比比谁的小手更能干。
学生回答。
师:你们真是一群能干的小朋友。老师也收集了大家劳动的照片,一起来看看这些劳动小能手吧!
出示学生在家、班级、社区劳动的各类照片。
小结:你们用自己的双手分担了家庭和集体中的劳动责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真是了不起!
活动二 齐唱儿歌夸小手
师:一起拍手唱儿歌,为自己点个赞吧!
齐读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真呀真忙呀。会帮妈妈叠被子,还会扫地呀。倒垃圾排桌椅,同学夸奖我。我的一双小小手,真呀真能干。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谜语导入,通过课前体验、课上分享、劳动场景再现等活动,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劳动的信心和
热情。
环节二 劳动观察员 劳动双手创美好
活动一 童眼看生活——知劳动艰辛
1.猜猜这是谁的手
师:刚刚展示了你们能干的小手,老师这儿也有几双手的图片。(出示图片)
伸出你的手看一看,比一比,照片中的手有什么不一样?(粗糙、脏、受伤)你知道这是谁的手吗?猜一猜为什么他们的手会变成这样呢?
(1)核酸检测护士的手。为什么她的手会变成这
样呢?
因为她一整天都要佩戴手套,手闷在里面浸在汗水里,再加上不停地接触刺激性的消毒液,就出现了道道血痕。
(2)环卫工人的手。这双粗糙的手能带来什么呢?
每天用粗糙的双手换来整个城市的整洁美丽。
(3)消防员的手。为什么会有水泡?
救火时被烫出了水泡。为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不顾一切。
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
师:孩子们,你的手受过伤吗?能说说当时的情景吗?一定很疼吧。再看看这些伤痕累累的手,你觉得他们疼吗?那他们为什么还这样做?
小结:他们的双手守护了我们的安全,带来了美丽整洁的城市环境。
2.我身边的劳动者
回顾自己一天的生活,除了刚才那几位劳动者,你还接受过哪些劳动者的服务?
预设:牛奶工、小区和学校保安、老师、食堂工人、保洁人员、快递员、公交司机、厨师、服务员、农民等。
(1)各小组交流寻访内容。
(2)选一个小组上台分享,其他小组补充。
小结:我们吃穿住行的每一个方面、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都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为我们奔波着、付出着。
3.致敬劳动者
师:刚刚我们看到了很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下面的视频里还有很多劳动者的手。(播放视频《致敬这双手)前半部分:你都看到了哪些劳动者的手?他们的手带来了什么?
预设:司机、理发师、交警、修鞋匠、厨师、程序员、农民、裁缝、药剂师、清洁工、新闻主播、消防员等。
继续播放《致敬这双手》,揭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生活。
活动二 劳动故事会——感劳动光荣
1.采访食堂阿姨,聆听劳动故事
师:刚刚分组交流研学单时,有不少同学提到了食堂工作人员。你们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午饭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到达我们的手中。今天,我们也邀请了食堂的魏阿姨来到课堂。大家掌声欢迎!
关于食堂阿姨每天的工作,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采访魏阿姨的?
生1:我想知道你们每天花多长时间准备午饭?
魏阿姨:每天早上6点前来到学校,要一直忙到下午。我们要择菜、洗菜、切菜、烧煮、分装、搬运、回收、清洗、消毒,最后把食堂收拾干净才算结束。
生2:我看每天送饭的大箱子很重,从食堂那么远的地方怎么送到教室门口的呀?
魏阿姨:我们先把饭箱和汤桶搬上推车,再通过推车把午饭送到各个班级。
学生上台为食堂阿姨送上亲手制作的感谢卡片。
师:魏阿姨因为工作勤劳认真,还被评为了最美食堂阿姨呢!我们一起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阿姨。
2.新闻直播间,倾听奖章里的故事
师:为了奖励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国家、各地方都设有“五一劳动奖章”。让我们来看一则新闻:外卖骑手宋增光获得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看了新闻,你有什么想说的?
补充介绍:“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奖者来自各行各业,有勇于创新、勤于钻研的科技人员,有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人,也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司机、快递员、老师、医生等,每一个爱岗敬业的劳动者都是最棒的。这些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证明了自身价值,获得了认可和尊重,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猜猜这是谁的手”、寻访交流身边的劳动者、劳动故事会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让学生明白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辛苦的,更是有价值的,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学会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环节三 劳动露一手 生活因我更美好
活动一 学做劳动小能手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毛豆)咱们二年级小朋友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剥毛豆。
请组长拿出桌肚里的篮筐。看一看,里面有什么呀?(洗手液、毛豆、空碗、垃圾袋)
有了这些物品,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内商量商量。
预设:先用洗手液清洁双手,然后把毛豆从筐子里取出,剥好的毛豆放进碗里,毛豆皮放在垃圾袋里,最后把桌面收拾干净。
出示活动要求:准备就绪,开始剥毛豆。音乐停,活动停。桌面整理干净。人人参与其中,比比看哪组剥得多。
请组长拿着小组剥好的毛豆上台。
教师采访剥得慢的小组:遇到了什么困难?谁能帮他们破解难题?
预设1:不会剥怎么办?先用指甲掐出一个口子,顺着中间的筋络撕下来,豆荚就打开了,再把毛豆抠出来放进碗里。
预设2:剥不动怎么办?集中力量,用指甲尖在上端掐出一个缺口。
教师采访剥得快的组:为什么你们剥得这么快?组里谁剥得最好?有什么秘诀吗?请剥得好的同学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技巧。
再来试一试,注意用上刚才的好方法,看看劳动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小组二次活动,剥完剩余毛豆。
谈体验感受:老师发现这一次你们剥得快多了。想问问你们,你觉得剥毛豆难不难?
小结:劳动过程中的确会遇到困难,不会做的时候多请教、多学习,再加上多练习,就一定能做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信心,通过同伴互助、小组合作、经验分享等形式,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探索做好家务的技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劳动中遇到困难时多学习、多练习。
环节四 劳动成习惯 坚持打卡变能手
活动一 劳动超市选任务
师:刚刚大家都学会了剥毛豆的本领,劳动不能靠一时的热情,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成为真正的劳动小能手。瞧,这里有很多劳动任务,请大家自选三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坚持劳动打卡。(出示劳动任务清单)
组长分发劳动打卡单,每个人选出你接下来要坚持打卡的家务劳动。
学生分享:选择了哪几项打卡任务?为什么要选这几项?打算怎么完成?
师:在下一次的劳动主题班会中,老师会请你们分享自己是怎么完成这些任务的。请你在打卡单上郑重写上你的名字,带回家贴在书桌前。
活动二 争当“劳动习惯星”
师:请大家每天坚持劳动打卡,坚持做家务,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我们班每周会评选“劳动习惯星”,公布在班级的习惯墙上,被评上的同学还可以给自己的习惯树浇水施肥。(出示习惯树评价页面)
希望大家都能用好自己勤劳的双手,从小做一个爱劳动的小能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选择劳动打卡项目,通过家校协同、鼓励监督,让学生在持续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并为后续的劳动系列主题班会积累劳动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劳动项目并在劳动卡片上签名,目的是让活动变得更有仪式感,变老师布置任务为自己主动想要完成,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拓展延伸
“劳动习惯星”评比系列活动:
1.家務打卡:填写“家务打卡习惯记录表”,学生每月选择几项家务劳动坚持打卡,根据劳动的态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
2.志愿服务:利用寒暑假,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最美楼道”“环保宣传”“尊老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
3.自我提升:学生把自己的劳动经历、劳动智慧总结制作成作品,向“金陵娃一起劳动吧”投稿,分享劳动经历、劳动智慧。
孙晓璐 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