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语 胡艺凡
王国语北京理工大学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
胡艺凡北京理工大学空天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涉嫌构成太空武力攻击的场景假定 按照界定的难易和争议程度,笔者提出九个假定场景。(见右图)
界定太空武力攻击的新思路:总量综合达标理论 整体上采取主客观相结合标准,即一个太空行为构成武力攻击必须同時满足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两个要件,并将符合武力攻击的门槛值设为10。一般情况下,一个行为的主观恶意达到5,客观后果达到5,总量达标,即可认定其为武力攻击;若主观意图不明,如仅估值为3,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可估值为7,则仍可界定其为武力攻击;反之,若后果虽不明显,如估为3,但主观恶性明显,可估为7,也仍可界定为武力攻击。从方法论上讲,鉴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斗争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笔者主张采取个案分析方法来界定太空武力攻击,而不是脱离具体实际,一刀切的、武断的提出所谓故意或严重后果的界定标准。以下基本规律和判断可供参考:
一是,恶性越大、越明显,越容易被界定为武力攻击。二是,行为自身的烈度越高、杀伤力越强,越容易被界定为武力攻击。三是,太空行为的后果性越严重,越容易被界定为武力攻击。后果不仅仅是指对其目标太空物体、目标太空活动所造成的干扰、破坏、损坏、损毁,还包括对受攻击国相关军事利益及其他重大利益造成的损害。后果性包括:严重性、迅即性、直接性、军事性、国家介入程度、可衡量程度、行动方的收益性等。这些因素越强,界定为武力攻击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受攻击方行使自卫权的合法性就越强。四是,除了主观恶意和后果之外,规模越大、威慑力越强,越有可能被界定为武力攻击。五是,行为人证明其主观不存在恶意的程度越高,其行为被界定为武力攻击的可能性越低,行为对象证明行为人存在恶意的程度越高,其实施“预先自卫”的合法性就越高。